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想:一個優秀的制度應該允許人有充分的休息時間

我們生活在一個休息時間不充分的時代裡,這一點反映在生活中的方方面面。

我只想說一個細節,就是城市裡供休息的地方實在太少了。我們一切的設施都有很強的目的性,要麼是促進消費,要麼是用來鍛鍊,無論前者還是後者,其實和工作的性質都一樣,缺乏一種勇氣讓自己完全處於一個體制之外,冷靜地觀察自己。

我們的時代似乎不允許人打盹,打盹的人被汙名化,被稱為懶惰的人,這個時代以種種積極或者消極的方式,把我們裹挾在一個統一的特定節奏當中,稍微偏離一點,就會引起焦慮。這個時代讓我們引發了一種想象,就是那種,隨時有可能,被那些更努力的人超越或者取代。

有些人似乎回答過這個人,把這種只工作不休息的生活稱之為老鼠賽跑,你前面永遠有老鼠,你不得不追,隨著他們的步伐,一直跑到精疲力竭倒地為止,所以有些人會選擇跳出這樣的死循環,獲得某一種,平行於人類發展,自由生活方式。但我在這裡談的並不是某個個人的問題,因為在這個世界上超人永遠存在,而某個人脫離老鼠賽跑的機會實際上是建立在無償佔有他人勞動的基礎之上。當大家閱讀《窮爸爸富爸爸》有關投資的書籍時,一方面,會滿足於這種不勞動只收益的所謂自由生活,而另外一方面,我們會忽略掉,對於全社會來講,這種生活方式其實是一種變相的零和博弈。一種擊鼓傳花的遊戲,建立在不可持續發民基礎之上的生活狀態。我這裡想說的是,也許我們整個社會都是建立在一種錯誤的假設之上,這種競爭淘汰比較的機制,也許從根源上就制約了人類發展的可持續性。

實際上我們不妨設想一下,在歷史上,有沒有一個時代,休息被作為一種神聖而不可侵犯的權利,屬於大眾,而非特定有閒階層,甚至作為一種人生的目標而存在?我們到這個世界上,真正的目的是什麼?我們學習工作的目的又是什麼?我們做大意義上把工作看做人生的一部分,我們又如何能夠實現這一目標?

人類社會實際上在很多層面上已經出現了產能過剩,為了維繫這一機制的不斷髮展,創造消費者需求早已經成為市場主體的共識,毫無疑問,我們應當肯定,這一體系給我們帶來了生活質量的提高,但是,我們在這一過程當中,付出的代價,就是犧牲了重要的休息和反思的時間,用來追求物質生活的過分精細和繁瑣。

目前可能是人類歷史上交際最頻繁,聯繫最緊密,資訊最通暢的時代,但是在這個時代當中,我們失去了什麼?也許就是一種在閒適的生活節奏當中,反思人生,獨立思考的意願和能力。資訊給我們帶來更多的是恐懼和猜疑,對於一些問題的淺表化理解,更多非理性的關注,當我們醉心於偶像、國際時事,以及一些瑣碎而平凡的無稽之談時,我們失去了讓頭腦冷靜下來,關注自身命運和未來的機會。

從某種意義上來說,人類社會的數字化是剝奪人類休息權的罪魁禍首。目前我們的制度設計,很大程度上建立在一系列對於繁瑣數據指標的追求之上,而這種數據和指標的產生,很大意義上,剝奪了人類對整體性問題的認知能力,當我們過分追求大數據所帶來的市場細分之時,這些數據無形中塑造了一種新的人性,過分關注於顯性指標的代數性積累,而忽視了超越性思考和對於整體方向的判斷,我們傾向於把數據認知為客觀存在,而忘記了人的生命本質是一種反數據的存在。數據的各種操作手段,包括比較、積累和預測,徹底限定了人類的自由意志,而建立在種種數據模型基礎上的社會,使人類實際意義上的深入交流變得不可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