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學經典」山海經卷一南山經09

上一篇我們講解了南部第二山系的會稽山、夷山、僕勾山等,這一篇我們將瞭解南部第二山系的最後幾座山。

【原文】

又東五百里曰鹿吳之山。上無草木,多金石。澤更之水出焉,而南流注於滂水。水有獸焉,名曰蠱雕,其狀如雕而有角,其音如嬰兒之音,是食人。

【詞語釋義】

蠱雕:又稱纂雕(zuǎn diāo),是一種似鳥非鳥的食人怪獸,樣子像雕,頭上長角,叫聲像嬰兒的哭啼聲,是古代中國神話傳說中的一種怪獸。《駢雅》記:"蠱雕如雕而戴角。"

「國學經典」山海經卷一南山經09

【譯文】

虖勺山再往東五百里是鹿吳山,山上也是草木不生卻盛產金屬礦物和玉石。澤更水從這座山頭髮源向南流入滂水。水中有一種野獸,形狀像普通的雕鷹卻長有角,叫聲像嬰兒在啼哭。這種野獸被稱為蠱雕,非常兇猛,是可以吃人的。

【原文】

東五百里曰漆吳之山。無草木,多博石,無玉。處於東海,望丘山,其光載出載入,是惟日次。

【詞語釋義】

博石:bó shí ,石名,可做棋具。《中次七經》雲:“ 休與之山 有石,名曰帝臺之棋。”是知博棋古有用石者也。一說為大石。

「國學經典」山海經卷一南山經09

【譯文】

鹿吳山往東五百里是漆吳山,這是南部山區第二山系最東面的山,山上沒有花草樹木,也沒有玉石,但是盛產可以做成棋子的博石。這座山聳立在東海之濱,在山上眺望,可以看到遠處的丘山,山上有神光閃耀,是觀看日出的好地方。

【原文】

凡南次二經之首,自櫃山至於漆吳之山,凡十七山,七千二百里。其神狀皆龍身而鳥首。其祠:毛用一壁瘞,糈用稌。

【詞語釋義】

毛:這裡指畜禽。

瘞:yì,掩埋,埋葬。

糈:xǔ,形聲。字從米,從胥,胥亦聲。"胥"指"繞行的物體"、"在S形路線上行走的物體"。"米"指等待分揀的粗米。"米"和"胥"聯合起來表示"在流水線上被逐次分揀的粗米"。本義:精米。

稌:tú,1. 稻子 :“豐年多黍多~。”2. 特指糯稻。3. 又特指粳稻 :“凡會膳食之宜,牛宜~,羊宜黍。”shǔ,山芋;山藥。

【譯文】

總計南方第二列山系之首尾,從櫃山開始,到漆吳山終止,共十七座山,蜿蜒全長七千二百里。諸山山神的形狀都是龍的身子,鳥的頭。這種鳥龍結合的形象也具有鳥信仰的含義。他們的祭祀和第一列山系䧿山山系基本相同,把畜禽和玉璧一起埋入地下,並精選稻米以供神明享用,所以,可以認為這兩座山系的農耕方式與鳥信仰傳統是相互適用的。

「國學經典」山海經卷一南山經09

至此,南方第二列山系我們就講解完了,下一篇我們將瞭解南方第三列山系的奇花異草和上古神獸,我們,下一篇文章見。

-END-

有人問我做中國人是什麼體驗。我告訴他,認得漢字,識得詩詞,賞的風月,彈得古琴,清茶半盞,濁酒一杯,不知是多少輩子修來的福分。——《不記年》,更多文學經典,請多多關注,謝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