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纳非理性 实践出真知 ——《怪诞行为学2》书评

日常生活中常常会不自觉地做非理性的事情:家里已经有了两盒面膜,赶上双11购物节,看到买二赠一,忍不住又买三盒;心情不好就看谁都不顺眼,不管别人说了什么都要怼上一句。事后往往会后悔:看到成堆的面膜,就想着这些面膜一定要赶在过期前用完啊!刚才那样对老公,真是不应该,但是道歉吧,又不知道该如何开口。

到底该如何看待这些非理性行为?非理性是否也有积极的力量?假如非理性难以避免,是否可以找出规律,运用非理性的积极力量改进效率,提高幸福感呢?看过这本《怪诞行为学2:非理性的积极力量》,以上问题迎刃而解。


本书作者丹艾瑞里,是美国杜克大学行为经济学教授,著名的行为经济学家。艾瑞里教授曾有过一段为了治疗肝炎注射干扰素的经历:在治疗时,由于当时没有确定有效的治疗手段,艾瑞里决定参加一项尚在试验阶段的新药——干扰素疗法的实验研究。注射干扰素会产生严重的副作用:发烧、恶心、头痛。艾瑞里坚持注射了18个月,成为了实验中唯一自始至终地严格按照规定注射干扰素的人。其他人都不同程度地未按照规定注射。虽然其他人都知道注射干扰素有希望治愈肝炎,但是治疗过程中的严重副作用让其他人产生了非理性行为:未按规定注射。艾瑞里教授是如何避免非理性行为,经受住治疗过程中的痛苦折磨并坚持治疗的呢?

原来艾瑞里教授为了忍受注射干扰素后的痛苦,决定用自己最喜欢的看电影作为激励手段:每次注射干扰素后,就奖励自己看最喜欢的电影,以实现在某种程度上抵消痛苦的作用。

主要内容

《怪诞行为学2:非理性的积极力量》是一本基于行为经济学的科普类图书:本书从企业和个人两个角度,努力了解企业或个人的运作方式,更充分的观察偏见,这些偏见如何影响企业或个人,然后才有希望帮助人们更好地作决策。

非理性对企业的积极力量:有效激励

从企业角度,艾瑞里教授研究了如何帮助企业提高效率,有效激励员工。虽然我们不一定都是企业家,但是这些结论仍然对我们很有用。比如,在设计激励机制的时候,要摒弃一些过时观点:金钱是有效激励的唯一手段。这是因为过多的金钱反而会给员工带来压力,难以专注在工作上。为了让员工更加充满动力的工作,就要看员工看到工作的成果,以获得成就感。对于我们个人来说,应当记下获得工作成果的瞬间,在工作枯燥乏味很想放弃的时刻,适当回味最终获得工作成果时的满足感。对于宜家效应和自我偏见,也就是所有人都是看到自己的创意或者成果,就想当然的认为比别人的更棒。我们应该保持警觉和谦虚的态度,时时提醒自己自我偏见客观存在,要虚心接受别人的建议。而对于

报复心理,如果我们做错了事情,坦然接受别人的指责并诚恳道歉,或许才是更为明智的做法。

非理性对个人的积极意义:提升幸福感

关于个人的非理性行为研究结论能够帮助我们每个人提高幸福感:由于存在适应性,快乐的事情中断后再继续会增强幸福感,而不快的事情中断后再继续则会更加痛苦。所以在工作中,可以多安排几次休息,同时减少每次休息的时间:刷手机当然爽,但是时间长了,快乐的感觉就没有那么多了,不如分开几次,每次少一点时间的感觉更好。购物也是一样,购物节一次性买很多,只能带来一段时间的快感,要想时时保持买东西的快乐就应该分开几次买,每次少买一点。感情用事对我的启发也很大,应该尽量避开那些心情不好的时刻。我和老公常常在逛超市的时候吵架,以后一起逛超市的时候,难免会想起以前吵架的瞬间,心情也容易不好。以后可以尽量避免共同逛超市,单独买东西心情更好效率也高。

最终的结论“一切决策需要检验”,和政治课上的“实践出真知”相似。就像非典过后,建立起了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反应机制,这套机制是否有效?有没有不完善的地方?经过新冠病毒肺炎的检验后,发现了现有机制仍然存在一些问题。有问题不必全盘否定、失望灰心,及时调整并完善就可以了。相信这次疫情过去之后,我们将会建立一套更加完善、更加有效的反应机制。

总之,《怪诞行为学:非理性的积极力量》对于我们每个人来说,在进行决策的时候,不是简单粗暴的选择1或者2,选择之后也要时时思考并及时调整方向。在尝试的时候,难免失败,不要轻易放弃,及时调整,终将获得成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