蜀地易守難攻,諸葛亮若不執意北伐,能否以拖待變?

答案是不能。

蜀地的割據政權,如果不能像劉邦一樣打過秦嶺,進入關中平原,進而以關中平原為基地而經略中原,爭鋒天下的話,最終的結局就必然是”凡割據擅命者不過一傳再傳《洪邁-容齋隨筆》“,從來沒有例外。

之所以如此,既有內因,也有外因。

首先,蜀道難,難於上青天,這樣的地形優勢,一則給了割據政權以庇護,但也讓蜀地的割據政權心中存有僥倖心理,小富即安,思維保守。但你不進化是會退化的,如果退化再加上點胡作非為,那就死的更快。以上是內因。

外因則是匹夫無罪,懷璧其罪。蜀地富饒,打下來是個大糧倉,誰不垂涎欲滴?這是一。其次,就牽扯到中國曆代統一必然採取的戰略。

歷朝歷代,要想統一中國,基本都是從關中開始的。多路進軍,其中一路出太行,略井陘,攻燕趙,經略中原,東取齊,這是韓信的路線;另一路是中路,由關中經武關進入南陽盆地,經過襄陽下荊州。如果兵力充裕的話,有一路會經略淮南,由淮水攻江南,牽制江南兵力。

還有一路則是越秦嶺經蜀道取巴蜀,由巴蜀經長江東下,與中路軍在荊州合作,水軍一路東下,攻略建康,橫掃江南,完成一統江南的大業。

也就是說,如果誰想要統一中國,他就必須打下巴蜀。後來西晉統一中國,正是遵循這一路線。所謂的”王儁樓船下益州,金陵王氣黯然收”,益州者,巴蜀別名也。

諸葛亮熟讀經史,自然對這些非常熟悉。為了蜀漢天下,他唯有努力為之,以攻為守,能夠攻入關中,佔領關中,則恢復漢室江山有望;如果不能,至少還能牽制曹魏兵力,使其無暇攻蜀,也是不得已而為之。

但當時的蜀漢歷經戰亂,不過百萬人口,如此折騰,不過是慢性自殺罷了,最終諸葛丞相去後,就亡於晉,徒留後人嘆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