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叶大叔《写作七堂课》书评

发现“秋叶”系列宝藏

2019年最大的收获之一就是在微博发现了秋叶大叔,并且报名学习了社群运营官以及写作训练营的课程,与其他类似的课程相比较来说,给我最大的感受就是,一直在贯彻“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的理念,因为通过经验的总结,术的东西都会比较相似,但是真正的“道”是最难领悟的,也是一个课程最核心最精华,甚至是最不愿对外揭晓的部分。

(这里插播一下,因为当时经历的原因,写作课感受特别好,但是自己没有坚持下来,所以我又买了这本书~哈哈,今年的目标之一就是练习好好写作。)

所以《写作七堂课》不只是一个教你写作技巧的书,更觉得像一个职场或者个人成长体系建立的法宝,把透过写作背后的很多的底层的逻辑分享给大家,打通和打磨自己方方面面的思维习惯,可以举一反三的去运用到自己的生活工作当中,培养自己的元知识,也就是底层逻辑。

“没有写作灵感—建立知识框架”

框架式写作,不止局限于写作,更多的是教会你学会去搭建自己的整体知识框架,通过知识框架,知道自己的目标在哪,然后再细分再拆解,落实到自己每周每月所要写的写作内容。也就是我们是自己写作的主人,知道自己要什么,然后有目的的去搜索,去分类去总结,去输入,去输出。

举一反三来说阅读也是一样,在搭建自己的知识框架过程中,明确的知道自己需要补充哪些技能,需要解决哪些问题,然后再搜索相应的书单,进行主题整理主题阅读,在阅读的过程中运用阅读技巧去抓取里面我们想解决的问题,而不是人云亦云的,别人说这本书好自己就去阅读,反而发现并不适合自己。

适合自己才是最重要的,所以框架式的去搭建自己的知识体系很重要,积累知识,是写作,阅读输入输出的关键。

就写作变现来说,里面提到用框架式的方法去研究不同的平台,顺应不同平台的写作方式,多渠道的分发,增加收入来源。

当然框架在搭建的过程中不可能一次到位,跟我们在年初设定年度计划时一样,需要根据实际情况不断的去调整,实时更新,同时完成比完美更重要。头脑中有地图,才能知道在哪一站下车,知道如何更快的到达目的地。

“哪种写作适合我—拥有复利思维”

复利式写作,这里提到一个非常重要的观点,就是“一鸭三吃”,“让一次写作带来多元化的回报,让它成为你的优质资产,知识资产”,多元化的回报,包括变成分享,变成演讲,变成图书,变成培训的素材和知识点,而不只是狭义的认为是赚稿费赚打赏。

这样自己作品的生命周期延长了,或也就会获得更多的回报。所以其实复利式写作,底层思维是理财领域的一个非常有名的概念,也就是“复利效应”,我们要做的是把写作成为一件长期的事情,而不是执着与追求爆款,追求热门,追求抓眼球,如同流行的总是容易消逝一样,爆款热门类的文章,因为同质化比较严重,容易产生疲态关注度自然会降低。

而我们要做的是提供真正有价值的内容,无论什么时候查看都能提供给读者一定的帮助,经典才好流传,再通过自己不断的精进和迭代,把文章进行系统的整理,出书也不见得不可以。

如同秋叶大叔在《时间管理7堂课》里提到的处于不同阶段的人所适用的时间管理的方法也是不一样的。所以如果我们要实现复利式写作,首先就得明白哪一种写作方式是适合我们的:

是适合专业人士的,以质量为复利的写作,写书、写竞品微信号;

是适合零基础,或者流量大号以分发式为复利的写作,研究不同平台发布文章的特点,比如微博,微信公众号,豆瓣,百度文库,360文库,头条,知乎简书…,写速读文;

是适合拥有专业课程技能,以变现为复利的写作,怎样用复利的思维:把一次分享,一篇文章,一个咨询,一个问答变成一系列的实用技能输出;

是适合运营高手,以人脉为复利的写作,植入生活气息,大量互动对话,围绕身边的朋友出去写作,获得信任链接牛人,并通过写作为牛人提供帮助。

是适合网红属性,以人设为复利的写作,围绕自己感兴趣的话题,所有的文章都与自己的人设保持一致,比如坚持写日更的人设,坚持早起的人设,坚持运动的人设…

“不盲目跟风的高质量写作是复利的前提”所以无论是哪一种复利方式的写作质量是第一标准。

“没有时间写—碎片化写作来支招”

碎片化写作,梳理自己每日碎片化的时间,利用碎片化的时间去构思所要写文章的框架、大纲、寻找相应的论据论点、图片等等,在获得大块时间后,就能够快速的集中注意力,进入心流状态,这也就是一小时写出好日更的秘密。

“没有素材—源源不断用联机”

联机式写作,一方面指的是要提高我们的觉察能力,打开我们的五官,开放我们的心态,可能遇到的人事物都会成为我们写作的素材。

在另外的就是有意识的去让自己接收大量好的写作方法,套路和灵感,就当积累的多了,内心的情感和情绪才能够更好的表达出来。

那互联网的时代,信息的获取更加的方便。所以在写作方面也要培养自己的网感,花费大量的时间去整理自己对标获得信息的渠道,坚持广泛输入,可以从秋叶老师提到的古典老师的职业生涯,4度理论来入手:广度,定期观察门户网站;

高度,写出权威感,看书,特别是自己关心的领域内有深度的专注或者高质量的论文,这样在写作过程中,我们才能够引经据典。

深度,定期关注自己感兴趣的写作领域的行业媒体,观察他们如何报道和分析一件事的来龙去脉,学会从不同的角度写作,提高自己写作角度切入的敏锐度。

温度,关注并对标一些经常写“爆文”的公众号,体会别人是如何与读者互动创造认同感的。

另外在这一节细节里面还提到了很多小窍门,比如:如何搜热点?如何搜金句?如何搜素材?如何搜微信公众号文章,群聊记录或朋友圈?在已经拥有了搜索素材的途径后,仍然面对资料的缺乏,该如何应对?以及在线优化文章很多的小工具。

这一节里还提到了一个非常重要的观点,那就是“为一件事找三样目标”,也就是白见别人看似没有价值没有意义的事情,在自己这里变得非常有价值,而且可以拥有三种收获,就比如看杂志一可以丰富视野查找素材,二可以学习杂志的排版三可以从杂志中学习标题文案的提炼,讲述故事的方法,这等于用看一本杂志的时间学了三样知识。

“心情不好不想写—10种结构任你选”

结构化写作,不只是学习套路,因为套路用的多了,读者会腻,自己也会腻,不利于写作习惯的养成。所以结构化写作就是在框架式写作的基础上如何在每一个方向上写出好文章,里面包括10种写作框架:日记体,清单体,语录体,资讯体,点评体,图片体,问答体,互动体,实用体,鸡汤体。所以当自己状态或者情绪不好的时候,就可以任选其中一种自己喜欢的结构进行写作,但不能中断,因为一旦中断,有可能就会演变为彻底放弃,要保持笔感。

“不用抓耳挠腮—写作也可以对标”

清单式写作,更像是制作写作的SOP,有标准和流程可查可依赖可迭代可复制可执行。这里提供了推送型文章的内部检查清单,鸡汤型文章推送检查清单,商业推广文案检查清单。效率倍增。

“实现写作提升—学会拆解复盘”

复盘式写作,在这一节里“如何复盘文章结构化框架”“如何复盘文案结构化框架”都非常的详细。让我们在阅读一篇文章时,不仅是从读者,更是要从写作者的角度去思维框架化的分析。

没有复盘,就不可能有积累,也不可能有清单,那没有清单,就没有问题提出来,也谈不上好的框架,所以如果养成复盘的习惯,而且刻意培养自己的框架式写作习惯,复盘的内容不断帮你完善和细化你的知识框架,写作技巧框架,话题框架,检查清单,你不但写作水平会越来越高,而且可以越写越快,越写越好。

框架式写作,联机式写作,复利式写作,清单式写作,复盘式写作让我对写作有了更加深入的认识,我们写作还可以这样玩。

另外说实话,我自己之前所认为的写作就是赚稿费赚佣金这么的狭意,而且也确实是因为不会找素材,没有碎片化时间利用的观念,所以之前尝试过日更,因为灵感的缺乏,素材的缺乏,积累的缺乏,还有情绪的原因没有去坚持。

现在这些问题不仅得到了解决,你让我明白了,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和发展路径来说,哪一种复利式的写作更适合我。

这种写作法宝,甚至是个人成长法宝、职业成长法宝真的五星级推荐给大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