赫连勃勃为什么不敢攻打北魏?

用户531709109072


他确实有这样的想法,却没有这样的实力。关于赫连勃勃的生平,各位答友已经介绍今不赘述。仅说一下赫连勃勃为什么不敢攻打北魏。

1.赫连勃勃志向远大,他的都城统万城的四个城门的名字分别是:南门叫朝宋门,北门叫平朔门,东门叫招魏门,西门叫服凉门。从名字可以看出赫连勃勃野心很大,他想要并吞寰宇,统一天下,使南方的刘宋王朝前来朝见,平定北方的柔然。向东招降北魏,西面让诸凉臣服。但是,事实是赫连勃勃建立的政权,虽然自保有余,可惜进取的实力仍然很弱小。赫连勃勃之所以不敢攻打北魏,一方面是因为他必须要面对柔然、高车等部落的打击,同时也要提防凉国的入侵。而北魏的实力甚至要胜过这些部落,所以他不敢轻易冒犯。

2、实际上赫连勃勃原名刘勃勃,是匈奴铁弗部人。他和拓跋鲜卑氏之间还存在一定的亲戚关系,赫连勃勃的父亲名叫刘卫辰,升平四年六月,代王拓跋什翼犍的妃子慕容氏去世。七月,刘卫辰来到代国参加葬礼,顺便求婚,拓跋什翼犍把女儿嫁给刘卫辰。而拓跋什翼犍就是北魏建立者拓跋珪的爷爷。虽然后来两家结仇,但是通过双方的较量,赫连勃勃深刻知道北魏军队的强大。当时的拓跋珪如日中天,后继之君虽然出现动摇,但是到了太武帝拓跋焘时期,北魏的强盛国事再度席卷北方,胡夏的都城统万城也是在这个时候被攻破的。

3.赫连勃勃建立的胡夏政权虽然攻势凶猛,但是外强中干。它内部的皇位争夺也很激烈,赫连勃勃想废太子赫连璝为秦王,立酒泉公赫连伦为太子。赫连璝听说父亲要废黜自己而立赫连伦为太子,于是就率兵七万北伐赫连伦,赫连伦率骑兵三万抵抗,在平城被赫连璝所败,赫连伦被杀。太原公赫连昌率骑兵一万袭杀赫连璝,然后率兵八万五千人回到统万。赫连勃非常高兴,立赫连昌为太子。这就导致胡夏政权并无力向北魏开战。

4.就是赫连勃勃的性格问题,他是很明显的稳扎稳打步步为营的军事家,属于要以最小的代价换取最大的胜利的将领。赫连勃勃在算计姚氏时就是明显的三步走战略,一步一步达成自己的政治目的。他看到了姚氏继位之君懦弱无能,就决定逐步蚕食姚氏的疆土。他认准刘裕无法长久守住长安,就索性避开刘裕最强的兵锋,静待时机一举拿下长安。赫连勃勃的攻势在取得长安前后有明显的改变,取得长安后,他就基本上不再发动战争了。有耽于享乐的成分在其中。更主要的是胡夏的对手,无论是后秦还是南凉,不是江河日下的政权,就是羽翼未丰的国家,都是比较好对付的。但北魏不一样,他认识到不可能与如日方中的北魏一争短长,所以就索性不开战。这也符合他的性格特点,这笔交易不合算,索性就不做了。


经典守望者


也并不是不敢吧,只是实力不够强大的话,很难对兵强马壮的北魏有什么胜算。

并且,赫连勃勃需要面对的强敌并非只有北魏一个,在东北有北魏,南方有后秦、刘宋(东晋),西方也面对凉政权。

这对于占据中原却实力并不强大的赫连勃勃建立的胡夏政权来说,可能救亡图存比攻城略地更加有必要。赫连勃勃即便再野心勃勃,面对北魏和刘宋这两个强敌,不敢有什么太过出格的军事举动。

可能赫连勃勃攻取长安,占据中原之地建立的胡夏,只是在刘宋和北魏中间交锋的缓冲地带而已。

《晋书》记载,公元417年,刘裕覆灭后秦之后,还写信给赫连勃勃求和,一方面是出于刚灭掉后秦,需要警惕胡夏和北魏等胡族政权反扑,另一方面当然也是想要示好赫连勃勃,谨防他趁乱进攻。

赫连勃勃也很清楚当时刘裕并无占据中原之心,灭掉后秦之后,刘裕需回到江东将皇位夺到手,因此赫连勃勃才在刘裕离开长安后,出兵夺下长安。

可是,即便“咬”了刘裕一口的赫连勃勃,当然也不会觉得自己已经无忧无虑,反而等到公元420年,刘裕终于等到时机称帝,建立刘宋之后,赫连勃勃才是需要警惕的时候。

赫连勃勃面对的敌人,一个是百废俱兴的刘宋政权,当权者还是悍勇无双的刘裕;另一个是对自己虎视眈眈,大有一扫北方的北魏政权。两个敌人都不是好相处的,赫连勃勃不敢轻易动兵。

相比之下,原本刘姓,后来才改赫连的匈奴铁弗部赫连勃勃,凭借之前刘裕给出的示好,在与北方强势的北魏之间相互调和求存,应当是更加明智的选择。

反之,抛弃更加安全的发展路径,去贸然进攻北魏或者南方势力,非常不智。

往东和往南都非易事,后秦灭亡后,赫连勃勃选择往西出兵,巩固西方,让胡夏政权形成能与北魏和刘宋三国鼎立的势力,才应当是赫连勃勃想要去打造的局面。

只是,赫连勃勃只是空有野心,并无经营之才能,后人也好无建树,这个五胡十六国最后一个胡族政权,也没能抵御住北魏的强势攻伐。


亭安读书


在古代的历史上,有一个非常混乱的时期,五胡十六国。五胡十六国对于中原的文化发展带来了一次沉重的打击甚至于是毁灭,在这场持续数年的战乱当中,诞生了很多的国家,参与进来很多的少数民族,这也为民族间的融合提供了契机,在这个混乱的时候,有一个人叫做刘勃勃,他本来是一个部落酋长的儿子,但是在部落之间相互征战的时候,他的部落被人给消灭了,因此刘勃勃虽然出身好,但是没有部落,他也就没有了什么背景,刘勃勃在后来给自己改了个姓赫连,因此后人都称他为赫连勃勃。

赫连勃勃的部落被消灭之后,部落里面的人都被杀了,赫连勃勃侥幸逃了出来,到了一个叫做叱干的部落避难,但是赫连勃勃在这避难的时候,酋长要把他捆起来送给北魏,赫连勃勃的仇人,酋长的儿子说赫连勃勃是一个人才,况且人家来我们这里避难,就算我们不能够给他提供帮助,也不能够落井下石,结果酋长不听,没有办法的酋长儿子在半路上劫持了囚车,把赫连勃勃给救了下来,他们一起逃到了后秦,为了生计,当起了戍边的小兵。

赫连勃勃长得威猛异常,而且他长得也很有风范,所以被后秦边关的统帅给看重,并且觉得赫连勃勃将来一定会有所作为,当即把自己的女儿嫁给了赫连勃勃。赫连勃勃摇身一变从一名小兵混成为统帅的女婿,因此这位统帅把赫连勃勃推荐给了后秦的皇帝,赫连勃勃这个人对于兵法和战术有些研究,因此得到了后秦皇帝姚兴的信任,把他任命为了骁骑将军,其实赫连勃勃打仗只会一招,姚兴的弟弟和姚兴说:“赫连勃勃不能亲近。”结果姚兴不听。

后来的后秦和北魏打仗,但是打着打着双方就开始坐下来谈条件了,赫连勃勃非常的生气,因为他想要借着后秦把北魏给灭了,好报仇,于是掌管大权的赫连勃勃开始了自己的造反之路,虽然他手中有着士兵,但还不足以能够造反,赫连勃勃为了扩大自己的实力,悍然的袭击杀害了自己的岳父,那位边疆的统帅,把他岳父的势力吞并之后,赫连勃勃实力大增。不过赫连勃勃造反之后一直都在对付他的恩人后秦,至于他的仇人北魏他从来就没有敢主动地发起进攻过。

赫连勃勃占领了前秦的大片土地之后,他的手下们和他讲,现在我们应该夺取长安城,这样子我们就能有了依靠,不久就可以平定天下,还可以把长安城当做我们的都城。结果赫连勃勃说道:“这是蠢人才会干的事情,我现在刚刚起步,没有什么雄厚的实力去固守一座城池,如果我们打下了长安,守着他,就是浪费我们的优势。”赫连勃勃的优势就在于机动性和持久性。他说道:“长安城现在不着急拿下,我们先利用我们的优势拿下周围的土地再说。”

赫连勃勃会的那招叫什么,就是游击战,利用他自己的机动性,以速度上的优势来击垮敌人,就算打不过也能够借助自身的优势撤退。为什么秦朝之后的匈奴骑兵那么的强势,就是因为中原大都是步兵,没有那种机动性,对上骑兵那就跟对上自己的克星是一样。有一句话说得好:“一招鲜,吃遍天。”赫连勃勃就是用这种方法接连的打胜仗,当赫连勃勃带领着士兵们攻打南凉的时候,当时很多人觉得他这种来去如风的战术必败无疑,结果南凉被赫连勃勃打的很惨,并且赫连勃勃得势之后追击八十里,把南凉的大将杀了十多位。

赫连勃勃打败南凉之后,开始了对周边国家发起了强势的进攻,那时候也是中原最混乱的时候,因为整个中原地区差不多就有十多个国家存在,但是赫连勃勃仗着自己的那一招踩着后秦与南凉等国家变得强盛起来。慢慢的赫连勃勃也成为了当时最有实力的国家之一,后来建都统万城,自立成了皇帝,还打造了一把名刀“大夏龙雀”,现如今提起大夏龙雀就能想起赫连勃勃。不过赫连勃勃残忍异常,所以很多史书上面对他评价不太多,但是也有很多人给他一个“战神”的称号。

赫连勃勃去世之后,他的大敌北魏把他建立的国家给打残了,这可能也是为什么赫连勃勃不敢攻打北魏的原因,因为北魏真的太强了。不过赫连定带着自己的残部往西边迁移的时候,把一个叫做西秦的国家顺手给灭了,后来赫连定信心倍增,重整旗鼓打算进攻北凉,但在路上被吐谷浑给袭击,杀得赫连定全军覆没,赫连虽然有少量的后人留下,但也慢慢的消散在了历史云烟之中,就连那把大夏龙雀现如今也只是存在于古书之中。


历史名将录


赫连勃勃去世之后,他的大敌北魏把他建立的国家给打残了,这可能也是为什么赫连勃勃不敢攻打北魏的原因,因为北魏真的太强了。不过赫连定带着自己的残部往西边迁移的时候,把一个叫做西秦的国家顺手给灭了,后来赫连定信心倍增,重整旗鼓打算进攻北凉,但在路上被吐谷浑给袭击,杀得赫连定全军覆没,赫连虽然有少量的后人留下,但也慢慢的消散在了历史云烟之中,就连那把大夏龙雀现如今也只是存在于古书之中。


流浪Feng


拓跋永存 赫连勃勃都出自北魏 当时也就是我们的祖先拓跋的天下 懂历史的都知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