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破忌諱 擁抱遺囑工具

《中國保險報》是一份以保險為特色的專業財經媒體,也是中國保險業唯一公開發行的報紙。11月28日,該報以《打破忌諱 擁抱遺囑工具》為題專題報道了中華遺囑庫。

當下社會,因遺產引發的家庭糾紛已變成熱門話題,而沒有遺囑給遺產分配帶來的巨大困難將會被更多的人意識到。中華遺囑庫應運而生,在很大程度擔負著家庭與社會穩定的職責。中華遺囑庫是由中國老齡事業發展基金會和北京陽光老年健康基金會共同發起主辦的公益項目。然而,全社會對其還知之甚少。

近日,《中國保險報》記者與中華遺囑庫負責人陳凱做了較為細緻交流,發現很多還不被人所熟知的遺囑與民眾息息相關的內容亟待全社會認知,特別是與保險更有著曲徑通幽的融合。

"正大光明匾"新解

"在中國,普遍認為父母的財產天經地義就是兒女的。不過中國正處在社會轉型期,社會經濟高速發展,人們的財富正在快速積累,對遺囑的需求必然很快爆發。"陳凱揭示這其中的原因並不簡單。

"一是中國處於國民財富增長期,中國人會越來越有錢; 二是中國家庭的變化也是五千年所未有的,例如家庭結構小型化,離婚率高企,利益複雜化,個體獨立意識越來越強,家庭中每個人的利益訴求都不一樣;三是房屋拆遷、人口遷徙這樣的社會變遷仍然會長期存在。"

基於這些原因,陳凱判斷遺囑的需求會有爆炸式的增長。

在業內,繼承法領域是一個相對冷門的方向,大量研究著眼於繼承順序、繼承範圍、遺囑形式等傳統方向,缺乏對一些新興的、代表現代社會發展趨勢的領域進行橫向研究的視野,例如遺產稅、遺囑管理、間接繼承等。

陳凱在研究中發現,遺囑僅僅是寫下來還遠遠不夠,還得有權威性,而且要有合適的保管渠道。"一是要讓當事人各方無質疑,二是要保管好。"研究了一年多之後,陳凱認為要想解決這些問題,就要成立一個機構製作權威遺囑、保管遺囑,且這樣的機構必須要有公信力。

"在很多國家,有從事登記和保管遺囑業務的律師事務所,但這種形式很難複製到國內。從法律上講,立遺囑這事應當是跟律所建立關係。但在習慣上,中國人有需要會找某一個律師,而不是找律所。而國內律師的情況很複雜,首先是公信力存在短板,其次是跳槽、出國、生病等情況都有可能對立遺囑人產生重大影響。而公證處手續又很麻煩,且不能給立遺囑人提供技術指導,公證員對立遺囑也缺乏積極性。"

陳凱發現,新加坡在2003年成立了遺囑登記署,這給了他重要啟發,"這種形式可以同時彌補律所和公證處兩方面的短板。"他認為。

順著這個靈感,陳凱想到清代從雍正開始,皇帝會提前把遺囑寫好,並用一個木匣子封好藏在乾清宮正大光明匾的後面,等老皇帝駕崩以後,才當眾宣讀公佈。

"現代人能不能也有這麼一塊'正大光明匾'呢?"陳凱想到了一個詞"遺囑庫"!新加坡的遺囑登記署只負責登記遺囑,並不負責保管。正大光明匾只保管皇帝的遺囑,"我們的遺囑庫要成為國人登記、保管遺囑的公共服務機構,成為現代中國人的'正大光明匾'。"

遺囑融合保險曲徑通幽

心中有了"遺囑庫"的概念,但還不知該如何起步,受聘成為民政部下屬中國老齡事業發展基金會的法律顧問,讓陳凱有了向民政部原副部長、中國老齡事業發展基金會理事長李寶庫進言的機會。

2012年,陳凱向李寶庫詳細彙報了自己對遺囑庫的構想,並得到支持。"我的財產我做主",中國老齡事業發展基金會理事會決定由副理事長傅雙喜牽頭,與北京陽光老年健康基金會共同啟動 "中華遺囑庫"公益項目。

據陳凱介紹,中華遺囑庫目前已經在北京、上海、廣州、天津、南京、重慶、南寧等七個城市設立了分庫,已經為13萬人提供遺囑服務,保管著11萬多份遺囑。

目前已經有24份涉中華遺囑庫遺囑的判決公示於最高人民法院裁判文書數據庫,無一例外無須筆跡鑑定,直接認定真實合法有效。目前已經與司法電子證據雲進行對接,每一份登記遺囑將同步通過區塊鏈技術進行司法備案,可供法院當庭核對。

陳凱堅信中華遺囑庫將來一定會與民眾息息相關,"遺囑就像30年前的保險一樣,進入每個中國家庭是歷史的必然。"他表示。

陳凱明確指出當今社會人們對於遺囑問題存在四大誤區。

1.以為特殊家庭才要立遺囑,獨生子女家庭可以不立遺囑。其實獨生子女也不一定能繼承父母遺產,而且子女離婚,其配偶還可能分走父母的遺產;

2.以為立遺囑是老年人該做的事情,其實中年人的遺產繼承風險更大;

3.以為公證遺囑最好,其實公證是遺囑形式,內容更重要;

4.以為立好遺囑就萬事大吉,其實更重要的是遺囑的登記和保管,才能確保遺囑順利執行。

端正健康的遺囑觀,陳凱認為首先要加大宣講範圍。而且還要通過創新文化產品,改變對遺囑的忌諱文化。

運營模式:以商養善 以善助商

目前中華遺囑庫的運營模式是以商養善、以善助商。面向60歲以上且資產不多的老年人提供免費服務,面向高端人士則提供商業性服務。通過商業遺囑的合作,來支持公益遺囑服務的發展。通過公益遺囑服務的基礎平臺,來賦予商業遺囑服務的獨特價值。

陳凱相信中華遺囑庫對於當今社會的意義深遠。"不僅是解後顧之憂,傳和諧家風。而且是每個家庭防範財富風險的必備工具。讓每個家庭更加便利地獲得遺囑服務是我們事業的方向。"他說。

對於全社會,中華遺囑庫的目標是成為中國人的遺囑保管庫、財富傳承數據庫和中華民族家庭傳承的精神祠堂。陳凱認為,它能有效促進社會和諧,完善家庭建設,維護財產自主權,鼓勵子女自力更生。它是財富傳承的基礎性工程,對於完善家庭建設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陳凱指出實際上中華遺囑庫的很多事業內容與保險公司的業務有諸多交融之處。首先他認為保險代理人團隊參加中華遺囑庫公益活動,可以改變從業格局。

第一,從中華遺囑庫順利切入財富傳承話題,能更好地讓高端客戶發現自身的財富傳承風險,繼而挖掘客戶需求,幫助客戶更好地理解保險的財富傳承功能,從而改變認為保險僅有保障和理財功能、高端人士不需要保險的狹隘看法。

第二,以財富傳承風險分析為切入口,容易獲得客戶真實財產狀況和家庭隱私信息,不但可以更好地為客戶規劃,還可以成為客戶及其家族的終身財富管家。

第三,對遺囑的關注和需求已經形成趨勢,以中華遺囑庫公益服務為切入口,代理人可以和各界共建推廣渠道,可以擴大客戶來源,建立良好的客群關係。

第四,改變團隊格局層次,增加團隊對高端人才的吸引力。

同時他也確信"遺囑+保險"能有效改進保險公司服務能力。"絕大多數客戶,特別是高端客戶,主要資產還是非現金資產。可是,保險只能管理和解決客戶的現金問題,如果不能對客戶的非現金資產進行財富風險管理,其財富傳承的風險仍然存在。遺囑+保險能真正對客戶的財富風險進行全面管理,還能通過遺囑的財富年檢功能實現動態管理。"

結合自己工作中的實際,陳凱呼籲保險企業提升認知水平,擁抱遺囑工具,他對於保險企業提出以下具體建議:

1.釐清高端客戶需求,認識到保險對於高端客戶的真正價值是對財富風險的管理;

2.認識到保險僅能解決現金問題,客戶的非現金風險非遺囑不能解決;

3.認識到遺囑是保險的墊腳石,能更好地彰顯保險的獨特價值,改變客戶對保險的偏見;

4.認識到遺囑+保險的獨特市場價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