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意识形态下的产物,你好奇吗?

无意识形态下的产物,你好奇吗?

大多普通人意识不到一个很奇特的问题,直到我碰到几个特别的朋友后才发现,这种问题不止我一个人意识到,是真的。

近些年我还是听到很多旧社会产物下的人会觉得游戏是个魔鬼,谈游戏色变,有点像过去父母给孩子谈到性知识或者看到电影里有亲密镜头那种状态。游戏是魔鬼,魔鬼是游戏,玩物丧志成了他们的口头禅,殊不知游戏是一种社交货币,缺乏社交货币的人已经彻底沦为我们这个时代的淘汰人群,当然了今天聊的不是这个问题,我们谈谈无意识下的产物。

如果一个孩子爱玩游戏,爱打竞技游戏,无意识的,反复练习,那么他可能成为一种怪才,在某种领域是天才,他或许不爱学习,但是他是个怪才,这种人才社会会形成一种达成共识的东西,怎么说呢,你看下2019年的罗振宇的《时间的朋友》你会找到答案,我想说的是什么呢,玩游戏不一定好,但是绝对不是最坏的选择,打竞技的好过打网游的,各位身为人父人母的一定要区分,网游废人,电竞锻炼人的大脑,当然有靠网游为生的,但是考虑这种竞技性不是太强的游戏容易让人颓废,如果我的观众的朋友家里小孩打游戏,你一定要关注他玩的怎么样,怎么段位,比如王者荣耀分段位,

最辣鸡的是青铜,依次往上排就是,白银,黄金,铂金,钻石,星耀,最强王者,荣耀王者,后面还有巅峰赛,如果你家孩子达到巅峰赛1900分左右的时候你就应该鼓励他玩游戏了,因为他极有可能是电竞天才,当他在这个领域行业里找到做人做事的自信的时候,他做别的事一定能做好。当然了,还有另外一种,孩子疯狂的玩游戏,但是很明显他很菜,一直都是青铜、白银,这种情况下作为家长就应该阻止孩子玩了,因为电竞游戏,菜就是原罪,玩游戏菜的人在任何领域脑子都不太好使,这种情况你就应该捂热了大嘴巴子抽他,骂他是个废物,早点放弃玩游戏。人一定要有原则,要么玩的好,要么学的好,一头都都不行的,让他早点洗洗睡去学个技术工种保证自己不饿死浑浑噩噩过完一生就行了。其实绝大部分人是废物,也就是说,100个人生下来,注定有99个人沦为废物,现在能当服务员,未来被机器人替代的这种废物,所以玩游戏玩的好的也是人才,可以当职业选手,也能当主播,当主持人,当教练都是可行的,一定要有这种意识,你明白了吗?

那么这种人怎么形成的?多半条件下是无意识形成的,而不是刻意练习,我把这种怪才说成无意识练习,那么刻意练习的是什么人呢?

那种就是天才了,就是本身有天赋,但是刻意练习这类人有些天才,玩游戏多半人不是被逼的,也非主观意识主动练习,只是上瘾了,跟抽烟一下,下意识去干的事情,非意识层干的事情。(意识层分三种:前意识,意识层,潜意识)这种在最底层也就是潜意识层里干事的人最容易出怪才。

上上周和一个朋友聊过招人的问题,普通重点高效毕业的人属于常规天才,也就是我说的意识层和前意识层驱动下练习的人,到了一定的岁数就会变成博士硕士,但是这类人往往情商不太高,或许是我的取数比较少,样品少的缘故只能说当下接触范围和能力接触到的硕士博士普遍在这个水平,为什么呢,博士硕士属于豢养行人才,除了圈可能适应能力会弱,但是学习能力能跟得上。那么这种无意识练习下的怪才,属于野生放养的人在这个年代就很受欢迎了。一个小规模的公司,招聘了10个人,10个都是没读,野生的怪才,这群人整天就是西祠胡同天涯论坛发帖子喷人的喷子,但是每次喷人都能引起数万人围观的怪才,组成了一家奇特公司,一年挣纯利搞了4000万,战绩还是非常不错的,你能说骂人发帖子引起围观是刻意练习吗?主流社会会承认这样一群人吗?喷子,低学历,每天泡论坛,这群人放在20年前能工作都找不到,可能捡垃圾的公司都不要,但是现在怪才反而成了主流人才,豢养型的天才,也就是院校人才反而不受欢迎了,在互联网时代你足够奇怪才能引起围观,你过于呆板反而没人能注意到你,很有趣这家公司的规定就是博士硕士一律不要,就要网感强的“文化流氓”团队,怪才第一,标准型人才一律不聘请,然后这几年真的红红火火。我后来发现确实这个规律管用,因为怪才他们不按套路出牌,他们没套路,没标准化,所以才能出奇招,怪招。这点很伤人了,这不是鼓励读书无用,而是读书有用,怎么读,怎么让知识更加灵活是当下人才更加适应社会,就好比20年前的专业当下都不适用了,20年前有精算师,现在这个社会都淘汰了,20年前没有电竞专业,没有电商,没有主播行业,如今是热门职业,这些怎么说呐?

我再说一个无意识练习的趣事,4年前我干编剧那一会还是宅在家里的宅男,我无意识练习的事情就是看段子,那个年代内涵段子很火,我每天看,然后每天看Acfun、Bilibili各种二次元聚集地缎子,一次一个客户打电话我,订制缎子短剧,那个时候就流行短视频了,但是问题来了,一线院校的毕业生做不了,在读书也做不了,他们是正规编剧,但是不削于做这种事,他们只做大院线编剧剧本,而市场大量的需求是短视频,没有经历过这种市场的他们适应不了,我说的不是少数人群,而是百分之95的人群这种很可怕,院校的自恃清高的后果就是毕业就是失业,熬个1-2年受不了就从一线城市被赶回老家了,他们不明白为什么,也想不明白为什么,因为他们老师告诉了他们要艺术,艺术多了脱离社会了,他们不是天才吗?是的,读书的时候他们是天才,专业天才,他们刻意练习了,但是不够用,而我一个野路子,一天编剧没学过的人,只因为每天爱好看缎子,试着胡乱写了几个,碾压了他们在一线城市所有找到的编剧,全面碾压,以甚至于当时的最牛b的话剧团编剧来和我编的缎子对抗也甘拜下风给我了,我没有得意的意思,这是说,无意识的练习下经常会产生奇特的效果,并不是说我是天才,而是我不知道我在练习,但是我正在练习,而且我在反复的无意识练习,当我脑中要调取这些信息的时候反而变得信手拈来,也是特别奇怪的一种表现,后来我就发现了,无意识的练习而且是无意识在一个广泛受关注的市场里,比如游戏,短视频,包括直播里,就会出奇迹。

所以说不论刻意练习,还是无意识练习都不能脱离市场这个主体,脱离了市场你就会被边缘化了,你要知道你所认知的你的那个世界,所谓你的那个世界很多人都是这样,其实还是极少数中的极少数,太多人不知道了,而大多数并不是随大流。

那么新的问题来了,什么叫随大流?什么叫主流?什么叫小众爱好?随大流我的理解是别人干什么就是干什么,这叫随大流没有主见。那么什么叫主流?主流也是别人干,比如有很多人打游戏,你也打游戏,就不是随大流,而是加入了主流社会群体,这个团体必定会给你搭建舞台,和随大流不同,随大流是跟随,加入主流是你进去了,你领导他们的发展成为这个群体里的领袖,两者看起来非常近似,实则还是实力差别巨大的。什么叫小众爱好?就是说一些别人听不懂的话,一个极少数的群体非常得意,但是并没有形成巨大的商业市场,那么叫小众,小众也有消费,通常比较昂贵,很多普通的没有经历过学习和了解的人无法加入,而且就算想加入也会被排斥和抗拒的,通常就是小众爱好,这类爱好我就不举例了,因为他们比较玻璃心,我一旦提出团体名字,很快就会引起一场网络浩劫般的骂战。

如今社会,刻意练习和无意识的练习都变得极为重要了,主流人才和非主流的野路子怪才也是非常重要的,当下的舞台都有他们的位置,很极端,做到极致都能发光发热,总的来说人还是要学会适应和变化,一成不变迎来的是被消灭,随机应变,随遇而安,发疯发狂才能在不同的领域里成功。

要成功,先发疯——李喵喵

喜欢我的朋友关注一波,觉得我说的有道理转发一波,觉得要和我交流可以留言,觉得有趣可以点赞,我是头条唯一一个特立独行,观点独到的作者,我的观众不用太多,大家开心就好,我们一起迎接思想的挑战,做一个爱思考的人~

无意识形态下的产物,你好奇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