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更鳥網劉超:改革開放40年的增量與2018週期年的拐點

知更鳥網劉超:改革開放40年的增量與2018週期年的拐點

正文共2675字3圖

預計閱讀時間 7分鐘


12月20日,主題為 #創新·創想·創造# 的2018教育科技峰會在北京建國國際會議中心如期舉行,知更鳥網聯合創始人劉超代表主辦方於啟動儀式上致辭。談起近日風起雲湧的“寒冬之潮”,劉超認為站在時代背景下,經濟的起伏波動是符合歷史規律的,2018年的確走到了經濟下滑的時期,但與其形容這個週期年為寒冬,不如說我們脫離了野蠻,邁向了越來越專業的資本道路。在這樣的情形下,人們更應該踏實做事,對真實的經濟狀況報以信心,相信幹實事的人和企業不會輸。

知更鳥網劉超:改革開放40年的增量與2018週期年的拐點

接力改革開放40年,知更鳥網嘗試開啟教育科技聚合平臺

兩天前,各界翹楚在人民大會堂回顧改革開放40年的光輝歷程,總結改革開放的偉大成就和寶貴經驗。今天,我們在此舉行2018教育科技峰會暨金帆獎教育盛典,也是希望我們的教育科技從業者能把這一年來的經歷和思考帶到這裡,我們一起分享、探討對教育、對互聯網、對經濟、對創業以及對未來的思考。而知更鳥網也希望從本次峰會出發,來打造一個教育科技領域的交流平臺,聚合優秀的教育科技產品和企業,共同為教育科技的發展添磚加瓦。我衷心希望這兩天的交流和碰撞能夠給大家帶來一些思考與受益,在此我謹代表大會主辦方對各位領導和嘉賓的到來表示熱烈的歡迎,以及誠摯的感謝!

2018是個週期年,世事大破大立,決策需深入探究歷史規律

我們知道,2018年是戊戌年,戊戌年在中國傳統學說中被稱為“赫曦”之年。這是一個萬物破滅,萬物復甦,大破大立的年份。這一年裡存在著巨大的變數和危機,同時也存在著巨大的機遇。

那麼為什麼說2018年是週期之年呢?我們知道庫存週期是3年;金融週期、經濟週期、固定資產投資週期是10年;房地產週期是20年;技術週期是30年;康波長週期是60年。這些週期在2018年基本實現了疊加,於是2018年變得具有了“史無前例”的週期性。

從經濟層面來講,2018年我們面臨著什麼?我們面臨著資本的緊縮、債務總量的調控、技術發展進入瓶頸期、人口老齡化和紅利優勢的消退、人工及材料成本的提升,消費也出現分層。

過去,央行平均每年新增發行基礎貨幣2%,M2廣義貨幣量每年新增13%左右。但根據今年央行公佈的11月份金融數據來看,M2同比維持了歷史最低增速水平,而社會融資總額同比增速則繼續創下了歷史新低。我們看待問題要有歷史觀,在一個大的歷史觀下,很多問題會看的一目瞭然。

這些跡象向我們傳遞的其實是中國經濟運行的金融條件並沒有出現改善,過去兩年金融“去槓桿”的影響仍在持續。這意味著我們從一個大水漫灌的時期,直接到了沒水喝的階段。美聯儲連續的縮表加息把全球金融帶到了一個加速收縮的階段,我們為了對抗全球性通脹,也不得不緊跟步伐。國內經濟逐步從通脹期走向通縮期,這是金融市場環境的變化,也可以理解為貨幣層面的變化。

週期年,總會出現一些有規律的起伏波動,學習並把握這些規律,對我們的決策大有裨益。

企業應看好從野蠻邁上規則之路的營商環境

今年,做企業會做得辛苦一些,部分公司還會出現資金鍊斷裂和裁員的狀況。這讓人不禁想起了2008年,10年前也是一場經濟危機,歷史情景總是那麼相似。再往前十年是1998年,國企改革,大刀闊斧地優化員工組織結構。

當時代的洪流席捲而來時,大部分人是沒有應對之力的,大部分人只能被動接受。今年同樣也是,在山呼海嘯的“寒冬”聲中,我們更多能做的不是去改變這個經濟大規律,而是深入地思考寒冬的真正意義是什麼,如何積極過冬。

回顧改革開放40年來的歷史,我發現這是一個很有趣的過程。吳曉波老師與馮侖對話說:改革開放是一部個人的被改革史。的確,改革開放開始是野蠻生長的年代,野蠻生長意味著基本沒有規則。那個時候大家不知道要做什麼,都摸著石頭過河。後來當大家知道自己要做什麼的時候,就研究著怎麼把事情做好。

其中運動員、運動場、裁判、教練的比喻,非常形象。運動員指的是企業主、運動場指的是營商環境、裁判指的是國家配套的政策環境、教練指的是早期成功的企業家。改革開始的時候,運動員沒有運動場,沒有裁判,沒有教練,比賽就是在河邊上跑。後來市場經濟體制改革之後有了專業的運動場,配套政策的完善之後有了專業的裁判和教練,運動員也開始各種職業訓練了,學習資本市場、人力資源管理、企業管理、營銷策略、銷售渠道等等細分領域的專業知識。

所以現在相比改革開放早期來講,是一個走上正軌的時代。走上正軌當然就代表著限制,同時也意味著早期野蠻生長紅利期的結束,意味著創業由早期依靠機遇機會的模式逐步向走專業專注之路轉移,意味著所謂的“寒冬”降臨。仔細思考下來,儘管今年很大一部分人說資本、創業進入了冬天,但與此同時,也有很多人看好,說創業迎來了真實,我們的資本走上了有限制、有規則的路,其實的確是一件好事。

經濟相關政策基本面堅定,應樂觀看待經濟發展

關於未來經濟情況的發展,我想簡單列四個點。

第一點,我國高層將會繼續保持積極的財政政策和穩健貨幣政策,保持流動性合理充裕。央行會逐步放水,累計規模會保持同2008年的投入標準,但不會大水漫灌,而是會有節奏地穩步投入。會著重注意資金的流向,尤其是流入房地產市場的流向。

第二點,政策指示將會加大對基建領域的投資。為了提振經濟發展,我們的政策會大規模投資民生基建工程,以此來穩定就業。

第三點,將會繼續實施“雙創”的升級版戰略,一方面為了提振內需,另一方面試著通過“一帶一路”來尋求新的經濟增長點。將會繼續堅定不移地繼續推進供給側改革,打贏三大攻堅戰。三大攻堅戰是指防範化解重大風險、精準脫貧、汙染防治。這也是未來一段時間的行業紅利方向。

第四點,關於國際環境,中美俄等大國的之間關係將會變得極其微妙。政策將會繼續對外開放,努力為經濟發展爭取一切條件。也會有一些配套政策的改革來刺激經濟的發展,比如人才引進、房貸利息抵個稅、教育醫療政策、戶籍政策等改革。

總而言之,政策基本面還是很堅定的,所以我們應該對未來的經濟有信心。

拋磚引玉,呼喚教育新時代、新期待

在致辭最後部分,劉超表示,每一個新的時代都孕育著新的希望,新機遇會呼喚新作為,在任何一場寒冬下都會有翠綠的春筍長出,在教育的道路上人們從來就不會向挫折低頭。未來的經濟、教育、資本、創業會如何發展,我們拭目以待。

最後,劉超預祝本屆峰會圓滿成功,帶領峰會戰略合作伙伴人民日報海外網、中國搜索、華商網、i黑馬網、微博教育和一點資訊共同進入 #創新·創想·創造# 2018教育科技峰會啟動儀式並順利啟動,為峰會打響了漂亮的第一聲。

知更鳥網劉超:改革開放40年的增量與2018週期年的拐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