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國維《人間詞話》:有我之境和無我之境

晚清時期是中國最為黑暗的時代,列強入侵,政府沒落,社會混亂。百姓在這般水深火熱的生存環境下,變得越來越迷茫、痛苦,急於尋求一種解脫之道。在這樣的社會背景下,王國維開始沉迷於西方哲學,想要從尼采、叔本華等人的哲學觀裡找到解決痛苦的辦法,找到一條超脫於人生的道路。很可惜,事與願違,哲學的研究並沒有給予王國維實質性的幫助。王國維便捨棄哲學而改投文學,在1906~1908年間,他撰寫了此部影響巨大的《人間詞話》。

王國維《人間詞話》:有我之境和無我之境

《人間詞話》是晚清之後最有影響的作品之一,也是中國近代最負盛名的詞話著作。王國維深受西洋美學思想的影響,所以在他的《人間詞話》一書中,對於中國舊時文學的評論也有了與以往不同的評論角度和觀點剖析,它既是一部文學評論著作,又是一部古典文藝美學著作。王國維所著的《人間詞話》中,“境界”二字是核心論述內容——有我之境和無我之境,詩人之境界和常人之境界,造境和寫境等。

1.無我”優美,“有我”宏壯

無我之境,人惟於靜中得之。有我之境,於由動之靜時得之。故一優美,一宏壯也。無我的境界,人只有在靜觀的時候才能夠得到它。有我的境界,則是在由動到靜的過程中得到的。所以說,無我的境界比較優美,有我的境界比較宏壯。

王國維《人間詞話》:有我之境和無我之境

2.成大事者,必經三種境界

古今之成大事業、大學問者,必經過三種之境界:“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此第一境也。“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眾裡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正在,燈火闌珊處。”此第三境也。此等語皆非大詞人不能道。然遽以此意解釋諸詞,恐為晏、歐諸公所不許也。

3.意境頗難分

有造境,有寫境,此“理想”與“寫實”二派之所由分。然二者頗難分別。因大詩人所造之境,必合乎自然,所寫之境,亦必鄰於理想故也。有創造出來的意境,也有真實描繪出來的意境,這便是“理想”和“寫實”兩種派別間的區別所在。然而這兩者很難區分開來。因為詩人所創造出來的意境,必定符合自然規律,所描寫出來的真實意境,必然鄰近於他的理想。

王國維《人間詞話》:有我之境和無我之境

王國維先生的《人間詞話》,此書雖薄,卻是將現代美學與古典美學完美打通的開山之作。其中以典雅通俗的語言,對大量的古典詩詞進行了別具隻眼的評論,並且始終有一貫的審美眼光,自問世以來,影響極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