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爱的羁绊》书评:如果,你也有一个自恋的母亲

无论在中国还是在西方文化中,“母亲”二字总是被冠以伟大的前缀。

当全世界都在衷心庆祝母亲节时,有些人却处在痛苦的矛盾中:

母亲带给他们的不是恰如其分的母爱,而是有着深远影响的情感缺失。

但在,我们的文化中,好像把任何负面的词汇与“母亲”这个词关联到一起,都是对这个伟大角色的亵渎。

《母爱的羁绊》书评:如果,你也有一个自恋的母亲

《母爱的羁绊》这本书,记录了一个又一个真实的故事,告诉我们:母亲并不是完美的代言人

但是,它并不是一本控诉的书,它也教会了有着类似经历的孩子们,如何去进行自我治愈。

这本书的作者——麦克布莱德博士,是一名资深的婚姻和家庭治疗师,也是研究自恋家庭领域的专家,而这却源于她有一个“自恋母亲”。

她的母亲是一个以自我为中心、控制欲旺盛、并且极其自恋的人,这让麦博士有着非常痛苦的成长经历,却也是让她致力于踏上家庭治疗师之路的初衷。


什么是自恋的母亲?

这本书里讲了几个“自恋母亲”的典型特点:

自恋母亲最大的特点,就是过度控制,也是我们经常说的“控制狂”。

电视剧《小欢喜》中陶虹饰演的单亲妈妈宋倩,对孩子就有着令人窒息的控制欲:

女儿的一切都要在自己的掌控范围,不允许任何失控;

生活上,她要把孩子每餐的摄入精确到个位数;

学习上,孩子每次的考试分数都要在妈妈预期内;

为了方便随时查看女儿动向,宋倩将女儿卧室的墙壁打通,装上隔音玻璃,女儿毫无隐私可言。


《母爱的羁绊》书评:如果,你也有一个自恋的母亲

一旦女儿稍有反抗,母亲就会祭出亲情绑架大招:我都是为了你好啊!

另外,自恋母亲,通常是对别人缺乏同理心的。

自恋母亲不愿了解或认同别人的感受和想法,因为她们自己的想法总是排在第一位的。

而对于女儿说的任何事,母亲总会试图纠正,讲述她认为“正确”的处理方式。

其实从本质上来说,正确与否并不重要,她们只是过度在意女儿是否符合自己的期待,按照自己的设定去生活。

她们也会为孩子付出,但是所谓的“付出”总是她们自己的想法,却忽视了孩子的真实的需求。


《母爱的羁绊》书评:如果,你也有一个自恋的母亲

比如当你试图减肥,想要美美的去度假时,你妈妈却为你带来了红烧肘子,糖醋排骨,你表示拒绝,她却气急败坏的说“为了你,我凌晨就起来做饭,你怎么那么不知感恩”;

再比如,当你工作忙的焦头烂额,你妈妈突然来拜访你想要给你一个惊喜,你因为计划被打断而手忙脚乱,你妈妈却希望你能因为她大老远来看你而心怀感激。

“我做的一切都是为了你”是自恋妈妈的口头禅。而相对于妈妈的“无私奉献”,好像我们总是“不识好歹”的那一个。

自恋母亲还有一个明显的特点,就是"以成就为导向"。

可能是因为教育环境的影响,越来越多的人变成了成就导向型父母,这类的自恋母亲尤其多。

很多自恋母亲会过分在意你做了哪些事,获得哪些成就,而不是你是个什么样的人。

她们会因为你取得了好成绩,获得了奖项,或者考上了985,211或世界名校感到自豪,到处与人炫耀。

如果你没有达到她们期望的成绩,即使你已经在夜以继日的努力,她们依旧会暴跳如雷,在别人面前会感觉到难堪。

这时,孩子从她们的态度中,会感受到的是:只要你没有达成目标,你就一无是处

这样的母亲,不能否定她是爱孩子的,但是她们却以爱之名,插手孩子的人生,剥夺他们赋予自己人生价值的权利。


《母爱的羁绊》书评:如果,你也有一个自恋的母亲

而从小在自恋母亲的身边长大的孩子,有个共同的特点,就是缺少自我认同感。

一个自恋母亲传达给孩子的是这样的价值观:

我有价值,是因为我做了什么,而不是因为我是一个怎样的人。

作为孩子,我们都希望获得母亲无条件的爱,但是自恋母亲的爱总是那么可望而不可及。

为了被爱,为了吸引母亲的注意,孩子只能一次次的满足母亲的期望。

但是,这不仅没有换来爱,却换来了更高的期望。

《母爱的羁绊》书评:如果,你也有一个自恋的母亲

而长此以往,这样的相处模式,会让孩子认为,只有满足别人的期望,被别人需要,自己才是有价值的;当不被别人认可的时候,自己就不配被爱。

这样的价值观,会让孩子从小形成自卑的性格,甚至讨好型人格。

无论是生活中,亲密关系中,还是职场中,都只能小心翼翼的活在别人的期待中,失去自我。

看到这里,我们可以自我检讨一下,作为母亲,我们是否不小心成了一个“自恋母亲”,让我们的孩子负重前行呢?

我们现在发现问题,并及时改正,为时并不晚;

但是,如果不幸,我们自己就是那个受到自恋母亲伤害的孩子,我们该怎么办呢?


接受现实,承认痛苦

当你确定你的母亲就是我们所说的“自恋母亲”时,你是什么感受呢?

愤恨?怨怼?责怪她使你变成了这样?

但是你要知道,其实,她们自己也无力提供那些无条件的、有同理心的爱;

因为也许她们自己也从未获得过——她们自身很有可能就是上一代“自恋母亲”的受害者。

你可能会感觉到不甘心,总希望你的母亲能变得不一样。

但是,我们需要面对的事实是,她的成长经历,让她成为了现在这个没有爱的能力,有着情感缺陷的母亲;

就像你想教一个3岁的孩子学高等数学,你会因为他学不会而难过,愤怒吗?

你只能接受现实,因为他显然没有这个能力学会,而你能改变的只有你自己。

而“接受”并不是退让,更不是放弃,而是代表着你开始面对真相,不再有不切实际的期待。

这是一个健康的转变。

接受现实后,你也许会感受到痛苦、不甘,想着“凭什么我要受到这样的对待”;

这是很正常的。要知道,每个小孩都应该拥有一个爱她的妈妈。

如果你没有,并不是你的错,你有权为此而感到悲伤,你应该承认你在为没有成为那个幸福的孩子而感到难过。

《母爱的羁绊》书评:如果,你也有一个自恋的母亲

当你感受到了痛苦,千万不要回避,也不要试着用理性驱逐它,而是找到一个让自己舒服的方式,充分的体验,直到你感觉到释然为止。

当你放弃不切实际的期待时,其实你正在与自己和解——与自恋母亲的爱恨情仇就是一场持续终生却没有输赢的拔河比赛,而你正开始学着放手,放自己自由。


从“自恋母亲”那里独立出来

独立代表着什么呢?

不是说你从母亲的房子里搬出来住,也不是说你不再与母亲联系,而是指从心理上独立于母亲。

我们之前说过,自恋母亲会把女儿当作是自己的延伸,总是以自己的期望为标准来养育女儿;

所以女儿自身也从来没有正视过自己是一个独立于妈妈的个体:自己会有独特的个性,需要,情感,还有独立的自我意识。


《母爱的羁绊》书评:如果,你也有一个自恋的母亲

这时,即使身体相隔再远,母亲的声音依然萦绕在耳边。

那么,我们怎么能做到心理上的独立呢?

首先,你需要做的是消除那些内化的负面声音。

在与自恋母亲的相处中,那些消极的评价可能会被你内化,就像你的妈妈依然在你耳边唠叨一样,比如“你做的不够好”“你太失败了”。

这时,你可以问问你自己:

有什么证据证明你一无是处?

你真的没有一点值得肯定吗?

是不是所有人都不喜欢你?

如果不是,又为什么对这些声音坚信不疑?

而这些来自自恋妈妈的评价,又是客观可信的吗?

一旦你发现了这些消极观念,就要试着这样反驳,指出它们的错误,坚持练习,它们总会消失。


《母爱的羁绊》书评:如果,你也有一个自恋的母亲

同时,我们要开始关注真实的自我

也就是说抛开你母亲让你做的事,认识一下,你到底是谁。

你可以列一份清单,写上你想要的东西,你想做的事,你想成为什么样的人,期间不要去考虑母亲会作何评价或是别人会怎么想,只遵循自己的想法。

通过想和写,让你更好的认识真实的你,让你意识到,原来你有一个这么丰富的自我。

接下来,是最难也是最重要的一点:在母亲面前建立底线

建立底线,是为了防止自恋母亲继续控制和侵入你的思想和生活。

说到这里,你可能心里在想“这不会有用的”。

你有这个想法,与其说你觉得你妈妈一定会打破底线,不如说你认为你肯定守不住底线。

难以守住底线通常是因为你害怕妈妈生气,害怕与她产生冲突,甚至断绝关系。

但是,你要清楚的意识到,你应该更好的照顾自己,而不是一生为母亲的情绪负责。


《母爱的羁绊》书评:如果,你也有一个自恋的母亲

当你的母亲再次试图过度干涉你的生活,你应该坚定地表达自己的想法:

  • 比如妈妈说“你家里像猪窝一样,你应该把你的东西都收好不要乱放”,你可以说“这是我的生活方式,我希望你能尊重我”;
  • 比如妈妈说“你真的打算离婚吗,你让我怎么跟家里解释这件事”,你应该说“我的婚姻应该由我自己做主,你不支持我让我感到很伤心”。

如果你的母亲不尊重你的底线,不要陷于无谓的争吵,你可以先撤离现场,不要愤怒或表现出敌对;

但是千万不要退步,只需要一遍遍重申,直到你妈妈明白为止。


终结母爱的羁绊

终结,意味着对上一代的原谅和下一代的解脱。

一个人会变成什么样通常是由他生长环境和养育方式造成的,当你从历史的角度看待你的母亲为什么会是这样,你也许就会理解她的无力。

这种母性自恋就像是情感遗传,比基因更强大。

而那种无条件的母爱连她自己都没有得到过,甚至她自己都毫无意识,又如何能够把爱传递给下一代。


《母爱的羁绊》书评:如果,你也有一个自恋的母亲

你也许会说:“她都没有认识到自己的问题,我又为什么要原谅?”

这种原谅其实是为了你自己,如果你能摒弃掉那些负面情绪而选择原谅,你就能更轻松的走下去。

而这种原谅,也体现了你对你妈妈真正的理解和接受。

就像作者麦博士说的,治愈的表现是爱和理解,而不是指责。

另一方面,作为一个自恋母亲的女儿,不带有一点自恋的特质是不可能的。

幸运的是,当我们这一代意识到了自恋的伤害并选择治愈时,我们的儿女将会获得全新的爱,终结这种不良的情感遗传。


《母爱的羁绊》书评:如果,你也有一个自恋的母亲

我们应该从以下几点特别注意:

第一、 在孩子面前表现出的行为和态度是至关重要的,要防止把那些来自上一代的消极观念和评价传递给下一代。

你肯定不希望你的孩子像你一样,耳边时刻都是否定的声音,幸好,你即将康复,能够为自己的孩子做出改变。

第二、 要让你的孩子感受到同理心。

有同理心的爱代表着你去体验并承认他们的感受,这不是说你一定要赞同他们,但是你应该让他们知道你了解并在乎他们的感受,你正在把他们当作一个真实的,有情感的个体去尊重。

比如,麦博士在书里写道:

她儿子一次放学回家开始乱扔东西,虽然麦博士第一反应想要呵斥他让他住手,但她说的却是“你那么生气,肯定出了什么严重的事,说说怎么回事吧”;

他听到后,暴怒的脾气立即得到了缓和,并开始表达自己的感受。

我们可以试想一下,如果当时麦博士选择责骂他,他的怒火会更甚,他的暴力行为也许会升级;

而作为母亲永远无法获知他真实的感受,他自己从母亲的反应中也会觉得自己的感受并不重要。

第三、 不要用成就来定义孩子的价值,要更加关注他的人格。

你可能曾经觉得你的自恋母亲并不了解真实的你,那你了解你的孩子吗?她喜欢什么不喜欢什么?除了她学习名列前茅以外,她是否善良,是否幽默,是否在学校乐于助人?

你应该让他们知道,你为他们本身而感到骄傲,即使没有考上重点大学或者没有成为CEO,你的爱依然不会减少。


《母爱的羁绊》书评:如果,你也有一个自恋的母亲

当你做到以上这些,你将终结上一代的羁绊,从心理上成为一个独立、完整、为自己负责的个体,从而获得原谅的力量,并最终有能力给予下一代全新的爱;

而你的孩子是幸运的,他们将摆脱代际遗传的母性自恋的阴影,人生也将会开启更多的可能。




熊仔饼,一个约等于90后的互联网产品经理兼心理咨询师。

爱读书、爱写作、爱旅行、爱自由、爱思想上的天马行空,爱现实中的脚踏实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