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能写出好故事》书评:我有故事,你有酒吗?

孔夫子讲过:“行有余力,则以学文”。就是说,如果有时间的话,可以学一项新的技能了。

在21世纪信息爆炸的今天,写作,无疑是最值得学习的技能之一。

J.K罗琳被称为全世界最有钱的女人,她通过《哈利波特》从一个贫困潦倒、默默无闻的“灰姑娘”,一跃成为尽享尊荣、财产超过英国女王的作家首富。她通过写作实现了人生的转折。

斯蒂芬妮·梅尔,她本是一位有3个孩子的全职主妇,而且没有丝毫的写作经验。只是在一天夜里,她做了一个梦,梦醒之后赶紧写下来,也就是现在我们所看到的《暮光之城》。

每个成名的作家,其实都和我们普通人一样。

想一想,如果,我们也能成为一个内容生产者,就可以随意的切换我们的工作地点和工作时间,并且还能获得丰厚的报酬,何乐不为呢?

那么作为初学者,我们如何才写出好的故事呢?

《你能写出好故事》给我们指出了一条学习之路。书中分析了大量的案列,为我们把握一个故事脉络、编故事提供了很好的引导。

作者 [美]丽萨·克龙(Lisa Cron),毕业于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在出版业工作过十年,之后转入电视行业。从事过诸多工作,一直担任“法庭频道”和“作秀时间”栏目主管制片人,纽约华纳兄弟电影公司、洛杉矶威秀电影公司等的故事顾问。

本书主要从三个方面为我们进行了介绍。

第一:写作之前

首先要明白,好故事的核心是变化,尤其是主人公在经历一系列的情节后的价值观要发生颠覆性的变化,没有变化的故事只是记录而已。

比如在《西游记》这篇小说中,刚开始孙悟空只是被迫被安排要保护唐僧去西天取经,在经历九九八十一难的故事情节之后,他对唐僧的感情由浅到深,由厌恶到真心的敬畏,对生灵由随意肆杀到庇护众生,这就是价值观转变的过程,也是故事最核心的内容。

第二:写作时可以用到的技巧。

1、主人公要出现在一件正在发生的事情当中,直接将读者带入事件,并且该事件预示故事的整体走向。要让读者知道,主人公正处于什么样的状态,什么事情悬而未决,矛盾和冲突在哪。读者很快就会进入探索模式,渴望知道主人公面对的矛盾、追求的目标及事情的进展。

2、突出焦点

焦点的缺失会让读者进入茫然的状态,读者会不知道主人公要做什么及为什么要这样做。焦点可以告诉读者故事的主题,读者可以预测故事,这就是读者的参与,他们好像能看到主人公的未来,但是又不确定,而这,正是读者最喜欢做的事。

3、利用肢体语言

好的故事是展示而不是叙述。肢体语言可以反映出人物的心理状态并且透入出许多相关细节。如《红楼梦》中贾政要考宝玉的学问,宝玉一听这话:“又是一个闷雷......三两口吃完,忙漱了口,便往贾政这边来。”几个动作就让读者看到宝玉的紧张,并预示到如果变现不好可能又得挨批了。

4、为主人公设置外在和内在目标。

外在目标是他的一切行为,依据他的具体情况,对外在目标采取合理的追逐行动。外在目标服务于人物的内心问题,内在问题才会引发主人公对外在目标的渴望。外在目标的实现或者无法实现,都会令主人公转向内在目标。比如:祥林嫂捐门槛。

祥林嫂的外在目标:攒钱捐门槛

祥林嫂的内在目标:追求一点平等

她以为捐了门槛,别人会看得起她,主人就会让她搭手祭祀的事,然而,事情没有任何的转变,大家依然看不起她,主人依然不让她搭手祭祀的事。

祥林嫂的外在目标实现了,转向内在目标,内在目标没有实现,于是她彻底崩溃。而读者比祥林嫂更早预想到了她这行为属于异想天开。

5、对你的人物狠一点。

方法:不要让故事里的人物未经过逼迫就承认一件事;一定要让主人公有秘密,但是读者可以知道,而故事中的其他人不知道;保证主人公的补救行为只会让形势恶化;保证所有可能出错的事情全都出错;一定要让主人公撒谎;将主人公引入明确的、当下的、不断加深的危险;确保反面人物也有好的一面;要暴露人物的缺点、恶念、不安。

第三:写作之后要接受反馈和修改。

创作之后要自我检查,故事是否前后连贯、逻辑通畅,有没有矛盾的错误,铺垫和伏笔是否设置好。

之后给专业的读者,比如写作小组,或者编辑,他们会给你更好的建议。

不要害怕失败和改稿,只有经过无数次的改稿后,才能打造出一个成熟且令人心动的好作品。

《你能写出好故事》以脑神经科学领域的最新突破以及来源于小说、剧本和短篇故事的诸多实例为支撑,以大脑的体验为切入点,用革命性的视角对故事进行剖析。锁定大脑的认知特性,告诉读者如何写出最吸引人的故事。

坐而论道不如起而行之,相信有一个写故事梦想的你在茅塞顿开之后,已经找到了洪荒之力,那么出发吧,写下属于你的第一篇故事!

《你能写出好故事》书评:我有故事,你有酒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