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信之死誰“功勞”最大?不是劉邦呂后,最想殺他的另有其人

韓信是秦漢之交著名的軍事家,起初在項羽手下做事,然而卻得不到重用,輾轉加入到劉邦隊伍中,成為驍勇善戰的大將,韓信追隨劉邦立下大功,可以說劉氏天下有韓信的一半功勞,因為出色的戰功,韓信被稱為“兵神”。

當時人稱讚其為“國土無雙”,立下不世之功的韓信卻沒有逃過“兔死狗烹”的命運。

眾所周知,韓信是呂后與蕭何聯手害死,劉邦其實並不知情,有人認為,韓信的死並沒有得到劉邦授意,現在看來純屬無稽之談,如果劉邦不點頭,蕭何和呂后怎麼敢對韓信這樣的人動手,韓信的罪名是謀反,仔細翻看史料,韓信的確有謀反的勢頭。

謀反的事情之所以洩露,是有人向呂后高密,早在春秋戰國的時候,大臣們想要排擠對方最常用的就是打小報告,秦朝時期,告密逐漸成了一種文化,甚至被寫進了法律當中,可見秦始皇支持臣子們這樣做,等到西漢時期,韓信則成了第一位死在告密下的人。

韓信之死誰“功勞”最大?不是劉邦呂后,最想殺他的另有其人

說起軍事才能,韓信是秦漢之際最出色的人,韓信精通兵法,對於為官之道卻絲毫不懂,政治才能成了韓信致命的缺點,像他這樣極具才華而沒有政治嗅覺的人,是征服亂世的天才,然而統一之後,韓信卻成了統治者眼中最大的隱患。

在劉邦眼中,韓信已經不再是親密的戰友,而是自己的臣子,一旦他有不守本分的行為,劉邦勢必會斬草除根。

說起劉邦從一介草民奮鬥成開國帝王,這一路有太多的艱辛,在他心裡,任何人不能染指他的江山,對他產生絲毫威脅的人,都會死在他的手下,這就是赤裸裸的人性,一旦嘗過權利的滋味,自然不會在拱手讓人,歷代帝王誅殺功臣的原因就是如此。

江山已定,曾經的部下已經沒有了利用的價值,甚至都成了威脅,韓信才能出眾,論謀略韓信不亞於任何名將,可是韓信依舊落得悽慘的下場。

韓信之死誰“功勞”最大?不是劉邦呂后,最想殺他的另有其人

亂世中流氓欺行霸市,年少的韓信就曾遇到過這種人,對於他們韓信從來都是選擇遠遠走開,可能是年幼失去雙親,讓韓信不願與人交往,不過失去親人的韓信成了流氓們調笑欺凌的對象。

說起韓信的軍事才能,離不開童年時期的遭遇,別的小孩都結伴出行,只有韓信獨來獨往,單單偏愛研讀兵法,許多時候韓信覺得自己可以當一個將軍了,經常揹著寶劍到處炫耀,沒多久就被流氓地痞盯上了。

秦朝末年,各地起義勢力不斷,最知名的就是劉邦和項羽的軍隊了,韓信起初認為項羽是最有能力的人,於是投奔他而去,然而在項羽軍中,韓信被分配到糧倉看守,對於心有大志的韓信來說,怎麼會就此沉淪呢?

於是韓信轉頭投靠劉邦,起初劉邦也沒有賞識他,僅僅給了他一個小官,還是蕭何發現了他的才能,認為韓信有非凡的見識,不過即便如此,在楚漢之爭前夕,韓信依舊沒有上戰場的機會。

韓信之死誰“功勞”最大?不是劉邦呂后,最想殺他的另有其人

楚漢之爭前夕,劉邦並不是相遇的對手,底下的士兵逃跑的大有人在,韓信認為劉邦同樣不會識人,因此跟隨大部隊逃走,此時蕭何急忙上馬追了出去,在蕭何的推薦之下,韓信終於成了一方將領,登上了屬於自己的舞臺。

公元前202年,已經成為齊王的韓信率領三十多萬大軍圍困項羽,一天夜裡,項羽帶著僅僅八百人突圍,沒過多久項羽在烏江被劉邦圍住,面對絕境,項羽悲從心來,想當初帶領江東子弟征戰天下是多麼豪氣。

戎馬一生的項羽卻落得這種下場,看著身邊的十幾個人,巨大的心理落差摧毀了項羽的精神防線,一番廝殺之後,項羽自刎結束了悲情的一生,項羽死後,劉邦迅速掃除其餘勢力,天下盡歸劉氏。

原本效忠項羽的將士,在他死後統統歸順劉邦,漢朝江山初具規模。不過魯國卻始終不肯投降,在他們心中項羽一直沒死。直到看到項羽首級,魯國才束手就擒。

韓信之死誰“功勞”最大?不是劉邦呂后,最想殺他的另有其人

與魯國對峙期間,劉邦命人趁韓信不備竊取了兵符,失去了兵權的韓信已經名存實亡了,魯國投降,標誌著天下統一,在劉邦眼中,韓信已經沒有任何用處了,自然也不能讓他繼續持有兵權,不過劉邦害怕韓信被逼急了會謀反,只好現行解除了他的兵權,喪失兵權,韓信的將軍之名已然名存實亡。

通過這件事我們能知道,劉邦在與項羽對峙的時候,就已經起疑心了,但是韓信並沒表現出反意,劉邦卻先行動手,顯然除了韓信之外,其他功臣也沒少受到猜忌。

再者韓信雖然精通軍事謀略,但是卻放縱部下,就連劉邦的人潛入進來都沒發現,甚至被盜走兵符,這麼重要的物品沒了,可是會丟了命的。

漢朝成立以後,韓信受封楚王,封地就在自己老家,雖然名義上是一方諸侯,韓信卻沒有軍隊,這引起了他不滿,本來自己就是征戰沙場的將軍,封王卻不給兵馬,換了誰都不能忍。

韓信之死誰“功勞”最大?不是劉邦呂后,最想殺他的另有其人

不過韓信也只是發發牢騷,日子還得過,韓信的楚王沒坐多久,劉邦下旨召群臣入宮,質問大臣們有人告發韓信謀反,該怎麼辦呀,這件事被司馬遷記載了下來,從這其中就能看出,韓信謀反的罪名是有人告密,究竟是何人所為就不知道了,司馬遷並沒有留下答案。

正是這個告密要了韓信的命,後世推測告密者確有其人,不過並不是劉邦找人做的,仔細想想,韓信剛剛上任楚王,又沒有兵馬如何造反呢?當然在我們看來韓信沒有造反的能力,不過劉邦卻不這麼樂觀,自己辛辛苦苦打下來的江山,如果有人威脅到自己的統治,劉邦絕對會扼殺在萌芽中,更讓他擔憂的是這個人正是自己一直防範的韓信。

告密者正是抓住了劉邦的心理,才會把韓信謀反的事情捅了出來。

楚漢爭霸的時候,劉邦被重重圍困,命令韓信了帶兵救援,哪成想韓信不僅不出兵還趁機要挾邦,對他說“可以,不過要封我為齊王。”這種想法暴露了韓信的態度,韓信囂張跋扈,居功自傲,讓劉邦十分憤怒,不過現在因為只有韓信能救自己,只好答應了他的要求,韓信才出兵解決了危機。

韓信之死誰“功勞”最大?不是劉邦呂后,最想殺他的另有其人

這件事情發生以後,兩個人徹底結下了樑子,從此開始,劉邦堅信韓信會謀反,平日裡對他十分提防。

現在有人告發韓信謀反,不管別人信不信,至少劉邦信了,認為韓信謀反的動機確實存在,既然確定了韓信的意圖,接下來就是出兵討伐了?不過此時出現了一個問題,有誰能正面對抗韓信呢?沒人勇敢地站出來。

正面交鋒沒有把握,只能智取,在大臣們出謀劃策之下,劉邦謊稱雲夢巡遊,命令韓信前來覲見,韓信雖然十分擔憂,但是不得不去,最終被呂后擒獲,就在這時劉邦不想背上誅殺功臣的惡名,免除了韓信的死刑,將他貶為淮陰侯。

本來以為韓信逃過了危機,然而沒過多久,有人在此告發韓信謀反,這次的告密者名為欒說,有傳言說欒說兄長是韓信家臣,因為一些小事,韓信使用酷刑對待欒說哥哥,欒說與韓信就此結仇,與哥哥交流的時候,欒說得知韓信要謀反,為了救哥哥,欒說向朝廷告發韓信謀反。

韓信之死誰“功勞”最大?不是劉邦呂后,最想殺他的另有其人

第一次被人揭發,韓信逃過了一劫,此次欒說現身說法,恰好碰到陽夏侯謀反,劉邦御駕親征,只剩下呂后與蕭何留守,欒說趁機上奏,說道陽夏侯已經動手了,韓信隨後就會謀反,建議呂后不能再等了,一定要先下手為強。

呂后知道後,急忙找來蕭何商量對策,決定用計除掉韓信,當天朝廷對外公告北方叛亂已定,邀請群臣進宮慶賀,可憐的韓信沒有任何防備,最後在宮中慘死,呂后下手幹脆利落,說明她肯定受到了劉邦指示。

韓信死後,劉邦又喜又悲,歡喜的是呂后動手解決了自己的心頭大患,悲痛的是出生入死的兄弟終歸有感情,就像劉邦第一次拿下韓信的時候,最終選擇放了他,其中感情因素佔了大半。

從始至終,韓信從來沒有在公開場合表達過謀反的事情,要是硬說韓信謀反也是被逼的,為了活下去而反抗,後世對韓信的死非常惋惜,在他擔任齊王期間,明明有自立山頭的機會,憑他的能力足以形成三足鼎立之勢,甚至可以奪取天下。

韓信之死誰“功勞”最大?不是劉邦呂后,最想殺他的另有其人

韓信死後,史書對劉邦的反應是那麼耐人尋味——

《史記》說:高祖已從豨軍來,至,見信死,且喜且憐之。

《漢書》說:高祖已破豨歸,至,聞信死,且喜且哀之。

從這幾個字中,我們明顯可以看出韓信的被冤枉的,劉邦“喜”的正是除去了心頭大患。

想想韓信說的那句話——

陛下不過能將十萬。如臣,多多益善耳。

也許這才是韓信“謀反”的真正原因吧。

韓信之死誰“功勞”最大?不是劉邦呂后,最想殺他的另有其人

可惜歷史不容假設,不管有沒有謀反,韓信最終還是被殘忍處死了,關於韓信死後被埋在哪裡?一直都有爭議,一個是江蘇的淮陰侯墓,一個是位於山西的“山西韓信墓”,為了紀念這位英雄,特地在淮安成立韓信紀念館,樸素的建築彰顯了秦漢風韻,上書“韓信故里”幾個大字。

【《史記卷九十二淮陰侯列傳第三十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