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炮兵的发展——从普法战争到第二次世界大战(14)

在Aisne河北岸胜利的两个半月后,为德军夺取胜利的第5步兵师在位于Soissons市西北方、Vailly西方的Vregny高原重施了故技。此处的地形较为复杂,部分德军部队必须要仰攻法军阵地,而在这些地段德军增加了火炮的密度来支援步兵。在总火炮数量不足以同时支援所有正面的情况下,德军将两个步兵旅的攻击分在连续两天执行,第一天1月12日中午6个步兵营在32个炮连──几乎是一个正规步兵师炮兵数量的三倍──支援下发起攻击,第二天另外7个步兵营在同样的火力支援下发动攻击。

如同在Vailly一样,德军依据攻击计划编组炮兵单位。重型火炮跟从其他步兵师借来的野炮连配属到第5步兵师的两个炮兵团中,各个炮连依照他们阵地位置及武器特性指派任务。在由第5步兵师管制的32个炮连中有一半是榴弹炮,而第5步兵师第18野战炮兵团指挥4个150榴弹炮连、4个105榴弹炮连及6个77速射炮连──在假设每个炮连中所有武器都可以正常运作的情况下,第18野战炮兵团正好有40门榴弹炮与40门加农炮,正好是一门高角度火炮对应一门低伸弹道火炮。

隔壁的第7预备步兵师(7thReserveDivision)炮兵也有着相似的安排,提供了一个加强炮兵营来支援第5步兵师的攻势。在这个加强营(第7预备步兵师炮1营)中装备了老式的150加农炮与其他新式火炮,同时加强了一个100毫米加炮连与一个150榴弹炮连。在Soissons西北方高地上占领阵地后,这个加强炮兵营的任务是压制Soissons位于南方与西南方的法军炮兵阵地、切断法军与后方的联络并阻止法军增援部队。

德军在1月12日的攻势进展相当顺利,在破晓(早上10点)后一个小时的炮击(10到11点)与接下来20分钟的肉搏战让德军牢牢地掌握了法军第一线阵地。接下来的战斗也是依循这样的模式──德军炮火先集中在法军壕沟上,接着步兵在炮火掩护下前进,当步兵接近法军阵地时炮兵移转目标,最后德军步兵在刺刀冲锋吶喊下冲入法国阵地。

在大多数的情况下,这样的作法足以让法军举手投降、放弃抵抗。在某些未预期的情况中需要集中更多的炮火时,随步兵前进的德军前进观测人员也能够善用野战电话指挥炮火把握战机。在不到一小时内德军就占领了整个法军第一线阵地,同时捕获2,000名俘虏。

真正的胜利在于占领了关键的法军炮兵指挥所,丧失了这所位置优越的炮兵指挥所后,整个地区内的法军炮兵都无法发挥最高战斗效率,让德军在后续行动中可以有效地减低伤亡。虽然说少了来自法军炮兵的攻击后并没有真正让德国步兵的战斗惨烈程度下降,德军轻易地占领了法军的壕沟阵地,但当战火延烧到后方的森林地带时,法军坚强据点把德国步兵钉死了整个下午,直到入夜后德军才有效地克服这些据点。

在1914年底最新的法军野战工事指南中,要求第一线法军部队必须构筑三条抵抗线,但在Vregny高原上的法军阵地并不如在战争后续年代中那样的坚固,Vregny高原上的壕沟不但太浅也没有设置避弹所,因此当德军开始炮击后法军只能在身上蓝制服的保护下,趴在地面五个小时来等待德国人的炮弹停止。

法军的三条抵抗线都不意外地落入德军手中,德国人的炮击让法国步兵精神崩溃,当炮击停止时德国步兵清楚地看到大量法国人丢下手中武器从阵地中逃亡,而此时唯一能阻止德国人快速前进的只有滂沱大雨跟满地泥泞。到下午4点半部分德军已经前进到Vregny高原南缘,而高原南方的森林中不仅有错综复杂的交通壕,更有由速射炮支援的两个法军精锐步兵营──AlpineLightInfantry,chasseursalpins。

大雨妨碍了炮兵观测,德国步兵只能靠自己杀出血路。伤亡十分惨重,地52步兵团的某连失去了所有的军官,第8禁卫步兵团(8thLifeGuardsRegiment)第1营半数连长阵亡,而之前俘虏了两个法国炮兵连的Schultz步兵营则有5名军官、25名士官兵战死,另外105人负伤。这些伤亡并不是没有价值的,当夜幕低垂时德军清理了整块Vregny高原,俘虏5,650人、35门火炮与6挺机枪。

对德国人来说,在Vailly周遭高地的胜利为往后壕沟战战术的发展开启了新页,而对法军高层来说,失去Vregny高原有着更重要的意义。从战争刚爆发开始,霞飞将军就一直批评法军不消灭德军防卫火力,只知道凭着勇气密集冲锋的自杀行为。在一篇又一篇的备忘录中霞飞大声疾呼,要求法军要多注意战场上的细节,炮兵与步兵间要更多的协调合作,更要求步兵多多注意炮兵火力在战场上的力量。在1月2日霞飞将军的备忘录中才刚刚提到了与德军在Vregny高原所使用者非常类似的战术,而在1月15日霞飞将军在次针对这个议题发出了备忘录,他气愤地在备忘录中写到:「你们终于相信我了吧!」

论炮兵的发展——从普法战争到第二次世界大战(14)

法军在霞飞的刺激下发展的战术与德军所使用的在技术层面上有着相当大的不同。法军重炮的数目不但少于德军,法制重炮的发射速度也远远不及德制重炮,因此法军很难在炮击的强度上达到德军的水平。虽然法军的后勤系统可以像他们德国对手一样迅速运送大量的弹药到阵地,但受限于他们老旧的火炮,要把这些炮弹丢到敌人头上需要更多的时间。在射击速度缓慢的情况下,要达到与德军攻击时一样的压制、震撼及摧毁士气的效果,法军唯一的方法是拉长炮击时间。相较于德军的准备炮击很少超过十二小时,法军的炮击都需要好几天的时间。

论炮兵的发展——从普法战争到第二次世界大战(14)

法军几天甚至长达几周的准备炮击让所有的攻击行动都失去了「奇袭」效果。每当法国炮兵们日复一日努力地把炮弹送进德军阵地的时候,德国人早就准备好对法国步兵迎头痛击。在1915年的时候法国人有时可以占到便宜,这是因为两个因素:第一、当时德军习惯把大量的部队部署在第一线阵地中;第二、当时德军非常缺乏预备队。因此当法军发动有限度目标攻击,常常可以在德军阵地上打出一个小洞。

而当法军取得有限度的胜利时,缺乏现代化的炮兵武器通常会给法国人带来新的难题。有限目标攻势的结果通常是占领一个「突出部」──受到三面德军炮兵的集火射击。除非这个突出部的宽度大于德军火炮射程,不然处在突出部中的部队会蒙受非常大的损失。虽然法军的炮兵也很努力地想要拯救处在突出部中的友军,但面对着更现代化、数量更多、占领着更好阵地的德军炮兵,法国炮手的努力通常都只是徒劳。在伤亡日益增加的情形下,法军高层又得到了一个结论,就是「所有的攻势都必须是广正面攻击」。

论炮兵的发展——从普法战争到第二次世界大战(14)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