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作霖險些被暗殺,回到東北就揮軍討伐,勝利後恩怨分明

袁世凱死後,段祺瑞成了北洋當家人,上臺後手段也是雷厲風行,很有一套。但他唯一致命的地方,就是他的親信徐樹錚,段祺瑞管他叫小徐子。

張作霖險些被暗殺,回到東北就揮軍討伐,勝利後恩怨分明

徐樹錚

縱觀徐樹錚一生確實很有作為,曾強勢收復了外蒙古,是個“怪才”。他很早就跟了段祺瑞,深得段祺瑞的信賴。袁世凱稱帝的時候,段祺瑞被整治的不輕,徐樹錚不離不棄,依然跟隨左右。

1916年,袁世凱死後不久,副總統黎元洪轉了正,段祺瑞任總理。段祺瑞當了總理後,自然要提拔小徐子,有意讓他升任秘書長一職,遭到黎元洪反對,兩人從此就開始了互掐。得罪一個光桿總統,段祺瑞並不在乎。可要得罪了實力派,也夠段祺瑞吃不消的。

張作霖險些被暗殺,回到東北就揮軍討伐,勝利後恩怨分明

段祺瑞

段祺瑞大權在握,急需人才輔佐,於是就向北洋的老人郭緒棟求才,郭緒棟給段祺瑞引薦了一位將才,“玉帥”吳佩孚。說起吳佩孚,他得管段祺瑞叫聲老師,因為吳佩孚還在北洋武備學堂學習的時候,段祺瑞已經是校長。可如今的吳佩孚是直係軍閥曹錕的紅人。於是段祺瑞挖空心思,用新到的軍火換來了吳佩孚。

張作霖險些被暗殺,回到東北就揮軍討伐,勝利後恩怨分明

吳佩孚

段祺瑞初次見面就給吳佩孚個秋操任務,試試此人的能力,吳佩孚回去就抓緊準備計劃,好明天交給段祺瑞,意圖一舉俘獲老師的信賴。可就在這時,徐樹錚登門拜訪,一桌酒席喝倒了吳佩孚。到了第二天,段祺瑞左等右等不見吳佩孚,親自到他家裡看他在忙什麼,結果一看,段祺瑞大怒,稱吳佩孚是酒囊飯袋,讓他捲鋪蓋走了。吳佩孚深知中了圈套,無力辯解,又回到了直系軍中,直系的人一聽如此羞辱我們的人?徹底與段祺瑞的皖系軍撕破了臉。

張作霖險些被暗殺,回到東北就揮軍討伐,勝利後恩怨分明

張作霖

段祺瑞眼看和直系的關係日漸惡化,只能想法子和關外的張作霖交好,於是派小徐子去張作霖的奉系公幹,順便拉攏一下奉系。張作霖初見徐樹錚,聞得他對軍事獨特的見解,也認為他確實是個不可多得的人才,於是就留下了他,讓他擔任奉軍副總司令。本身這是好兆頭,奉系和皖系這就聯繫到了一起,可徐樹錚卻在奉軍中籠絡人心,意圖架空張作霖,氣的張作霖把徐樹錚下了大獄。端坐北京的段祺瑞聞訊後,不惜放出狠話,逼迫張作霖交人,張作霖權衡利弊後,也只能將徐樹錚趕出了東北。

徐樹錚回到北京後,對張作霖恨之入骨,於是暗地裡策劃了一個大計劃。首先徐樹錚用段祺瑞的名義邀請張作霖進京,準備暗殺張作霖。段祺瑞知道的時候,張作霖已前來赴約,嚇的段祺瑞臉色都變了,警告徐樹錚不要亂來,幾十萬奉軍不是泥捏的。張作霖剛走到段祺瑞跟前,段祺瑞就苦著個臉,問:你不在你東北待著,跑北京來做什麼,去去去。張作霖是何等人物,一聽就知道事情不對,再一看徐樹錚一臉的殺氣,頓時明白了,應聲告退。

張作霖險些被暗殺,回到東北就揮軍討伐,勝利後恩怨分明

軍閥內戰

回到東北的張作霖怒火中燒,聯合直系的曹錕、吳佩孚,以“清君側”的名義向段祺瑞宣戰,明說只要罷免了徐樹錚,一切照舊。可段祺瑞不甘受到威脅,堅持護犢子到最後,不惜與直奉聯軍開戰,結果段祺瑞的皖系大敗,徐樹錚逃出北京,四處流亡。而張作霖、吳佩孚等人並沒難為段祺瑞,還親自到段府慰問,尊稱一聲“老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