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安石变法是北宋灭亡的主要原因吗?怎样评价王安石?他是奸臣吗


前文中,笔者简要分析了王安石变法失败的原因。今天讨论下面一个问题:

王安石变法是不是为北宋灭亡的主要原因?

王安石变法是北宋灭亡的主要原因吗?怎样评价王安石?他是奸臣吗

王安石

南宋以来的许多人,对王安石评价特别低,其中一大理由是,他主持倡导的变法,害得北宋亡国。

在我看来,王安石变法,显然不是北宋灭亡的主因!然而,不可否认的是,王安石变法没能达到富国强兵的预期,反倒在一定程度上加速了北宋王朝的衰落变法带来的负面影响主要有几下几方面


1、从王安石开始,相权得到扩充,这为后来"权相"的出现,开了一些恶例。在后世,权奸们常以王安石为借口擅权,祸国殃民。

王安石忠心为国,宋神宗深知这一点,加上神宗其时年纪较轻,见识阅历等方面,与王安石有差距,他由衷佩服王安石,对其极为放心,所以当安石扩充相权时,神宗并未加以限制,反而时有鼓励,以便其放手变法。

然而,宋人重视家法,讲究"成例"。到了哲宗徽宗时期,个人能力出众、但是私欲远大于公心的蔡京等人,就把王安石当年的作为当作"成例",扩充相权,导致权相擅权。又遇到了宋徽宗这样其他方面无所不能、就是不会做皇帝的皇帝,北宋即使不灭亡,也会加速衰落。

同样作为变法失败的领袖,范仲淹少有恶名,而王安石到今天都还被一些人攻击,很大原因之一在于王安石及其作为,被权臣奸人当作"先例"、当作挡箭牌,他名声不好,与其名其行被坏人利用有关。


2、变法撕裂了士大夫阶层、加剧了党争,统治阶层内耗严重,损伤国力。

由对王安石变法态度不同,士人分裂为新旧两党,甚至连最高层的皇帝太后们,都免不了要站队。统治阶层,内部的分裂、内耗,反复不止的党争,是造成北宋灭亡的最大原因之一。


3、党争到极致,便走向专制、迫害政敌。

北宋初中期培养起来的,类似于现代民主制度、比较有效的国家治理制度和机制,遭到破坏和抛弃,这加速了北宋王朝的衰落。


以上,就是王安石变法的负面影响,它们在一定程度上加速了北宋的衰落,但并非其灭亡的罪魁祸首

北宋灭亡,主要和直接原因,是徽宗朝皇帝大臣的腐化堕落、居安而不思危。原来驻扎京城的精锐部队禁军,在徽宗时期,已经腐化堕落到不能战斗的田地。北宋当时的国力,在金国之上,只是经过徽宗二十六七年的折腾,大兴土木,四处搬运花石纲,还反复迫害元祐党人。国家内耗严重,人心涣散,短期难以积聚起来。加上最高统治阶层昏庸愚蠢,几十年太平之后,极度害怕战争。在首次汴京保卫战胜利后,把大功臣、主战派代表李纲贬走,各路勤王军队遣回,北部边境仍旧疏于防守。

北宋灭亡,有很大的偶然性因素。金人无意中打探到,北宋黄河等防线非常脆弱。侥幸攻下汴京,掠夺一空后,便携带徽宗、钦宗和财货等北归,而非驻守开封,足见其并无意吞并北宋。


怎样评价王安石?

至于王安石,他显然是一位伟大的人物,诗词文和经学,都能够自成一家。作为政治家中的变法领袖,他的个人才能、胸襟抱负、品性作为,都令人敬佩,堪称人中龙凤

。只是仍有一些性格的缺陷,比如固执、刚愎自用。他又拙于识人、用人。变法未成,才华出众的独子王雱先死,对他的打击极大。加上原来追随他的吕惠卿等人,转而与他为敌,而从前的亲朋师友,持续不断反对和批评新法及其本人,让他身心俱疲。有才能、有抱负,又能够得到皇帝的信任,展开了声势浩大的变法运动,结果却没能成功,反而被不太了解他的人物,攻击为小人、奸人,实在可惜可悲。


更多精彩,敬请关注"风雅人文观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