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間詞話:沾衣欲溼杏花雨,吹面不寒楊柳風

《絕句·古木陰中系短篷》

(宋)志南

古木陰中系短篷,杖藜扶我過橋東。

沾衣欲溼杏花雨,吹面不寒楊柳風。

人間詞話:沾衣欲溼杏花雨,吹面不寒楊柳風


人間詞話:沾衣欲溼杏花雨,吹面不寒楊柳風

這首詩記述了一次遊覽的過程,運用擬人手法表現了春風的柔和溫暖,表達出作者對大自然的喜愛。

“古木陰中系短篷,杖藜扶我過橋東”。

古木成蔭,又乘帶篷的船,暗示了春來天暖,並會有風雨。

“杖藜扶我”,實際是“我扶杖藜”。說藜杖扶著我,將杖擬人化,突出了藜杖的作用及我同藜杖間的感情。

雖然年紀老了,但遊興很濃。

其實在乘船途中,他已經在欣賞春天美景了,現在又徒步遊賞,可見春天景色的迷人。

人間詞話:沾衣欲溼杏花雨,吹面不寒楊柳風

“沾衣欲溼杏花雨,吹面不寒楊柳風。”

眼前是杏花盛開,細雨綿綿,楊柳婀娜,微風拂面。

春雨春風與杏花、楊柳結合,展示神態。

“欲溼”,表現了濛濛細雨似有若無的情景,又暗表細雨滋潤了雲蒸霞蔚般的杏花,花顯得更加嬌妍紅暈。

“不寒”二字,點出季節,說春風撲面,帶有絲絲暖意,連綴下面風吹動細長柳條的輕盈多姿場面,越發表現出春的宜人。

整個畫面色彩繽紛,充滿著蓬勃生氣。

詩人扶杖東行,一路紅杏灼灼,綠柳翩翩,細雨沾衣,似溼而不見溼,和風迎面吹來,不覺有一絲兒寒意,這是耐心愜意的春日遠足。

人間詞話:沾衣欲溼杏花雨,吹面不寒楊柳風


人間詞話:沾衣欲溼杏花雨,吹面不寒楊柳風

僧志南,南宋和尚。志南是他的法號,因他出家做和尚,故叫僧志南,俗姓待考,能詩文。

志南的生活狀態已無史可考,在當時文壇的名望也沒有像“中興四大詩人”、“二泉先生”諸人那麼大。

但就憑藉這短短的一首詩,以及其對早春二月的細膩感受和真切描寫,把自己的名字載入了宋代詩史。

人間詞話:沾衣欲溼杏花雨,吹面不寒楊柳風


人間詞話:沾衣欲溼杏花雨,吹面不寒楊柳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