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情,友情和愛情,你怎麼排序?"

有人曾經問我:"親情,友情和愛情,你怎麼排序?"

我這樣回答,說:“親情之於我,是每日三餐,是必不可少。友情就是每日的水果,吃則最好,不吃那就坐等口腔潰瘍吧。那,愛情就是零食,薯片也好,可樂也罷,終歸是可有可無。”

在我的心裡,親情最重,友情次之,愛情最後。並非三情真的有別,而是這是人最真實的情感。

什麼是親情?血濃於水?那不過是父母與孩子的一段緣。緣分有了,有時候那就是背影。小時,父母看著我們上學的背影,我們看著父母忙碌的背影。長大後,便是父母看著我們背井離鄉為自己未來打拼的背影。亦是我們看著父母踱步而去的背影。那樣的背影,承載的是什麼?讀朱自清散文《背影》,知其為父子情,亦可是親情吧。我不知道全世界的人們如何看待親情,文化的差異,信仰的不同,都會產生各種看法。親情在我,我看之為:緣分。那是一個巧妙的東西,將幾十億人中的那幾位揉在一起組成了家庭,之後他們有了親情。

小學,我們說親情是:風雨飄搖夜,父親揹著生病的我去看醫生。初中,我們寫親情:爸爸一言不發的坐在椅子上默默地抽著煙,偶爾發出幾聲嘆息,只因叛逆的自己讓他無可奈何。高中,我們寫道:莫要林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而親不待。高考結束,離家外出上學,離別淚溼了眼眶,依依不捨變成了大一時每日晚上必煲的電話粥。 尚不能體悟人生以後的親情,但父母的關心用這句話概括:“自己平時多吃點好的,我們在家蠻好的,不用擔心。你自己一個人在外好好照顧自己。”我們則慢慢的變了,年輕時總是騙父母,自己需要錢用;突然你會發現,在父母那兒你開始欺騙他們說:“我身上還有錢,每個月工資夠我支配的。放心吧,我上班有吃的很好。”默然回首,最多的不過是泡麵加火腿。什麼是親情?其實並沒有詳細的定義。那是一個存在但是不可觸摸的東西。

親情是肥沃的土壤,那友情呢?是甘霖?

桃園三結義,管鮑之交皆是華人盡曉的典故,稱頌的是那友誼。天降甘霖,量合適則喜,量過度則為洪澇。古人尚有割袍斷義,現下更是數不勝數。我說友情在親情後,便是親情不可舍,而友情可以。

有人說友情可以分為很多類型,八拜之交,知音之交等等都是中華文化對友情類型高度濃縮的總結。在當下,最好的情誼莫過於寢室幾人間的友誼,自小到大的閨蜜情。它可以是讓你一輩子掛在心上的情誼,但有時候也是會讓你遺忘的感情。你可曾有過那樣的經歷?很久未聯繫的老朋友,突然間想起了他,彼此正好時間空閒,便促膝長談很久。許久未聯繫,但暢聊甚歡。這就是友情。小時候,一顆糖,一起做遊戲,那便成為了兒童的友情。長大了,有了秘密,彼此分享,那就成了友情。一起購物,在吃貨的世界暢遊那是友情;一起健身,在籃球場上流汗那也是友情。為你出謀劃策助你追求女生的是友情,為你搭配今日出去約會穿著的那也是友情。

人生路,十有八九是坎坷。父母在你身後支持你。在你前面激勵你的,則是你的朋友。那樣的朋友,在中國有個詞語形容叫:良師益友。什麼樣的人可稱之為友呢?那是一個很奇妙的關係,沒人可以做最精準的判斷。難道,在你背後嚼舌根的不是友人?曾經你也和他侃侃而談。難道,在你工作路上使絆子的不是友人?曾經你們也坐於一桌開懷暢飲。這就是友情和親情的差距,親情永不變質,而很少有友情保鮮長久。

那,愛情呢?愛情不是世界上人人都追求的感情麼?那麼的美好。

有那麼一句話,說到:愛情像鬼,誰都聽過,但是沒人看到過。這就像人們對愛情的寄託一樣,東方的人們寄愛情於月老,西方的人們將他們追求的愛情寄於愛神阿佛洛狄忒。現實不存在的神話故事和人物,卻滿載著人們對愛情的渴望。我們將愛情比喻成什麼?西方情人節的玫瑰花和巧克力。玫瑰可枯萎,巧克力可融化。東方把愛情比喻成什麼?似乎載體不是很明確。但是,東方的漢語言的魅力卻滿滿的承載了人們的愛情。那就是:承諾。是瓊瑤阿姨筆下的:山無稜,天地合,才敢與君絕。

西方似乎更崇尚將愛情現實化,他們對愛情的表達便是Kiss。中國則是無盡的承諾。這是中西方文化的差異,但是,這也是每個人不同的選擇。我只能說,中國人似乎更擅長對愛情做出承諾,但是不代表西方的那些風流人不會用巧妙的語言來獲得自己心儀對象的芳心。

人人都在找愛情。得到它的卻少之又少。多數人下半輩子的生活在遷就中度過,只因他們知道了這一現實,那就是愛情可想而不可得。這就是為什麼愛情在很多人心中很神聖美好,但是沒人認為它可以比親情友情更重要。愛情之所以是可樂,可有可無。那就是因為可樂讓人暢飲的同時感受到刺激。一旦二氧化碳耗盡,那種刺激感消失殆盡,那便變成了比白開水還要索然無味的液體。零食起到的作用莫過於此,它永遠取代不了一個人的一日三餐和水果。

親情是什麼?

友情是什麼?

愛情又是什麼?

沒人給他們最為準確的定義,但是每個人心中對它們都有一個度量單位。誰最重。我想,每個人都會一日三餐,每個人都會吃水果,每個人都會有吃零食的喜好,份量取決於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