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洪伊和段祺瑞對著幹,徐樹錚想派人解決他,段祺瑞說我打個電話

段祺瑞給世人留下的形象一直是剛愎自用,任人唯親,但在一次人員任命中,他想扭轉一下別人對他的看法,讓別的派系的人當了部長,此人上任後不僅沒感恩,還和段祺瑞對著幹,密謀活動準備讓段祺瑞下臺,激起了段祺瑞心腹徐樹錚的憤怒,想派人解決他,但被段祺瑞制止了,說打個電話就可以了,這是怎麼回事呢?

孫洪伊和段祺瑞對著幹,徐樹錚想派人解決他,段祺瑞說我打個電話

讓我們把目光轉向1916年,這年袁世凱溘然長逝,留給了北洋軍閥一個爛攤子,全國各地的軍閥都埋頭招兵買馬,革命勢力如火如荼的蔓延,國家處於新舊交替的重生之間,各種思想領袖都想在政治舞臺上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

袁世凱在世時,有北洋三傑輔佐他,這三人中,王士珍神龍見首不見尾如世外高人一般,不怎麼熱衷於這種政治活動,馮國璋當時也蟄居江蘇。

孫洪伊和段祺瑞對著幹,徐樹錚想派人解決他,段祺瑞說我打個電話

段祺瑞則樂在其中,而他也有相應的勢力,所以首先按照約法讓副總統黎元洪繼任,然後重新組建了內閣,這次組閣的時候,他吸取了袁世凱獨裁的失敗教訓,想團結各個派系,大家一起把蛋糕做大。

所以在這屆內閣中,不僅有他的嫡系、有北洋其他軍閥勢力,有革命勢力,還有前朝勢力,照顧到了方方面面,原以為這樣就不會有人反對他了,但正是這種混雜的氛圍,卻給了別有用心的人反抗段祺瑞的機會。

孫洪伊和段祺瑞對著幹,徐樹錚想派人解決他,段祺瑞說我打個電話

此人名叫孫洪伊,早年是袁世凱府上幕僚,後來參加了革命政黨,成為了國會的議員,是當時民初政壇上很活躍的人物,有一定的影響力。

段祺瑞也注意到了他,就把他任命為了教育總長,但孫洪伊到任以後並不滿足,覺察到了當時北洋政府裡的暗流湧動,於是就開始了頻繁的活動,主要有這些舉動。

孫洪伊和段祺瑞對著幹,徐樹錚想派人解決他,段祺瑞說我打個電話

找靠山

孫洪伊注意到了躊躇滿志,但又手中無權的大總統黎元洪,於是主動靠近表達了想要效忠的意願,願意為馬前卒與段祺瑞抗爭。

黎元洪當然樂於接納,自己多一個幫手,段祺瑞就多一個敵人。而孫洪伊還是一個部長,是段祺瑞內閣的閣員,日後在與段祺瑞扳手腕的時候,就多了一份底氣。

孫洪伊找上黎元洪沒多久以後,就提出教育總長沒多少實權,不能抗衡段祺瑞,想讓黎元洪為自己爭取一個更大點的官職,黎元洪也認可,最終經過和段祺瑞的交涉,把他提為了內務總長。

孫洪伊和段祺瑞對著幹,徐樹錚想派人解決他,段祺瑞說我打個電話

當然段祺瑞想的是儘可能的保持團結,孫洪伊卻認為段祺瑞在退卻,這助長了他倒段的決心,所以在衝鋒在與段祺瑞碰撞的第一線,與段祺瑞的首席大弟子徐樹錚斗的不可開交。

對於孫洪伊的這種活躍,徐樹錚曾表示派人解決他,但段祺瑞則說現在不是時候,政府剛剛穩定下來,不能再經受大的變動了。

孫洪伊和段祺瑞對著幹,徐樹錚想派人解決他,段祺瑞說我打個電話

找組織

當時的北洋政府,總統、總理和國會三足鼎立,孫洪伊此前就加入過革命黨,彼時的國會內革命黨人的議員佔多數力量,所以這就成了他反對段祺瑞的重要底氣,

其實最初的構想是三權分立,但剛剛從封建專制中走出來的國人,一時扭轉不了思想,生搬硬套的制度水土不服,最後就演變成了爭權奪利的手段。

孫洪伊聯合國會內的革命黨議員頻頻給段祺瑞添堵,讓段祺瑞大為頭疼,不過這也讓段祺瑞懂得了國會的重要性,在下一次的國會選舉時,成立了安福俱樂部,操縱了整個國會。

孫洪伊和段祺瑞對著幹,徐樹錚想派人解決他,段祺瑞說我打個電話

搞離間

孫洪伊也知道段祺瑞根深蒂固,這些手段頂多算小打小鬧,不會對他造成多大的影響。段祺瑞的力量來源於北洋軍閥,但袁世凱去世以後,北洋軍閥就貌合神離了。

所以他就開始遊說其他的北洋軍閥,先是找到了馮國璋,因為馮國璋也有野心,不甘心於只當一個江蘇的督軍,對於和有野心的人合作,是最簡單的。

只要給了他想要的,就會滿足自己的要求,當時馮國璋一心想在北洋政府內謀求更高的位置,所以孫洪伊就利用在國會的權利,前後選舉了三次才把馮國璋選為了副總統。

孫洪伊和段祺瑞對著幹,徐樹錚想派人解決他,段祺瑞說我打個電話

這讓馮國璋特別的高興,當然作為回報,馮國璋就多次致電段祺瑞支持孫洪伊,還致電黎元洪表達了對孫洪伊的讚賞。

不僅如此,孫洪伊還找到了徐世昌,說北洋軍大都出身於直隸,應該由直隸人(暗指徐世昌)當北洋軍閥的領軍人物,而不是由一個安徽人(指段祺瑞)指手畫腳。

孫洪伊和段祺瑞對著幹,徐樹錚想派人解決他,段祺瑞說我打個電話

這兩件事算是戳到段祺瑞的心裡,他本以為自己的善意會被孫洪伊感受到,從而一起為國家努力奮鬥,但此人不僅沒滿足,還上竄下跳的和段祺瑞對著幹,哪怕段祺瑞再能忍,也不能容忍有人挑釁離間北洋內部的關係。

所以段祺瑞就暗示徐樹錚和孫洪伊鬧,最好是鬧的越大越好,鬧到不可開交,搞事情徐樹錚很擅長,於是在不久以後兩人的鬧的整個北洋政府烏煙瘴氣的。

段祺瑞看時機到了,就打了個電話給各省督軍,讓他們致電大總統,說為了保障政府的正常運轉要求辭退搞事分子孫洪伊,整個事件段祺瑞都沒有出面,反而把難題都踢給了黎元洪。

孫洪伊和段祺瑞對著幹,徐樹錚想派人解決他,段祺瑞說我打個電話

黎元洪面對督軍們來勢洶洶的電報,無奈只能讓孫洪伊主動辭職,以保全最後的顏面,但黎元洪也沒吃這個啞巴虧,提出讓鬧事的兩個人一起辭職。

段祺瑞則表示無所謂,反正到時候找個理由又能讓徐樹錚回來,就這樣孫洪伊和段祺瑞對著幹沒多久以後,就被段祺瑞一個電話就在家賦閒了,而不當官員的他,也給了徐樹錚再收拾他的機會。

徐樹錚派出了軍警去整日的騷擾他家,不分晝夜,最後孫洪伊受不了就跑到了上海,最後加入了南方軍政府,開始了和北洋政府的對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