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能走多远,取决于见识:《见识》书评


全文共5700字,认真阅读需要13分钟。

一个人能走多远,取决于见识:《见识》书评

本书作者吴军,毕业于清华大学计算机系,然后前往美国获得博士学位,之后加入谷歌作为资深研究员,再之后还担任过腾讯副总裁。

最近几年出版主持了不少著作和专栏,还成立了自己的投资机构,是属于经验丰富、见多识广的人生导师。

有一个叫"得到"的APP(手机应用程序),里面有一个专栏叫做《硅谷来信》,内容是吴军博士谈自己对于"商业、工作、成长、生活、科技、艺术"等方面的观点,同时也解答一些读者的提问。

而《见识》这本书,就是《硅谷来信》付费专栏的精华内容集锦。

吴军博士认为,一个人最终能走多远,取决于他的见识,而见识取决于环境和思维能力。

而所谓的环境问题和商业本质有关,思维能力问题和人生智慧有关。所以在本书中,吴军博士站在一个格局比较高的角度,大致把全书内容按照人生智慧和商业本质分为上下两篇。

上篇重点讲述了吴军博士对人生的看法,以及古今中外智者对个人自我提升的一些智慧,思考如何成功地过一个精彩的人生。

下篇重点讲述了吴军博士对商业本质和未来世界的看法,分享了自己在创业和职场晋升等方面的经验。

上下两篇是衔接的,都是围绕"个人精进"这个主题。

关于书的内容,由于篇幅有限,在这里不适合全部展开介绍(实际上也做不到),所以就着重讲一讲对我影响最大、感触最深的部分内容,和大家探讨一些不成熟的看法,希望能给大家带来一些启发和帮助。


01

人生智慧:起跑线上的输赢并没有那么重要


在名为《起跑线和玻璃心》的小章节中,作者有这样一段话:

由于过于强调起跑线的重要性,很多家长和老师不断地告知孩子一朝落后、永远落后,孩子们一且遇到一点不顺利,暂时落后了,就害怕得要死。


用不了多长时间,孩子的心就变得很脆弱,成了玻璃心。这些人如果一开始处于顺境,就越发地有信心一路走下去,但是人很难永远有好运气,一旦遇到挫折,便成了一件了不得的事情,"整个人都不好了"。


但是,起跑线上的输赢对一生的影响并不是那么大。事实上,即使在起跑线上领先,优势其实也未必能持续很久。

这让我想起了很多年以前,看过的一部叫做《楚汉传奇》的电视剧,讲的是2000年前刘邦和项羽的故事。

项羽,楚国贵族,天赋惊人,少年得志。25岁时就能率领军队杀敌宋义、渡河救赵,26岁时就能指挥将士破釜沉舟、绝地反击,所谓"力拔山兮气盖世",当真是勇猛无敌、神威盖世。

刘邦,出身卑微,乡村农夫,平民百姓。37岁才结婚,40岁才生子,47岁才起兵,54岁才称皇帝,曾被项羽打得抱头鼠窜,东躲西藏,尤其是在彭城大战之中战败,被迫丢妻弃子,连父母老婆都成了俘虏。

项羽和刘邦最大的差别在于,项羽从小到大都太优秀了,一路顺风顺水,几乎没有经历过什么挫折。这也使得项羽在遭遇逆境的时候,容易心态失衡,特别是在面对比较重大的失败打击时,容易丧失斗志、一蹶不振。

和项羽相比,刘邦的人生则是一路坎坷,摸爬滚打,起起伏伏。

诸多磨难痛苦没有打倒刘邦,狂风暴雨没有把他摧毁,他凭借着顽强的意志和生命力活了下来,成为了一颗深深扎根的参天大树。

正是这份历经磨难却仍然坚定的心志,让刘邦成为了笑到最后的那个人。

事实上,很多历史学家都认为,如果当年项羽能渡过乌江重整旗鼓,仍然还有东山再起的希望。

所谓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只要一息尚存,就还有胜利的曙光,若项羽能像越王勾践一样卧薪尝胆,谁能君临天下犹未可知。

古往今来,规律总是相似、道理总是互通的,在我们的生活经历中,类似于这样的现象也屡见不鲜:当年那个成绩平平的同学,毕业之后反而混得风生水起;当年那个穷困潦倒的少年,长大之后反而富甲一方;当年那个平凡无奇的小职员,成长之后反而成为时代领袖。

吴军博士告诉我们,起跑线上的输赢并没有那么重要,重要的是要有一颗强大的心脏,即使跌倒,也能不断爬起来。

能够一路坚持跑下去,甚至还能一边跑一边欣赏路边风景的人,才能走得更远,毕竟人生不是百米冲刺,而是长跑马拉松。

一个人能走多远,取决于见识:《见识》书评


02

人生智慧:腹有诗书气自华,读书万卷始通神


在名为《阅读的意义》的小章节中,作者有这样一段话:

读书,尤其是在读纸质书时,我必须有比较长的时间不做其他事情,这样才能入境。正因为不得不把手中的事情放在一旁,才能审视人生。因此在我看来,阅读是当下可以让我们审视人生不多的方法之一。


一本好书,本身也可以帮助我们重新认识自己、认清世界,弄清心头百思不得其解的疑惑,并最终成为一个更好的人。


阅读不仅仅是为了让我们在冷酷无情的科技时代获得喘息,也不仅仅是为了重启大脑深入思考的功能,而是抵抗狭隘、思想控制和舆论支配的方式。

吴军博士的这段话,让我若有所思,对照我观察到的年轻人现状,我才意识到阅读对于我们的重要性。

现代社会充斥着太多的娱乐化内容,比如像游戏、直播、短视频等,这些内容被发明出来的用意就是娱乐,所以内容创作者必定会想方设法、绞尽脑汁地让用户沉迷其中。

事实上,这些内容确实做得非常精彩,创作者确实是付出了足够多的努力和成本,从创作者的角度来看,这样做是没错的。

问题就出在用户身上,不是每一个用户都能抵抗得住游戏和短视频的快感,不知不觉就沉迷其中,或者是即使察觉到了,也放纵自己安逸享乐。

尤其是心智和毅力都尚未成熟的一些年轻人,他们的时间和精力就更加容易被娱乐内容牢牢地占据。

他们神情萎靡、目光呆滞,无心投入到工作、探索和创造当中,更不愿意抽出任何时间来阅读一本书。

据媒体报道,我国人年均读书量只有可怜的0.7本。也许这个统计数据并不一定严谨和准确,但就我们日常生活的观察来看,愿意静下心来看书的人实在是太少太少了。

我们不应该、也不能够继续这样下去了。

在娱乐至死的时代,我们需要向阳而生。

我们需要更多回归文字的世界,感受可释义的、有逻辑命题的内容。

文字阅读,永远不会过时,它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它承载着人类智慧的结晶。

阅读经典书籍,能跨越时空,与古今中外的伟人对话,能获得广阔的视野。

在《娱乐至死》一书中,有这样一句话:"写书是作者试图使思想永恒,并以此为人类对话做出贡献的一种努力。"

北宋大文豪苏轼,也说过类似的话:"腹有诗书气自华,读书万卷始通神。"

阅读是最快、也是最有效去获取经验、锻炼思维和了解世界的途径。

在阅读世界里,我们能对抗孤独,也修养气质,丰富人生的意义和质量。

在阅读世界里,我们能认清自我,也认清世界,拓展生命的广度和宽度。

当然阅读色情低俗小说或者无意义的网文,并不会有上诉的这些效果。

一个人能走多远,取决于见识:《见识》书评

03

人生智慧:少做事,甚至不做事


在名为《生也有涯,知也无涯》的小章节中,吴军博士有这样一段话:

庄子在《养生主》说过:生命是有限的,但是知识是无限的,以有限的生命追求无限的知识,是要失败的。已经知道这个事实还要为之,失败是确定无疑的了。


我做事的诀窍(如果这也算是诀窍的话)恰恰和大家想的相反,就是少做事,甚至不做事。


因为时间有限,不可能什么事情都要做,必须要有所舍弃、顺其自然。


如果一个人不能够把一件事情做好,他首先想到的就应该是少做事情,而不是让自己更忙碌。

当我看到这段话时,我的内心是非常震撼的。

吴军博士在多年的工作经验中,其实早已洞悉了人性的其中一个规律:贪婪。

据我观察,很多人似乎都想成为所谓的"全能型人才",或者说所谓的"斜杠青年"。他们在一无所长的情况下,看到什么都想学,看到什么都想做。

比如说他们既想短期内同时学好英语、日语、西班牙语,也想顺便学好写作、摄影、健身、烹饪、美术、音乐,最好还能同时兼顾到口才、管理、财务、技术、运营,以为这样才能成为人人羡慕的人生赢家。

同时这些人见到小便宜也想去占,很多利益舍不得放弃。

看起来很搞笑,但我们其实或多或少,经常或者偶尔也会陷入到这种尴尬的境地,就是在不重要的、无意义的事情上投入过多的时间和注意力。

这似乎难以避免,因为人性就是想要得到更多,人性就是不太愿意放弃眼前的利益。

但如果我们能意识到这一点,不断地告诉自己要专注于更重要的事情,其实就能走得更远。

不仅人如此,一家初创公司也是如此,小公司一开始资源很有限,应该把所有的人力集中在一个点上。

吴军博士在书中以自己的亲身经历来举例,说硅谷有一家2013年成立的视频识别公司,在创立时有一个很宏大的计划和一张长长的做事清单。

创始人很优秀,但吴军博士认为他们的心思不够专一,要求他们把所有要做的时间缩减为三件事,才愿意投资。

后来吴军博士再次要求他们把三件事缩减为一件事,他们也同意了,吴军博士认为这唯一的一件事就是这家公司的核心价值所在。

一年多之后,这家公司就被亚马逊高价收购了。在收购时,亚马逊看重的恰恰就是这家公司最核心的那一点价值。

对于这家公司早期想做的其他事情,亚马逊早就做过了,并且做得更多、更好。

如果这家公司当初真做了一堆看似重要,实际可有可无的的事情,最终必定也会沦为平庸,被迅速淹没在成千上万的创业大军中。

如果你感觉每天的时间都不够用,或许不是你没能抓紧时间,也不是你工作效率不够高,而是你想做的事情太多。

一个人即便付出了行动,但如果想要的太多,也会导致精力分散,而分散后的精力,不足以支撑其中任何一个目标的完成。

你需要做的,就是勇敢放弃掉一些即使不做也无伤大雅的事情,专注于做好最重要的事情,而不是挤压时间把所有的事情凑合做完。

最重要的事情永远只有极少数,砍掉90%"可以做但不应该做"的事情,专注于最重要的10%,是一个能让我们受益终身的思维习惯。

如果不能把一件事情做好,那就应该放弃掉其他事情。

既然时间有限,我们就有必要时刻提醒自己:少做事情、做好事情。

一个人能走多远,取决于见识:《见识》书评

04

商业本质:做好最后的1%


在名为《做好最后的1%》的小章节中,吴军博士有这样一段话:

你可能会发现,在日常生活中,大部分人愿意开头而不愿意收尾,九十九步都走了,就是懒得把最后一步走完。这可能是人的天性,凡事差不多就可以了,总觉得最后一点即使不做也无关大局,但是这样完成事情的质量就要大打折扣。

在工作中,这种人平时完成一般的工作或许没有问题,但是对于那些最要紧的事情,领导可能不敢交给他们。这些人实际上可能和走完一百步的人同样辛苦,但是成就却相去甚远。

意思就是说做职场工作,应该有认真严谨、关注细节、尽职尽责的态度。

我们在日常生活工作中,确实能见到不少做事马虎、粗心大意、不负责任的人,虽然他们不是什么大奸大恶之徒,但总是让我们不太放心。

比如说某些朋友,在朋友聚会上迟到了,打去电话,他说自己已经在路上,其实是在家里刚起床刷牙;

比如说某些同事,对于领导交代的事情迟迟没有回馈,等领导过来亲自过问了才知道,事情其实已经在办了,只会懒得回复"收到";

比如说某些家人,去外地出差,说好到目的地就报平安,结果等了半天不见消息,你担心得不行,他一拍脑门说不好意思搞忘了。

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小细节,其实也不需要花太多时间就能做好,但有些人就是不愿意做。

我们对这些人通常都不太放心,不会认为他们是靠谱的、有责任心、有担当的人。

有趣的是,如果我们自己不重视这些细节,别人通常也会认为我们不值得信任。

吴军博士在书中,讲述了一个著名投资银行"高盛"和"摩根士丹利"的工作细节。

这两家投行,不管是给客户写邮件或者打电话,都要求客户说出"确认"两个字,才会结束当次的服务。

只有当客户确认之后,投行才会认为通知已经做到位了,因为有些客户可能没注意到通知,可能会错过至关重要的信息。

这两家投行注重细节、认真负责、真正替客户着想的态度,赢得了客户的一致赞同,所以客户的忠诚度一般都很高。

高盛和摩根士丹利能成为顶尖投行,其中最重要的因素之一,就是他们愿意坚持做好最后一步的细节。

虽然说我们不应该追求事事完美,也做不到事事完美,但我们可以做到有头有尾,我们可以做到细心严谨,我们可以做到尽职尽责。

一个人能走多远,取决于见识:《见识》书评

05

一个人能走多远,取决于见识


吴军博士认为,一时的好运气,只能让一个人小富小贵,而想要大富大贵,仅仅靠运气是不行的。

根据我们的经验,在这个世界上,永远不缺运气好的人,比如那些彩票中大奖的人。

但是,权威刊物《经济学与统计学评论》曾经做过大样本的调查,大部分侥幸彩票中大奖的人,往往也会凭实力把奖金败光。

绝大多数彩票中奖者,或许能有短暂的幸福时光,但他们之后并没有过上更好的生活。

他们没有驾驭财富的能力,他们缺乏见识和自律,又因为人性中的惰性和贪念,不仅使得他们中奖得来的财富迅速流失殆尽,而且往往会因为纵欲过度、欲望失控等原因而不得善终,进牢房、破产、离奇死亡成为他们常见的归宿。

而真正决定一个人能走多远的,是一个人的见识。

吴军博士认为,见识就是一个人看问题和做事情的方法,或者说是一个人的习惯和思维方式。

如果有好的思维方式,懂得如何有效地工作生活,就容易取得成就。

而相反,如果思维方式出现了问题,就会造成大麻烦。

吴军博士在书中提到自己曾经看到一则新闻,说是一群人大早上在机动车道上散步,结果被一辆出租车撞翻,造成一死两重伤。

这些人就是典型的思维方式出了问题,总以为在马路上别人不敢撞他们,认为自己可以肆意破坏规则而不用承担后果。这样的人是极度危险的,不仅是给自己,还是给社会带来无穷无尽的麻烦。

而《见识》这本书,就告诉了我们很多良好的、正确的思维方式。

吴军博士根据自己的人生经历,以独特的视角来帮我们分析问题,真诚分享了自己对于人生和商业的思维方式。

上文提到的几个观点,只是本书很小的一部分,是因为文章篇幅有限,所以不方便展开讨论更多。

在《见识》一书中,还有很多极具启发意义的观点。

比如作者还在书中还分析莎士比亚、巴菲特、司马迁,等名人的人生感悟和思维方式,告诉我们如何学习名人的优秀品质。

关于亲密关系,作者也讨论了自己对于"恋爱、婚姻、家庭、父母"等亲密关系的看法和建议,或许也能给你一些独特的感悟。

关于商业投资,作者传授了自己对于"风险意识和投资误区"的经验,告诉了我们一些资产配置的方法,这或许也能给你一些帮助。

关于沟通技巧,作者介绍了一些如何讲道理、如何说服人、如何做演讲,等等,各方面的实用技巧。

关于职场工作,作者告诫年轻人第一份工作不要太看重工资,简单概述了职场工作的发展路线、常见误区、破解方法,和一些提高工作效率的思维方法。

不管你是处于什么人生阶段,从事何种行业,《见识》这本书总能给你一些启发和帮助。

认真阅读本书,你能获得意想不到的收获。


------全文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