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度被要求整改竞价排名,真的可以防止下一个魏则西受害吗?

苏沛锋


在魏则西事件已过去两年的今天,竞价排名的医疗信息中仍存在各种违规行为。记者调查发现,用百度搜索疾病,电脑端很干净,而手机端前几名全是医疗广告。“在搜索的那一刻,你就已经被盯上了”,进而被“转化”为患者,接下来是根据患者的经济状况制定不同的治疗方案,宗旨只有一个:尽可能榨取患者每一分钱。

“我想不明白,为什么魏则西事件发生两年了,这种医院仍然在百度可以搜到。我每天备受良心谴责,觉得医院侮辱了我的专业,这里根本不是医院,就是骗钱的地方。”一位曾在贵州某民营医院工作的知情者,表达了他的困惑和忏悔。但遗憾的是,在业内,良知是稀缺品,一些民营医院毫无底线“开发病人”,没病也能整出病,连儿童都不放过,令人发指。

就冲这一点,百度等搜索引擎能脱干系吗?两年前,魏则西用生命换来了“魏则西条款”,医疗信息的竞价排名模式由此纳入医疗广告监管范围。但事实证明,纳入监管并非万事大吉,风头过后,百度等搜索引擎摇身一变,依旧是非法医疗广告“黑产”中的重要一环。一些民营医院造下的恶,百度等也有一份。

换言之,凭借强大的大数据与人工智能,非法医疗广告已在移动端实现了“借尸还魂”。乱象不止于此,据报道,搜索入口的“竞价”已是“传统”广告模式,医疗广告已将更多资金投入到“信息流”、“社群”等载体中,最常见的是整形、美容、减肥软文,主要做法是编故事、发帖子,这类虚假宣传行为极具蒙蔽性。

在巨大利益面前,与屡教不改的搜索公司和医疗机构谈道德、讲底线,无异于与虎谋皮,有必要对医疗欺诈行为实施惩罚性赔偿,同时严肃追究平台连带责任,并加大曝光力度,形成震慑。为什么百度在电脑端和移动端实行“双重标准”?因为有监管部门盯着,有亿万网友盯着。现在,是时候该盯住移动端了。

更根本的措施是,针对移动端特性科学建章立制,依法加强对移动端的监管,在医疗广告的资质、内容、发布以及从业人员标准等各环节查缺补漏,强化执法力度。正常情况下,一个客服、企划人员数量超过医疗人员两倍的医疗机构,是不可能生存的;一位完全没有任何医学知识的“搓脚大汉”冒充专家的讽刺一幕,也是不该出现的。

在“互联网+医疗”日渐流行的今天,如何阻击非法医疗广告是道必答题。否则,就对不起魏则西。

(陈广江/文 刊于《燕赵都市报》2018年4月24日2版 原题:岂容非法医疗广告借尸还魂)


燕赵都市报


说实在话,整改竞价排名并不能从根本上消除类似魏则西医疗事故的隐患,不如利用大数据,在用户搜索医院或者相似病情的时候,定向推送其周围好评率高的医疗机构,而不是根据价格来定好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