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年赫连勃勃筑的统万城在哪里?还有遗址吗?

被命运扼住了喉咙


1841年,进士出身的清朝榆林府知府李熙龄正在十分焦急地搜索资料编修《榆林府志》。说起来,也的确让李熙龄头疼。下令各地编修府志是康熙帝于1672年颁布的诏令,1722年雍正帝继位后更是将编修府志的质量直接列为督抚任职期间考核的内容之一。不过,榆林府暂时不用忙,因为榆林设府是在三年后。但截止到道光帝继位,榆林府志还未编纂完成,这就说不过去了。据史料记载,清朝前期在陕西省一共设立了六府,即西安府、汉中府、凤翔府、兴安府、延安府、榆林府。除榆林府外,其他五府都修完了自己的府志。当然,榆林府修志一事拖延了110年究其原因也不外乎三条:榆林自明清时期长期遭受兵灾,历任知府忙于安定社会而无暇顾及修志;编修府志需要借鉴的诸多古籍错乱纷杂,既考核不确亦记录不全;自乾隆至嘉庆85年间,榆林知府共计26任,平均三年一换。如此情况,即使有知府决心修志,亦无时间完成。

经过紧张的资料搜索,李熙龄又遇到了一个难题:994年宋太宗亲自下令夷平的夏州城故址到底在哪里?为解决这一难题,李熙龄遂派怀远县(今榆林市横山区)知县何丙勋前往本县境内寻找夏州城遗址,何丙勋受命后立即收拾行装出城西行。跨越长城后,何丙勋又连续渡过芦子河、蘑菇河、无定河、黑水河等四条河流,并横穿了茫茫的戈壁沙漠。站在一座高台上,何丙勋终于见到了旧时相传的白土城。经过细致的勘察,何丙勋写就了一篇图文并茂的报告—《复榆林李太守熙龄查夏州城故址禀》。此篇禀文详细地将夏州城故址的方位、环境、形势、遗存情况以及民间传说叙述地一清二楚。何丙勋的好友杨江读过禀文后,不禁想起与夏州城联系十分紧密的一座历史古城。于是,他专门骑马前往白土城巡视。回城后在何丙勋的禀文后面加了一篇“杨江附纪”,明确认定此遗址即是宋太宗夷平的夏州城,也是南北朝时期著名的残暴君主赫连勃勃修筑的统万城。

赫连勃勃,是南北朝时期大夏国的建立者,隶属匈奴铁弗部。铁弗部的形成,真实反映了魏晋南北朝时期北方少数民族大融合的历史潮流。东汉末年,已经内迁并深入内地的南匈奴右贤王去卑一支迁居塞内,与兴起大兴安岭、因匈奴南迁而迁居匈奴故地的鲜卑人混居,形成了“胡父鲜卑母”的新族体。铁弗部兴起后,其早期的活动主要是和拓跋鲜卑争夺代北,后因多次失利而逃居朔方地区(今鄂尔多斯)。不久,铁弗部刘卫辰接受前秦的封号,并继续与拓跋鲜卑隔黄河对峙。最终,铁弗部以政治中心代来城被攻破而收场,其宗党五千余人被拓跋鲜卑诛杀殆尽。

铁弗部虽亡,但刘卫辰之子刘勃勃却侥幸逃脱,并在后秦皇帝姚兴的资助下重新返回了父祖经营80余年的朔方地区。407年,羽翼丰满的刘勃勃与姚兴反目,并建立大夏国,“乃改姓赫连氏,言帝王系天之子,其徽赫与天连也”。和中国历史上以武力开国的其他帝王一样,赫连勃勃同样具备灵活的战略思维。他审时度势,对当时的形势以及后秦的内部情况做了相当详细的分析,为新兴的大夏国制定了“云骑风驰”、“游食自若”的军事策略。不到十年,刘勃勃就蚕食了后秦大部分领土,使其势力从偏居一隅的朔方地区发展到了关中,而统万城的修建也将刘勃勃的功业推向了一个新的高潮。

就统万城地理位置和交通而言,刘勃勃的军事眼光可谓十分独到。正如日本学者市来弘志概括的那样,“统万城位于鄂尔多斯沙漠南缘路上,不仅侵攻陇东便利,并且如溯无定河支流而进,马上便可由洛河而出,正当夺取长安的两条路线的交汇处。另外,若沿沙漠西行,再急转直下,又可顺高平川谷直达高平城。再加之,位置处于鄂尔多斯的中心地之故,与东面的北魏、北方的柔然即可保持相对的安全距离,又能够在必要时施加军事压力。可以说在以河套为进退之地,视南下为争夺目标的格局上,统万城作为向外攻击的据点,具有其他地方无可比拟的战略地位。”

史料记载, 统万城的负责人将叱干阿利是刘勃勃同生死的患难好友,此人极有巧思却性情残忍。他采用“蒸土筑城”法,并规定:“蒸土筑城,锥入一寸,即杀作者而并筑之。”所以,统万城筑成后,城墙的坚固程度竟可磨砺刀斧。根据今人对遗址城垣的土质化验鉴定,其主要成分是四成的碳酸钙、各两成的石英和粘土。石英即砂粒,碳酸钙即石灰吸收二氧化碳而成,此三种成分加水混合便成为明代以后常用的三合土。故而,统万城“土色白而牢固”,历经1600年的人为摧残和沙漠风蚀犹保持挺拔雄峻的历史风貌。当然,对历代史家百思不得其解的“蒸土筑城”,今人也做了合理的解释。统万城规模宏大,城池面积在70万平方米以上,所以需要大量的三合土。而生石灰在加水变成熟石灰的过程中,会释放出大量的热气,于是统万城遂被传为是“蒸土筑城”。

从近现代发掘的遗址判断,统万城分为外郭城、东城和西城,即所谓的头道城、二道城和三道城。西城四面各有城门一道,东门曰招魏门,西门曰服凉门,北门曰平朔门,南门曰朝宋门。的确,从四门的名称就可看出赫连勃勃的宏图志向。招魏即诏令黄河以东的北魏鲜卑,平朔俨然以中原王朝的口气颐指北方少数民族,服凉即是让割据陇右的政权臣服,朝宋即要南方的刘宋王朝向大夏称臣。统万城究竟修建了多久,历史无明确记载。但我们可从“朝宋”二字窥探一二。刘宋是东晋大将刘裕篡代而立,420年正好是宋武帝元年。故而,统万城的筑成当为420年以后的事情。

作为典型的防御堡垒,统万城的建造者使用了马面兼仓库存储的创举。马面又叫“行城”或“敌台”,是依一定距离在城垣外侧所建的凹出的墩台,平面呈长方形或半圆形,因外观狭长如马面故而得名。马面的主要功能是能够自上而下的打击城下来敌,两个马面就可构成一个立体交叉火力网。据专家考察,统万城马面密集,仅在西城500米长的南垣中就有八座长18.8米、宽16.4米的宽厚马面。此外,统万城还在马面中设置仓库,也就是《统万城铭》中记载的“崇台秘室”。所谓“固河不以山河之险”,煌煌统万城纵然坚固无比,但赫连勃勃死后不到2年便被北魏轻松攻破。此后,赫连勃勃的继承者赫连昌、赫连定只好流亡上邽和平凉。431年,夏主赫连定畏惧北魏兴师讨伐,便率残部攻击割据河西的北凉王沮渠蒙逊以开拓疆域。谁料途中遭吐谷浑半渡而击,赫连定被俘。至此,立国仅25年的大夏国彻底灭亡。

夏国灭亡后,统万城并未被北魏废弃,因为此时建都平城(大同)的北魏与割据陇右的北凉、吐谷浑、仇池等政权已经直接接壤。若经略西北,魏军绕道关中则过于迂远,途径统万城(已改称夏州)无疑是最好的选择。到了隋唐时期·,北方突厥为患,中原王朝在阴山地区布置了重兵防守。唐朝的援军和给养源源不断地从关中开来,统万城再次扮演了中继站的角色。唐朝中后期,吐蕃崛起青藏高原,原先游牧青海、川北和陇南一带的党项人受到压迫遂向东迁徙到陇东、宁夏和陕北。到了唐朝末年,黄巢起义军攻陷长安,党项首领拓跋思恭率兵勤王。战后论功行赏,拓跋思恭受封夏州节度使,并管辖夏、银、宥、绥四州。北宋初期,宋太宗锐意经营西北,盘踞统万城的党项人拒不合作。于是,统万城再次成为战争焦点。994年,宋军终于攻克夏州城。宋太宗以夏州城深入沙漠,恐再为奸雄窃拒,遂下诏迁民坠城。从此,辉煌580余年的统万城堙没在了浩瀚的毛乌素沙漠中。


大福读史


统万城是十六国时期大夏国都城,由匈奴人赫连勃勃所筑,因其城墙通身雪白,又被当地人叫做白城子,是匈奴一族在漫长历史长河中留下的唯一一座都城遗址。

赫连勃勃又叫刘勃勃,是匈奴右贤王的后代,右贤王部投降汉朝后被赐刘姓,赫连勃勃与匈奴贵族刘渊同属一族。

刘渊建立前赵后,念在同族的关系上,封赫连勃勃的曾祖父刘虎为娄烦公。

前秦灭亡后,赫连勃勃投靠后秦,被姚兴认命为安北将军,镇守朔方。公元406年,赫连勃勃扣押河西鲜卑人进贡给姚兴的八千匹马,并杀死其岳父,吞并其军队。

407年,赫连勃勃公开反叛后秦。

因赫连勃勃认为匈奴人是夏启的后代,因此以今内蒙古鄂尔多斯为根据地建大夏国,自称大单于,天王。

公元413年,赫连勃勃征召十余万人,耗时五年,在今陕西榆林靖边县兴修统万城。按照赫连勃勃得意思,统万城即意为“君领天下,统领万邦之意”。

然而,赫连勃勃的愿望是美好的,就如同秦始皇要让秦国的统治直到万世是一个道理,但现实是残酷的。

自背叛后秦后,赫连勃勃建立的大夏政权就一直跟周边各势力战争不断,在加上赫连勃勃诸子为了争夺太子之位相互攻打,国力损失殆尽。

公元431年,大夏国被北魏灭亡,前后仅存在25年时间。


如今在陕西榆林靖边县,还有统万城的遗迹,统万城的墙体十分坚固,就算是在今天,也很难用箭插入墙中。

可见当年是何等的坚固,但再坚固的堡垒,也有被攻破的时候,时过境迁,还不都成一捧黄土。


Mr茶农姚


统万城在陕北的榆林市靖边县,目前当然是有遗址的,现在还是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呢。

战国时期有一个楚国人,在路边贩卖兵器,他说:“我的矛无坚不摧,能刺穿任何东西,我的盾坚固无比,没有东西可以穿透它!”有人问他:“如果用你卖的矛刺你的盾,会如何呢?”楚国人哑口无言。这就是自相矛盾的出处。

到了十六国时期,胡夏的建立者赫连勃勃,发明了自相矛盾另一种解释,只不过这个解释太过残忍。“赫连勃勃,字屈孑,匈奴右贤王去卑之后,刘元海之族也。”赫连勃勃,原本是匈奴后裔,刘渊的族人。

赫连勃勃的父亲刘卫辰曾投奔前秦,封为西单于,统领“河西诸虏”,“后魏师伐之,辰令其子力俟提距战,为魏所败。”之后在和北魏交战中失败,刘卫辰被杀,赫连勃勃逃了出来。几经辗转,赫连勃勃投奔姚兴(后秦第二位皇帝)门下。

姚兴看到赫连勃勃一表人才,谈吐不凡,且正是用人之际,加封赫连勃勃为骁骑将军,可以参议军国大事。正是在姚兴的提拔下,赫连勃勃节节高升,成为后秦高层将领。只不过姚兴看错人了,养了一只狼崽子,在赫连勃勃羽翼丰满之后,便自立为王。

公元407年,赫连勃勃干掉了自己的老丈人没奕于,兼并了几万军队,创建夏国,也叫做胡夏。赫连勃勃常年依附他人势力,心中积怨久矣,自己当了老大,当然要嚣张一下,首先最重要的自然是修筑自己的都城。

赫连勃勃生有一张好相貌,史料记载“勃勃身长八尺五寸,腰带十围,性辩慧,美风仪。”按照现在的标准来说,也符合高富帅的标准,但在英俊的外表下是一颗残忍嗜杀的心。为了其自身心理需求,他把城池的名字取作统万城,意思就是一统江山,号令天下。

“勃勃自言:「朕方统一天下,君临万邦,可以统万为名。」”自己住的地方最重要则是坚固,他征调十万民力,并命令用蒸熟的土筑城。他还规定了一个残酷的建筑标准,筑城的工匠完工后,其负责的工程范围内,如果用锥子能捅进去一寸深,就会杀掉这个工匠,用其血肉填入筑城的泥沙内。如果刺不进一寸深,就杀捅锥子的人。

(赫连勃勃)

在如此严格的标准下,统万城自然坚不可摧,其坚固的外表下也不知道埋葬了多少冤魂。赫连勃勃被称作暴君,名副其实。这还不算完,军兵的兵器盔甲也被设定了严格的标准,只不过更加狠毒残忍。制造出来的盔甲和弓箭的检验办法很奇特,就像我们前文说的,矛和盾的故事。

史料记载“既成呈之,工匠必有死者:射甲不入,即斩弓人;如其入也,便斩铠匠。”

如果弓箭能刺入盔甲中,那么斩杀制造盔甲的工匠,如果弓箭刺不进盔甲中,那么斩杀制造弓箭的工匠。在高压之下,兵甲器械精良无比,但无论结果如何,都有人要死,赫连勃勃当然不会怜惜那些工人的性命,而其残忍嗜杀的名号也被载入史册。

得民心者得天下,但凡强盛、繁荣的朝代,大多以仁德治天下。秦朝统一天下,武功无人能及,但只维持了十五年,“天下苦秦久矣”就是其落幕的悼词。胡夏也不过维持了二十五年,在历史的长河中由于过眼云烟、不值一提,留下的只有世人对赫连勃勃的交詈聚唾。参考资料:《晋书·卷一百三十载记第三十》

有什么意见,欢迎在下方留言讨论!


战争史


现如今的陕西省榆林市靖边县红墩界镇白城则村,北纬38º00′00″纬线穿城而过的地方,一座世界级的城池正式竣工,其名“统万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