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安石變法是北宋滅亡的主要原因嗎?怎樣評價王安石?他是奸臣嗎


前文中,筆者簡要分析了王安石變法失敗的原因。今天討論下面一個問題:

王安石變法是不是為北宋滅亡的主要原因?

王安石變法是北宋滅亡的主要原因嗎?怎樣評價王安石?他是奸臣嗎

王安石

南宋以來的許多人,對王安石評價特別低,其中一大理由是,他主持倡導的變法,害得北宋亡國。

在我看來,王安石變法,顯然不是北宋滅亡的主因!然而,不可否認的是,王安石變法沒能達到富國強兵的預期,反倒在一定程度上加速了北宋王朝的衰落變法帶來的負面影響主要有幾下幾方面


1、從王安石開始,相權得到擴充,這為後來"權相"的出現,開了一些惡例。在後世,權奸們常以王安石為藉口擅權,禍國殃民。

王安石忠心為國,宋神宗深知這一點,加上神宗其時年紀較輕,見識閱歷等方面,與王安石有差距,他由衷佩服王安石,對其極為放心,所以當安石擴充相權時,神宗並未加以限制,反而時有鼓勵,以便其放手變法。

然而,宋人重視家法,講究"成例"。到了哲宗徽宗時期,個人能力出眾、但是私慾遠大於公心的蔡京等人,就把王安石當年的作為當作"成例",擴充相權,導致權相擅權。又遇到了宋徽宗這樣其他方面無所不能、就是不會做皇帝的皇帝,北宋即使不滅亡,也會加速衰落。

同樣作為變法失敗的領袖,范仲淹少有惡名,而王安石到今天都還被一些人攻擊,很大原因之一在於王安石及其作為,被權臣奸人當作"先例"、當作擋箭牌,他名聲不好,與其名其行被壞人利用有關。


2、變法撕裂了士大夫階層、加劇了黨爭,統治階層內耗嚴重,損傷國力。

由對王安石變法態度不同,士人分裂為新舊兩黨,甚至連最高層的皇帝太后們,都免不了要站隊。統治階層,內部的分裂、內耗,反覆不止的黨爭,是造成北宋滅亡的最大原因之一。


3、黨爭到極致,便走向專制、迫害政敵。

北宋初中期培養起來的,類似於現代民主制度、比較有效的國家治理制度和機制,遭到破壞和拋棄,這加速了北宋王朝的衰落。


以上,就是王安石變法的負面影響,它們在一定程度上加速了北宋的衰落,但並非其滅亡的罪魁禍首

北宋滅亡,主要和直接原因,是徽宗朝皇帝大臣的腐化墮落、居安而不思危。原來駐紮京城的精銳部隊禁軍,在徽宗時期,已經腐化墮落到不能戰鬥的田地。北宋當時的國力,在金國之上,只是經過徽宗二十六七年的折騰,大興土木,四處搬運花石綱,還反覆迫害元祐黨人。國家內耗嚴重,人心渙散,短期難以積聚起來。加上最高統治階層昏庸愚蠢,幾十年太平之後,極度害怕戰爭。在首次汴京保衛戰勝利後,把大功臣、主戰派代表李綱貶走,各路勤王軍隊遣回,北部邊境仍舊疏於防守。

北宋滅亡,有很大的偶然性因素。金人無意中打探到,北宋黃河等防線非常脆弱。僥倖攻下汴京,掠奪一空後,便攜帶徽宗、欽宗和財貨等北歸,而非駐守開封,足見其並無意吞併北宋。


怎樣評價王安石?

至於王安石,他顯然是一位偉大的人物,詩詞文和經學,都能夠自成一家。作為政治家中的變法領袖,他的個人才能、胸襟抱負、品性作為,都令人敬佩,堪稱人中龍鳳

。只是仍有一些性格的缺陷,比如固執、剛愎自用。他又拙於識人、用人。變法未成,才華出眾的獨子王雱先死,對他的打擊極大。加上原來追隨他的呂惠卿等人,轉而與他為敵,而從前的親朋師友,持續不斷反對和批評新法及其本人,讓他身心俱疲。有才能、有抱負,又能夠得到皇帝的信任,展開了聲勢浩大的變法運動,結果卻沒能成功,反而被不太瞭解他的人物,攻擊為小人、奸人,實在可惜可悲。


更多精彩,敬請關注"風雅人文觀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