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有“四量”:音量,肚量,膽量,氣量

穿衣看質量,飲食看份量。

人的修養,就看這四個量:

音量、肚量、膽量、氣量。

音量

人有“四量”:音量,肚量,膽量,氣量

生活中許多人以為聲勢浩大就可以顯得更加強勢,更令人信服。於是在很多時候,人們總喜歡抬高音量來為自己壯膽:

吵架時,扯著嗓子,吹鼻子瞪眼,一聲比一聲大;

討論時,為了證明自己,不僅聲音大,還會忍不住有其他動作;

比賽時,有時會用語言向對手示威,讓對手求饒。


以聲壓人真的有效果嗎?並不一定。

宋慶齡年輕時,曾獨自來到美國留學。

在一堂歷史課上,美國同學公然說:“亞洲的中國,已經被歷史淘汰了。”宋慶齡感到非常憤怒,卻並不急於打斷這番說辭。直到那位同學發言結束,宋慶齡才起身反駁。

她語調柔和,語氣卻顯得格外堅定。宋慶齡說:“中國就像一頭沉睡的獅子,但它不會永遠睡下去,總有一天,它的吼聲將震驚世界。”

“自古貴人聲音低”,以聲壓人不如以德服人。

以聲壓人,要麼關係破碎,要麼只能讓別人信服一時,以德服人卻能讓人心服口服。有修養的人懂得和顏悅色地解決問題,不給你壓迫感和不適感,用尊重的態度贏得尊重。

肚量

人有“四量”:音量,肚量,膽量,氣量

俗話說:將軍額上能跑馬,宰相肚裡能撐船。

有本事的人,往往肚量大、能容人。

一滴墨汁,落進一杯清水裡,這杯水立刻變了顏色;同樣是一滴墨汁,落進一片大海中,卻絲毫不能改變大海的模樣。大海與水杯都能盛水,可它們的肚量卻大不相同。

正如豐子愷所言:“心小了,所有的小事就大了;心大了,所有的大事都小了”。

君子並非不會發怒,只是與尋常人相比,他們更有容人之量。

北京西郊潭柘寺有副名聯:

“大肚能容,容天下難容之事;開口便笑,笑世上可笑之人。”

《鬼谷子》中說:“覺人之偽,不形之於色;吃人之虧,不動之於口。”

遇見難容之事、難纏之人,沒必要浪費時間跟他們計較。臉上不動聲色,內心不起風波,才是真正的高人。

膽 量

人有“四量”:音量,肚量,膽量,氣量

小腳是走不了遠路的,只有邁出第一步才有資格談未來。

在生活中我們總會遇到這樣那樣的問題,要想解決這些問題,光靠智慧、才幹、經驗是不夠的,還需要膽量。

第一個吃螃蟹的人會被人記住,第二個第三個則消失在人潮中。

西紅柿剛被帶到歐洲時,人們認為食用西紅柿會帶來生命危險。但美國人羅伯特則通過食用西紅柿的行動告訴所有人西紅柿沒有毒,從此西紅柿開始被廣泛食用。倘若沒有羅伯特的那一口,恐怕西紅柿的美味至今無人知道。

不論是工作還是生活,做事不要畏縮,大膽去嘗試,膽大心細才能走出一條不一樣的路。

氣 量

人有“四量”:音量,肚量,膽量,氣量

《呂氏春秋》中總結了六種識人的方法,其中有一種叫做“怒以驗其節”。

生氣的時候,最能看出一個人的真性情。

素質越高的人,往往越懂得控制自己的脾氣。

胡適家有兩位兄長,成年後各自娶妻。年邁的母親帶著小胡適,與他的兄嫂共同生活。

大嫂是個最無能而又最不懂事的人,二嫂是個很能幹卻又氣量很窄小的人。妯娌之間,時常因為意見不和而大發脾氣。大嫂生氣時,既不說話也不答話,只是把臉放下來。二嫂生氣時,吵吵嚷嚷更是嚇人。母親夾在她們中間,卻總是溫和而又有耐心。

胡適先生說:“世間最可厭惡的事,莫如一張生氣的臉;世間最下流的事,莫如把生氣的臉擺給旁人看,這比打罵更難受。”

高素質的人,即便生氣也要保持對人最基本的禮貌。遇到不順心的事,不遷怒、不抱怨,更不會讓負面情緒影響自己身邊的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