熙宁变法,力图变法革新,改变格局,失败告终——王安石

熙宁变法,力图变法革新,改变格局,失败告终——王安石

王安石,又被称之为介甫,北宋著名文学家、改革家,是著名的唐宋八大家之一。回顾北宋的历史,他可是一位不可忽视的大人物。而对于王安石个人而言,他对于北宋的影响是十分巨大的。

他发动了"熙宁变法",希望通过变法革新来强大宋朝的视力,这个也被世人们称之为"王安石变法",但变法最终以失败告终,而世人们对于王安石也是毁誉参半,据史料记载,在北宋的一些古籍中曾经有描述到,在王安石出生的那一天,有一个修炼成精的獾子精偷偷下凡,诞生于一官宦人家,人家夜里婴儿啼叫之后,把大宋折腾得天翻地覆的人,摇身一变呱呱坠地。

熙宁变法,力图变法革新,改变格局,失败告终——王安石

图一为王安石像

其实我个人而言,很讨厌这种怪力乱神的传说。而这些也都只是无稽之谈,都是对于王安石的一些负面评价,而看待一个历史人物,都要从他的两面性去考虑,从时代环境、社会背景、政治局面等多方面去看待一个历史人物的贡献,他的缺点,不足之处。而不是一味的去批判或者褒奖,那么今天就让我们走进王安石看一看,大宋王朝的这一号伟大人物。

少年天才,自小立志

公元1021年,王安石诞生,他的父亲王益给他取名。而父亲王益对于年少时期的王安石的影响,可以说是深远的。在父亲的引导下,王安石不仅饱览群书,还研读了各类史书,跟随父亲走南闯北,接触到了各种阶层的人,可以说是年纪轻轻,便看尽了世间的疾苦而那时的北宋,可以说是陷入了一种水深火热的地步,在国家之内,人民困苦,国家贫乏;在国家之外,面临着强敌侵袭。内外交困,然而当时杯酒释兵权之后,宋朝主张以文治国,可以说是重文轻武,所以在当时朝堂之上,大臣们都是一些文臣,空有理想抱负,只会纸上谈兵,并没有一个人能够使用真枪实弹的引导者。自此,在王安石的心中便中下一个种子,一心想要匡扶社稷,使宋朝不断强大。

熙宁变法,力图变法革新,改变格局,失败告终——王安石

图二为高中历史素材

王安石自小也是聪慧过人,通过父亲的影响,才识不断积累,年纪轻轻,就才华出众,得到长辈们的肯定。之后,为了考取功名,他更加刻苦努力,勤奋读书。在21岁的时候,王安石参加科举考试,金榜题名,走上了一条以天下为己任的官途。

以天下为己任

王安石一心只为天下,一心只为百姓,从不在乎什么功名利禄,这正是影响了他仕途生涯的崇高品质。而在宋朝制度下,王安石当时被分配到地方任职,当任满一期的时候,便可参加更高一级的科举考试,通过之后便可回京做官,但是王安石拒绝了这次机会。而这时跳出了一个欧阳修,欧阳修不忍人才流落他地,想要举荐王安石,可是王安石又拒绝了。

熙宁变法,力图变法革新,改变格局,失败告终——王安石

图三为《登飞来峰》

在常人眼中,可能会觉得王安石很奇怪,他为什么要一直留任地方,后来就印证了这一点,王安石迟迟不肯回京的原因是,他在地方任官的途中,不仅仅是体验官场生涯,更是体验基层百姓生活,从最基层做起,去观察当时宋朝的百姓生活。从最基本的去反映整个宋朝当时的状态,他看到了许多在京为官的官员所没能看到的东西,体验到了百姓的疾苦,他展望未来,看到的眼前大宋王朝满目疮痍。

王安石的《登飞来峰》中的一句"不为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王安石站在峰顶看到的自然是大江山河,看到的是广阔的天下。王安石总结了多年在地方上为官的经历和感悟,将自己所观察到的社会现象反馈给了仁宗皇帝,为国家献言献策。

熙宁变法,力图变法革新,改变格局,失败告终——王安石

图四为王安石变法

王安石在基层当了十几年的地方官,发现了大宋王朝的缺陷地方,向仁宗皇帝反馈,可是任重皇帝并不对王安石提出的改革感兴趣,王安石也是多起上言,可是仁宗皇帝并没有给王安石反馈。就这样。王安石一日没有得到重用,他便一日不上朝。

神宗继位,大施拳脚

而神宗的继位,他可以说是走向了人生的一个转折点,他遇到了人生中的伯乐,最终可以使王安石大施拳脚,就如当年秦孝公遇到商鞅一样,王安石一心希望通过变法改革来改变大宋,突破当时的局面,而神宗就是王安石一生中的那个伯乐。当年神宗继位,主张新政,推行王安石的变法措施,便启用了王安石,开展了影响后世的王安石变法,而王安石也是一路升迁,此时的王安石必定是心中激动万分,内心充满希望。

变法失败

王安石的变法生涯也并不是一帆风顺的,新旧党派之间,你争我夺。对于变法改革,将近有一半的人都是反对的。但是背后有神宗的支持,王安石苦心经营,但在变法的第四年效果并不是十分显著。两宫太后,斥责王安石的变法是乱天下,神宗皇帝则有负于社稷。宋神宗迫于朝堂上下,天下百姓的压力,神宗动摇了,自此,王安石被地回到了江宁知府的位置上,路途上写下了,"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的千古名句。

熙宁变法,力图变法革新,改变格局,失败告终——王安石

图五为《王安石传》

是啊,京城距离瓜州仅仅是一水之隔,但现在王安石的眼里,在他的心中却是有如万重山,何时照我还,心中的犹豫徘徊,表现得淋漓尽致。变法的效果不如王安石想象的那么明显,王安石心中开始动摇了。

一年之后,王安石恢复宰相职位,而变法之路崎岖泥泞,政敌众多,再加上儿子的突然病逝,他悲痛万分,精疲力竭。不到两年的时间,王安石便辞去宰相之位,而随着神宗的去世,他的政治生涯也就走到了尽头。

变法失败,仿佛他成了这个场战争的牺牲品,而王安石背负的,只有乱天下的罪名。王安石,敢为人先,主动站了出来,他力图变法,以改变大宋王朝,可是当时的时事格局等多种因素,限制了变法,最终失败了。但自此许多人就给王安石定下"千古罪人"的污名,的确王安石的变法是有不足之处,但他却是变法第一人,那便是他不同于朝堂上的那些人的地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