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孫保之”為何還出借國外,國之瑰寶能夠“完璧歸趙”

近日,臺灣將顏真卿《祭侄文稿》等文物外借東京國立博物館展覽引發兩岸民眾熱議,外借文物將於明日展覽。

天下第二行書,在世顏書第一

《祭侄文稿》是唐朝書法家顏真卿侄子寫悼文打的草稿。這份文稿是作者懷著對殉國侄兒的悲痛、對賣國奸臣的憤恨、對破碎山河的痛惜,伴著血、淚寫出來的。我們可以看到,這篇文字雖然字跡潦草,但很多地方筆墨斷斷續續,很多詞句都是用墨水已乾的毛筆硬生生拖出來的,足見當時作者的悲憤痛惜之心。

“子孫保之”為何還出借國外,國之瑰寶能夠“完璧歸趙”

(祭侄文稿)


對於現世,這份文稿已是無價的國寶,被後人稱作“天下第二行書”,僅次於王羲之的《蘭亭集序》。這份文稿已經面世近1400年,被保存於臺北故宮博物院,直到去年11月24日博物館宣佈要將《祭侄文稿》送到東京展覽。

臺方的草率,日方的不珍惜,引發網友討伐

昨日(1月14日),東京國立博物館官網發佈了這樣一則信息:將於2019年1月16日在該館舉辦“顔真卿 王羲之を超えた名筆(顏真卿,超越王羲之的名筆)”特別展。屆時,臺北故宮珍藏的顏真卿傳世名品——天下第二行書《祭侄文稿》也將亮相。

“子孫保之”為何還出借國外,國之瑰寶能夠“完璧歸趙”

(公告)


在相關記者對東京國立博物館進行電話採訪確定以下兩點信息後引發眾怒:

1. 東京博物館沒有和臺灣交換展品,是臺灣單方面的借展行為。

2. 日方博物館未對《祭侄文稿》採取任何保護措施,允許大家可以對其拍照,不開閃光燈就行。

在這裡需要解釋的是:在經過了一千多年的氧化、潮溼和風化,即使我們的保存技術再高超,也會讓我們的國寶變得極其脆弱。可謂是“展一次傷一次”,何況還是沒有任何保護措施的情況下展覽呢?

同時《祭侄文稿》落款“子孫保之”更是無時無刻不在提醒和諷刺

“子孫保之”為何還出借國外,國之瑰寶能夠“完璧歸趙”

(落款“子孫保之”)


面對質問,當局推卸責任

荒誕的是日本已經在地鐵站宣傳近兩個月的情況下,臺灣愣是沒有一篇報道表示要將其出借的消息

此事一出,立即引發兩岸網民的質問,臺灣一主持人更是直接質問現任臺北故宮院長:你憑什麼讓他出去?

“子孫保之”為何還出借國外,國之瑰寶能夠“完璧歸趙”

(主持人“你憑什麼”)

在臺灣民眾的一片聲討之下,為平息島內網民的憤怒,公開推卸責任:為了促進中日友好,上任政府與日方協商相互借展,並日方博物館保證了其安全。然而日方博物館表示:“是臺灣單方面行為”

然而,類似的事件並不是只發生這一次。早在去年年底的九合一選舉,臺北故宮院長為了當選市長,就把鎮館之寶翠玉白菜“借”到日本縣級美術館展出

能否要回《祭侄文稿》?不容樂觀

在這裡舉一個例子:《西泠八家印存》丟失事件

抗日期間,在上海海中華書局工作的丁仁,將家裡祖傳的五百餘方西冷八家印章拿出,並將這些印章一個個拓印成冊。戰亂過後,丁仁孫女丁如霞將其公開面世。

2011年,文化學者內藤富卿借舉辦展覽為由,再三要求丁如霞將這一國寶交由他展覽。然而,最終結果是內藤富卿說是上廁所時弄丟了,到現在也不知印章拓本的去向。

“子孫保之”為何還出借國外,國之瑰寶能夠“完璧歸趙”


最後還是希望國寶能“完璧歸趙”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