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朝九子奪嫡時哪些阿哥沒有參與?他們的結局又如何?

靜夜史


說起康乾盛世,民間自古就有無數話本演義對其間發生的事情或記載、或誇大地記載並且流傳下來,其中康熙皇帝時期的“九子奪嫡”事件更是其中流傳最廣的事件之一。

其實自古以來皇子奪嫡就是皇室裡不可或缺的一環,而圍繞新舊皇帝更替而衍生的一系列事情更是緊緊抓牢了滿朝文武的心。自古新舊皇帝更替時不乏有安安靜靜的和平改朝,但是更多的還是腥風血雨。像初唐時唐太宗上位時“玄武門之變”、明成祖朱棣的篡位、“鐵帽子王”之一的多爾袞與皇太極、順治父子二人的皇位爭奪等等無不充斥著血腥與詭計。皇位代表著萬萬人之上,故此無數皇子冒著身死的危險也仍舊要放棄唾手可得的王爺之位轉而去爭奪那無上的權勢。

書說正文,康熙皇帝膝下育有整整三十五位皇子,可謂極度高產,但是隻有二十五位皇子成長起來了,這其中,有九位皇子參與了皇位爭奪戰,他們分別是:皇長子(大阿哥)、皇太子(二阿哥)、皇三子(三阿哥)、雍正皇帝(四阿哥)、皇八子(八阿哥)、皇九子(九阿哥)、皇十子(十阿哥)、皇十三子(十三阿哥)、皇十四子(十四阿哥)。其中真正奪嫡的皇子只有五位:大阿哥、二阿哥、八阿哥、四阿哥、十四阿哥。最終四阿哥也就是後來的雍正皇帝贏得了這場“戰爭”,“九龍奪嫡”事件才得以結束。

除去雍正皇帝之外,其餘皇子也各有各的結局,我們來一一講解。

大阿哥與二阿哥很早之前就開始了對皇位的爭奪,二阿哥母親赫舍裡是順治託孤大臣索尼的孫女,出身高貴,雖說有政治婚姻的嫌疑,但小兩口的感情還是很不錯的。赫舍裡康熙四年入宮,康熙八年生下嫡長子承祜,不幸早夭,到了康熙十一年,赫舍裡再次產下一子,這便是後來的太子胤礽。胤礽平安落地,赫舍裡卻因為難產病逝。

康熙感念赫舍裡的付出,打破滿人不立儲君的傳統,將剛出生的胤礽立為太子,夫妻情深,可見一斑。

但這位身世坎坷的太子卻十分不爭氣,用現在的話說就是太“作”了,按理說只要他穩紮穩打,盡心盡力伺候好父親,皇位是十拿九穩的事情了,但是他卻因為品行不端兩度被廢,最終被康熙皇帝放棄,下場淒涼。二阿哥在雍正皇帝繼位不久(雍正二年)就因病而死。

嫡長子失勢,理論上來說,長子就是優先級最高的繼承人,大阿哥胤禔就是這麼想的。

理論上來說,存在這種可能性,胤禔的母親出身納蘭氏,權臣明珠是她本家的叔叔(電視劇中將明珠設定為納蘭氏的哥哥,實則是謠傳),出身不高,卻也說的過去,而胤禔本人的條件也很不錯,據傳教士白晉記載:皇上特別寵愛這個皇子,這個皇子確實很可愛。他是個美男子,才華橫溢,並具有其他種種美德。

但喜愛不等於獨愛,年長不代表才高。康熙兒子多,選擇也多,且在位長達六十年,好與不好,可以慢慢考察,這就好比是一場馬拉松比賽,看似漫長,但只要有些行差踏錯,就有可能出局,隨著其他皇子的成長,胤禔長子的光環散去,逐漸失去了地位。

看到希望的胤禔不甘心失敗,他處心積慮,劍走偏鋒,寄望通過魘鎮這種近乎邪門的方式來陷害太子,結果事情敗露,被三阿哥舉報,盛怒之下,康熙革去他的一切職務和封號,將其圈禁至死。

太子被廢,長子失勢,在群臣看來,最有希望的接班人無疑是八阿哥!

八阿哥胤禩生母良妃衛氏,出身辛者庫,地位低下,但他本人天生聰慧,備受康熙喜歡,年長些經常隨扈身邊,因辦事得力,廣結善緣,得到了百官的一致好評,就連康熙的哥哥福全,也對他誇讚不已。

但康熙卻不這麼認為,太多的權力鬥爭讓他對身邊每一個人都報以警惕,尤其是涉及皇權,時時刻刻不敢掉以輕心,在他看來,八阿哥能力出眾,且善於籠絡人心、示好群臣,有結黨亂政的嫌疑,已經對他的地位構成威脅,長此以往,難保不會重蹈李淵覆轍。有念於此,他開始逐漸冷落八阿哥。

八阿哥也感覺得到了父親的變化,尤其是“斃鷹事件”發生後,自知再無接班可能,轉而支持十四皇子,希望借弟弟上位,保住自己的身家性命,無奈康熙已經選定接班人,八阿哥的做法只能是泥足深陷,越陷越深。

最為詭異的是十四阿哥,也是後世關於康熙晚期九子奪嫡時期最大的謎團,據史書記載,十四阿哥聰明過人,才能出眾,康熙十分喜歡他,其中一個明顯的證據就是:至康熙去世前,十四阿哥家的日常支出都是由康熙負責,這既可以看做是一種特權,也可以看出康熙對這個兒子特別的喜愛。

康熙五十七年,十四阿哥受封撫遠大將軍、大將軍王,率軍平叛。十四阿哥也不負眾望,經過一番血戰,蕩平了策旺阿拉布坦所策動的西藏叛亂。

飽受寵愛,又功高蓋世,於情於理,十四阿哥都是康熙最屬意的接班人,但這一切卻在康熙去世以後發生轉折,四阿哥脫穎而出,十四阿哥遺憾出局。

四阿哥得以繼位,究竟是康熙的選擇還是另有隱情,無從知曉,從現在公佈的資料來看,合法繼位的可能性是很大的,畢竟要如坊間傳聞那樣,私自修改詔書,幾乎不可能。

但也不能就此認定雍正繼位毫無破綻,至少在隆科多單獨受詔這一點上,就疑點重重。而彼時的十四阿哥領兵在外,無力申辯,也無法驗證,只能看著哥哥登上皇位。

雍正繼位之初,出於收攬人心的目的,對弟弟們尚且留些情面,待皇位穩固,立馬啟動清洗。

這其中,八阿哥受到了莫大的侮辱,妻子兒子都受到株連,最終於雍正四年逝世;三阿哥由於只是在早期參與奪嫡,所以只是被雍正皇帝“發配”去守護康熙陵墓,逝世於雍正十二年;九阿哥與十阿哥因為是八阿哥的堅定支持者,不可避免遭到雍正皇帝清算,九阿哥在雍正繼位不久就死於大牢之中,坊間傳聞他是被雍正毒死的,而十阿哥雖然遭到囚禁,但他一直活到雍正去世以後,乾隆恢復了他的自由,無奈年事以高,不久病逝。

十三阿哥是雍正皇帝的“死忠粉”,也是雍正一朝為數不多得以善終的大臣,早在奪嫡期間,他就堅定的站在四哥背後,雍正繼位後,對他寵幸有加,不僅加以重用,還將其封為世襲罔替的八位“鐵帽子王”,奈何天妒英才,十三阿哥於雍正八年病逝。

除此之外,五阿哥沒有參與“九龍奪嫡”,因此被封為王爺,榮華一生,逝世於雍正十年。

六阿哥早夭。

七阿哥由於當初打仗負傷,故沒有參與奪嫡,被封為親王,逝世於雍正十年。

十一阿哥死於雍正皇帝登基之前。

十二阿哥死於乾隆年間,算是高壽。另外十六阿哥、十七阿哥兩人也死於乾隆年間,算是榮華富貴取之無盡,用之不竭。

十四阿哥與老八等人糾纏不清,好在他與雍正同父同母,親哥哥不忍殺害,只是遭到囚禁監視。

從軍多年的他,身體康健,一直活到雍正去世後,乾隆繼位後,將其從圈禁中釋放出來,無奈他年事已高,無力參與政治,乾隆二十年,與家中去世。

其餘的皇子大都早折,沒能活到九子奪嫡的時期。

都是同胞骨肉兄弟,卻因為皇位而形同陌路甚至拔刀相向,這不能不說是封建皇朝畸形而變態的一面。



日慕鄉關


根據統計,康熙一共有35個兒子,15個兒子幼年夭折,9個兒子參與了皇位爭奪,剩下皇五子胤祺、皇七子胤祐、皇十五子胤禑、皇十六子胤祿、皇十七子胤禮、皇二十子胤禕、皇二十一子胤祹、皇二十一子胤禧、皇二十二子胤祜、皇二十三子胤祁和皇二十四子胤秘共11人未曾參與奪嫡。

因為他們並沒有參與奪嫡,因此並沒有在雍正登基後受到打擊壓迫,都得到善終。下面我們一一看看這11人的結局。

皇五子胤祺在雍正十年去世,雍正還特地為胤祺立碑,稱其“秉性和平”。

皇七子胤祐在雍正八年去世,曾被雍正晉封和碩淳親王。

皇十五子胤禑在雍正九年去世,先被雍正封為貝勒,派去鎮守景陵,後被封為愉郡王。

皇十六子胤祿在乾隆二十三年去世,很受雍正和乾隆兩代帝王的恩寵。

皇十七子胤禮在乾隆三年去世,在雍正元年被封為果郡王,乾隆還將雍正的第六子過繼給胤禮。

皇二十子胤禕在乾隆二十年去世,在雍正時期先封貝子,後封貝勒,再被降為輔國公。在乾隆時期,又被封為貝勒。

皇二十一子胤祹在乾隆二十八年去世,在雍正時期爵位從多羅郡王降為固山貝子,後來恢復爵位。乾隆皇帝將其封為和碩履親王,並將皇子永珹過繼給他。

皇二十一子胤禧在乾隆二十三年去世。他在雍正時期被封為貝勒,後再乾隆時期被封為慎郡王。胤禧不僅僅是郡王,還是畫家、書法家和詩人,有”賢王“之稱。

皇二十二子胤祜在乾隆九年去世,官至貝勒。

皇二十三子胤祁在乾隆五十年去世,雍正年間被封為貝勒,後因為犯事被降為貝子,乾隆時期再被降為鎮國公,後慢慢加封為郡王。

皇二十四子胤秘在乾隆三十八年去世,或許是因為年紀最小緣故,深受雍正喜愛,被封為親王。

總而言之,因為這些皇子們沒有參與皇位爭奪,不是雍正的政敵,因此才得以善終。


大腳姑娘碎碎念


康熙皇帝一生中有三十五個兒子,由於康熙皇帝在位時間很長,導致自己的這些兒子全部都是羽翼豐滿,對皇位最終的歸屬都表現出一副躍躍欲試的樣子。

其中最令人震驚的就是九龍奪嫡事件,這件事情最終因四阿哥登上皇位結束。

他對沒有參加黨爭的弟兄都是非常仁慈的,但只要當初與自己爭奪過皇位,那麼下場是很悽慘的。

大阿哥胤褆、與二阿哥胤礽剛開始爭的你死我活,不過當時二阿哥已然貴為太子,不過由於品行問題被康熙兩立兩廢,漸漸的退出了奪嫡的視野中。

不過就算其沒有登基的可能性,自己在被囚禁的地方,還自認為是太子,患了很嚴重的失心瘋,最終在雍正登上皇位後不久,病死在監獄中。

當時大阿哥自認為皇位就是自己的,別人根本沒有一點機會,此時又出了一個八阿哥胤禩,大阿哥的實力漸漸的被其蠶食,所以準備發動最後一攻定高低的時候。

不料八阿哥提前動手,在皇帝的面前告發他,私自採購武器,私養大量府兵。導致直接被下大獄。

八阿哥認為自己的位置已然穩固了,但一直深藏不露的四阿哥出來與其相爭。八阿哥剛開始對他與自己的爭鬥原本不放在眼裡,原因是當時朝廷上很多人都是支持自己的。

但有兩位重量級的大臣是支持四阿哥的,八爺黨的幾位王爺只能看著乾著急,看著四阿哥一步一步的登上皇位,最終來清算自己。

雍正是一位賞罰分明的皇帝,登上皇位後,對於曾經有過對自己不利的皇子,全部誅殺、囚禁。根本不給一點還手的機會。

但如果沒有幫助過自己,也沒有參與過奪嫡事件的皇子,他是可以讓這些人享受榮華富貴一生的。

  • 大阿哥一直被康熙囚禁,雍正並沒有對獄中的大哥下毒手,他在雍正十二年的時候病死。

  • 二阿哥也是被康熙囚禁,在雍正二年的時候病死,死因是由於自己的失心瘋。

  • 三阿哥雖然參與了黨政,當時是支持八爺的但由於其早早退出,雍正只是讓其去守護康熙的陵墓,後病死。

  • 五阿哥並沒有參加過黨政,所以被封王,後死於雍正十年,但並未受過苦。

  • 六阿哥在五歲的時候病死。

  • 七阿哥是一位統領過兵馬的王爺,不過由於打仗時期的受了重傷,無法參加奪嫡。不過讓雍正封為親王,榮華富貴一生享用不盡,死於雍正十年。

  • 八阿哥奪嫡的主要參與者之一,八爺黨的頭號首領,在雍正四年病死不過在死前受到了莫大的侮辱。


  • 九阿哥、十阿哥八爺黨的忠實擁護者,被雍正清算,全部死於監獄之中。

  • 十一阿哥並未活到雍正登基時期。

  • 十二阿哥活到了乾隆時期,到了八十歲的高齡去世。

  • 十三阿哥是唯一支持雍正的,被封鐵帽子王,世襲罔替,可惜的是在雍正八年病死。

  • 十四阿哥自成一派在雍正時期一直被囚禁,乾隆時期被釋放,不久後病死。

  • 十五阿哥被派到景陵,死於雍正十九年。

  • 十六阿哥在乾隆三十年去世。


  • 十七阿哥在乾隆六年去世。

  • 十八阿哥於幼年去世。

  • 十九阿哥於幼年去世。

除去上文中列舉出的阿哥,剩下的大多都是乳臭未乾的孩子,並不會威脅到雍正的地位,所以都很好的活了下去。

雍正對待沒有參加當初奪嫡的兄弟,都是採取懷柔政策,都對他們不錯,總的來說就一句話:順我者昌逆我者亡。


大國布衣


康熙一生共生有35個兒子,除去英年早逝的,共有20個兒子長大成人,其中有9個參與了皇位的爭奪,故又稱“九子奪嫡”。

這九個兒子分別是:大阿哥胤禔、二阿哥胤礽、三阿哥胤祉、四阿哥胤禛、八阿哥胤禩、九阿哥胤禟、十阿哥胤䄉、十三阿哥胤祥、十四阿哥胤禵。

在這九人之中,共分為五大派系,分別是大阿哥的大爺黨,二阿哥的太子黨,三阿哥的三爺黨,四阿哥和十三阿哥的四爺黨,以及八阿哥、九阿哥、十阿哥和十四阿哥的八爺黨。

後來這五大派在爭鬥中,大爺黨、太子黨和三爺黨先後被康熙親自廢掉,其後四爺黨則戰勝八爺黨,最後四阿哥胤禛在康熙帝去世後繼承皇位,即雍正帝。



至於另外十一位沒有參與奪嫡的皇子,分別如下:

五阿哥胤祺:宜妃郭絡羅氏生,康熙四十八年晉封為和碩親王,賜號為恆親王,被康熙評價為心性甚善,為人敦厚。雍正十年去世,享年54歲。死後被雍正立立碑勒銘,稱其“秉性和平,持躬謙謹,頗具樂善之風。”

七阿哥胤祐:天生有殘疾(腳跛),所以不熱衷於政治,平日只好讀書。康熙三十七年封貝勒,四十八年三月晉淳郡王。雍正即位後,進封其為淳親王,雍正四年病逝,享年51歲。

十二阿哥胤祹:定妃生,蘇麻喇姑撫養,康熙四十八年被封為貝子。雍正登基後,進封其為多羅履郡王。後因宗人府彈劾胤裪“治事不能敬謹,請奪爵”,於是被降為固山貝子。雍正八年又恢復郡王爵,後又被進封為和碩履親王。等到乾隆即位後,他更是成為軍機處議政大臣,乾隆二十八年去世,享年78歲。



十五阿哥胤禑:康熙三十二年出生,母親為王密嬪(漢人),雍正帝四年被封貝勒,命守景陵。雍正九年去世,享年39歲。

十六阿哥胤祿:康熙三十四年出生,母親為王密嬪(漢人),雍正即位後,先後歷官正藍旗、鑲白旗、正黃旗都統。乾隆時任總理事務大臣,兼管工部事務,食親王雙俸。乾隆三十二年去世,享年73歲。

剩餘的六人,分別是十七阿哥胤禮、二十阿哥胤禕、二十一阿哥胤禧、二十二阿哥胤祜、二十三阿哥胤祁、二十四阿哥胤秘。

這六個阿哥年齡都相對較小,在康熙去世的時候,他們基本上都還不到18歲,甚至不少人連爵位都還沒封,所以都沒有參與到朝廷的權力漩渦中來。

在雍正即位後,先後都對他們進行了封賞,其所封爵位多為貝勒或貝子,後來他們在乾隆時也又陸續被提升為郡王或者親王,基本都收到乾隆皇帝的優待,後他們大都在乾隆年間去世,算得是上是善始善終。


我是趙帥鍋


康熙是中國歷史上在位時間最長的皇帝,按照古人來說68歲去世也算是高齡,據考證一生共生育皇子35位,皇女20位。在35位皇子中,序齒的只有24位,實際長大成人的僅有20位。


我們通常所說“九子奪嫡”那麼參與儲君爭奪的皇子就佔了幾乎一半。大阿哥愛新覺羅·胤禔、二阿哥胤礽(太子)、三阿哥胤祉、四阿哥胤禛、八阿哥胤禩、九阿哥胤禟、十阿哥胤誐、十三阿哥胤祥、十四阿哥胤禵。康熙生前一共兩次大封皇子,風別是康熙三十七年和康熙四十八年,從分封情況多少可以看出一絲諸皇子的地位。


皇五子:胤祺,母親郭絡羅氏就是大名鼎鼎的宜妃,康熙非常寵愛,胤祺在康熙四十八年就被封為親王,在康熙諸子中還是比較有地位的,但是他卻並未參與奪嫡,可能與他性格有關,康熙評價他“心性甚善,為人敦厚”。雍正繼位後胤祺也沒有受到打擊,雍正十年去世,諡號“溫”也比較能反應他的性格。


皇六子:胤祚,和四阿哥胤禛是一母同胞,比胤禎小一歲多,雖然序齒但是五歲夭折,沒有機會參加奪嫡。

皇七子:胤祐,母親是成妃,從記錄來看成妃的出身一般,也並不受康熙寵愛,在康熙序齒靠前的皇子的母妃中,成妃是受封最晚的。胤祐在康熙四十八年受封為多羅郡王,在諸皇子中算是中等水平。胤祐在雍正元年晉升為和碩親王,雍正八年去世。一生“敬謹小心,安分守己”。

皇十一子:胤禌,一歲夭折。

皇十二子:胤祹,母妃定妃萬琉哈氏,但是從小被蘇麻喇姑撫養,康熙四十八年被封為貝子,由於蘇麻喇姑精心教育的原因,胤祹並未介入皇位爭奪。值得一提的是胤祹是康熙諸子中最長壽的,直到乾隆二十八年,87歲高齡去世。雍正朝平平淡淡,乾隆繼位封為親王,負責管理禮部和宗人府,乾隆對其非常信任,禮遇有佳。

皇十五子:胤禑,母親為密嬪(康熙五十七年冊封),出身較低沒有資格撫養皇子,所以胤禑由德妃撫養,康熙年間沒有封爵,直到雍正四年才受封貝勒,被派去給康熙守靈,雍正八年晉封郡王,雍正九年去世。




皇十六子:胤祿,和十五阿哥一母所生,雍正元年被過繼給親王博果鐸一支,繼承親王爵,乾隆繼位初期比較受重用任總理事務大臣,食親王雙俸。乾隆三十二年七十三歲高齡去世。

皇十七子:胤禮,純裕勤妃所生,康熙一朝沒有封爵,但是由於一些影視劇,十七阿哥果郡王名聲要響亮一些。胤禮在雍正朝備受信任,先後被封為郡王,親王,對比他的出身和特殊的待遇,在“九子奪嫡”中他很可能是胤真的堅定支持者,乾隆三年去世。


皇十八子:胤祄,八歲夭折。

皇十九子:胤禝,三歲夭折。

皇二十子:胤禕,生母為襄嬪,雍正八年才被晉封為貝勒,一生主要工作是為雍正守泰陵,乾隆二十年五十歲去世。

皇二十一子:胤禧,喜好書畫,雍正十三年被封為郡王,乾隆二十三年去世。

皇二十二子:胤祜,謹嬪所生,雍正十二年封為多羅貝勒,乾隆九年病逝。

皇二十三子:胤祁,雍正八年第一次被冊封為鎮國公,雍正十三年被封多多羅貝勒,乾隆四十九年直到死前一年才獲得了郡王的虛銜,僅掛名不拿俸。

皇二十四子:胤秘,康熙序齒皇子中最小的兒子,康熙六十多歲老來得子,比乾隆還小五歲,雍正十一年和弘曆,弘晝同時被冊封為親王。乾隆三十八年去世。


大老二爺


九子奪嫡是清朝歷史非常著名的一大事件,指的是康熙皇帝的兒子們爭奪皇位的歷史事件。其實當時康熙皇帝的兒子有24個,分別為:長子胤禔、次子胤礽、三子胤祉、四子胤禛、五子胤祺、六子胤祚、七子胤祐、八子胤禩、九子胤禟、十子胤䄉、十一子胤禌、十二子胤祹、十三子胤祥、十四子胤禵、十五子胤禑、十六子胤祿、十七子胤禮、十八子胤祄、十九子胤禝、二十子胤禕、二十一子胤禧、二十二子胤祜、二十三子胤祁、二十四子胤秘。

但只有9個年齡稍長的參與了皇位的爭奪。九個兒子分別是:大阿哥愛新覺羅·胤禔、二阿哥愛新覺羅·胤礽、三阿哥愛新覺羅·胤祉、四阿哥愛新覺羅·胤禛、八阿哥愛新覺羅·胤禩、九阿哥愛新覺羅.胤禟、十阿哥愛新覺羅·胤䄉、十三阿哥愛新覺羅·胤祥、十四阿哥愛新覺羅·胤禵。最終四皇子胤禛在奪嫡爭鬥中勝出,在康熙帝去世後繼承皇位,成為雍正帝。成王敗寇,皇權爭鬥失敗後的皇子大多下場悲慘。


大阿哥胤禔終身囚禁,鬱鬱而終。

二阿哥胤礽也即曾經的“太子”,也是被雍正終身囚禁。

三阿哥胤祉被削爵。

八阿哥胤禩是雍正帝奪嫡之路上最大的競爭對手,最後下場也最慘,被雍正帝剝奪爵位,削除宗籍,並被改名“阿其那”,最終囚禁而死。

九阿哥胤禟是八爺黨,八爺黨在雍正繼位後被打壓嚴重,九阿哥胤禟在雍正稱帝后被削除宗籍,並被加以械鎖,改名塞思黑,最終在獄中被折磨而死。

十阿哥胤䄉也是八爺黨之一,最終被圈禁革爵,在八爺黨中算下場好的了。

十三阿哥胤祥是雍正帝的鐵桿,在雍正帝奪嫡之路上發揮中重要的作用,雍正繼位以後,加封胤祥為怡親王。

十四阿哥胤禵是雍正帝的親弟弟,為同一母所生,但他確實八爺黨之一。雖為親生兄弟,但他們的感情卻並不好。最後雍正帝繼位後, 可能也考慮到畢竟是親弟弟,胤禎被打發去守皇陵。


小毛哥財經


康熙是中國歷史上在位時間最長的皇帝,按照古人來說68歲去世也算是高齡,據考證一生共生育皇子35位,皇女20位。

在35位皇子中,序齒的只有24位,實際長大成人的僅有20位。

我們通常所說“九子奪嫡”那麼參與儲君爭奪的皇子就佔了幾乎一半。

大阿哥愛新覺羅·胤禔、二阿哥胤礽(太子)、三阿哥胤祉、四阿哥胤禛、八阿哥胤禩、九阿哥胤禟、十阿哥胤誐、十三阿哥胤祥、十四阿哥胤禵。

康熙生前一共兩次大封皇子,風別是康熙三十七年和康熙四十八年,從分封情況多少可以看出一絲諸皇子的地位。

皇五子:胤祺,母親郭絡羅氏就是大名鼎鼎的宜妃,康熙非常寵愛,胤祺在康熙四十八年就被封為親王,在康熙諸子中還是比較有地位的,但是他卻並未參與奪嫡,可能與他性格有關,康熙評價他“心性甚善,為人敦厚”。

雍正繼位後胤祺也沒有受到打擊,雍正十年去世,諡號“溫”也比較能反應他的性格。

皇六子:胤祚,和四阿哥胤禛是一母同胞,比胤禎小一歲多,雖然序齒但是五歲夭折,沒有機會參加奪嫡。

皇七子:胤祐,母親是成妃,從記錄來看成妃的出身一般,也並不受康熙寵愛,在康熙序齒靠前的皇子的母妃中,成妃是受封最晚的。胤祐在康熙四十八年受封為多羅郡王,在諸皇子中算是中等水平。

胤祐在雍正元年晉升為和碩親王,雍正八年去世。一生“敬謹小心,安分守己”。

皇十一子:胤禌,一歲夭折。

皇十二子:胤祹,母妃定妃萬琉哈氏,但是從小被蘇麻喇姑撫養,康熙四十八年被封為貝子,由於蘇麻喇姑精心教育的原因,胤祹並未介入皇位爭奪。

值得一提的是胤祹是康熙諸子中最長壽的,直到乾隆二十八年,87歲高齡去世。雍正朝平平淡淡,乾隆繼位封為親王,負責管理禮部和宗人府,乾隆對其非常信任,禮遇有佳。

皇十五子:胤禑,母親為密嬪(康熙五十七年冊封),出身較低沒有資格撫養皇子,所以胤禑由德妃撫養,康熙年間沒有封爵,直到雍正四年才受封貝勒,被派去給康熙守靈,雍正八年晉封郡王,雍正九年去世。

皇十六子:胤祿,和十五阿哥一母所生,雍正元年被過繼給親王博果鐸一支,繼承親王爵,乾隆繼位初期比較受重用任總理事務大臣,食親王雙俸。乾隆三十二年七十三歲高齡去世。

皇十七子:胤禮,純裕勤妃所生,康熙一朝沒有封爵,但是由於一些影視劇,十七阿哥果郡王名聲要響亮一些。

胤禮在雍正朝備受信任,先後被封為郡王,親王,對比他的出身和特殊的待遇,在“九子奪嫡”中他很可能是胤真的堅定支持者,乾隆三年去世。

皇十八子:胤祄,八歲夭折。

皇十九子:胤禝,三歲夭折。

皇二十子:胤禕,生母為襄嬪,雍正八年才被晉封為貝勒,一生主要工作是為雍正守泰陵,乾隆二十年五十歲去世。

皇二十一子:胤禧,喜好書畫,雍正十三年被封為郡王,乾隆二十三年去世。

皇二十二子:胤祜,謹嬪所生,雍正十二年封為多羅貝勒,乾隆九年病逝。

皇二十三子:胤祁,雍正八年第一次被冊封為鎮國公,雍正十三年被封多多羅貝勒,乾隆四十九年直到死前一年才獲得了郡王的虛銜,僅掛名不拿俸。

皇二十四子:胤秘,康熙序齒皇子中最小的兒子,康熙六十多歲老來得子,比乾隆還小五歲,雍正十一年和弘曆,弘晝同時被冊封為親王。乾隆三十八年去世。


一點點歷史



康熙朝諸子爭位也是有章可循的,當然,在康熙六十一年還沒成年的自動就出局了,這就不消說了。


首先,漢妃所出的阿哥都不會被康熙帝考慮。


比如康熙帝十五子胤禑、十六子胤祿母親是漢妃王氏,所以他們兩人其實就自動告別皇位爭奪了,康熙帝在這方面也非常注意。


比如順懿密妃王氏,她於康熙二十九年就入宮了,三十二年就生下了胤禑、三十四年又生下胤祿,更為關鍵的是她在康熙四十年又生下了十八阿哥胤祄,從她生育記錄也能看出她確實深得康熙帝的喜愛,而且十八阿哥胤祄夭折的時候,康熙帝悲痛欲絕,並且遷怒於當時太子胤礽,甚至成了日後胤礽被廢罪狀之一。


可即便康熙帝如此鐘意王氏,但是一直到康熙五十七年十二月才冊封王氏為密嬪。


而“嬪”在清室後宮制度裡屬於第五等級,相當於外命婦中的郡王妃。王氏給康熙帝生了三個孩子,其中一個還是康熙帝鍾愛的十八阿哥,可是康熙帝對王氏名分的給予是非常吝嗇的,由此可見康熙帝對漢妃控制之嚴格。


既然康熙帝對漢妃控制都這麼嚴格,漢妃生的孩子自然也自動出局了。


其次就是生母卑賤,且生母品級不高的阿哥也是被排除在外的。


比如康熙帝十二子愛新覺羅·胤祹,他的生母雖然是滿人,但是由於他母親萬琉哈氏出自正黃旗包衣人家,所以他也等於是被排除在皇位繼承人之外了。



康熙帝在這方面真的很像唐太宗李世民,他一方面把漂亮女性納入自己後宮,但是另一方面又特別挑剔這些女性的出身,凡是出身寒微的,康熙帝是特別看不上。


如萬琉哈氏是康熙二十四年生下十二阿哥的,可是她一直等到康熙五十七年才被康熙帝冊封為定嬪,當時她已經58歲了。


當然,看到這裡有人會說康熙帝第八子胤禩的生母衛氏也是包衣出身,為什麼八阿哥就可以爭奪皇位?


原因主要有兩個,第一,八阿哥是被康熙後宮四妃之一的惠妃撫養的,這就使得他身份高一檔,比如雍正帝,他母親德妃雖然出身不高,但是他可是從小被康熙帝第三位皇后孝懿仁皇后撫養的,所以雍正帝可以看做是孝懿仁皇后的半子,身份自然不同。


第二個原因就是歷史上的康熙帝特別喜歡衛氏,康熙帝對他的後宮妃嬪管束很嚴格,可是唯獨對衛氏例外,還專門讓衛氏從良嬪升為良妃。


所以胤禩儘管生母出身一般,但是他和十二阿哥還是不一樣的。


第三類出局者就是有先天缺陷的。


比如康熙帝第五子愛新覺羅·胤祺,他雖然生母高貴(宜妃),但是他從小是被孝莊皇太后撫養長大的,九歲以前都不會漢語,最熟練的是蒙古話。


康熙帝當時已經在有意無意壓制科爾沁蒙古勢力在清帝國的擴張,所以是肯定不會考慮胤祺這樣親蒙古的兒子繼位的。



再比如第七子愛新覺羅·胤祐,他因為有殘疾(腳跛),所以也就自然而然喪失了皇位繼承的資格。


不過塞翁失馬焉知非福,這些沒參與皇位爭奪的皇子,除了極個別以外,大多活的很舒心。


未參與皇位爭奪康熙帝皇子結局:


皇五子胤祺,封恆親王,雍正十年去世,享年54歲。


皇七子胤祐,封淳親王,雍正八年去世,享年51歲。


皇十二子胤祹,封履親王,乾隆二十八年去世後,享年77歲。


皇十五子胤禑,封愉郡王,雍正九年去世,享年39歲。


皇十六子胤祿,出繼承澤親王碩塞之後,後改封莊親王,乾隆三十二年去世,享年73歲。


皇十七子胤禮,封果親王,乾隆三年去世,享年41歲。


皇二十子胤禕,封貝勒,乾隆二十年去世,享年50歲。


皇二十一子胤禧,封慎郡王,乾隆二十三年去世,享年48歲。


皇二十二子胤祜,封貝勒,乾隆九年去世,享年34歲。


皇二十三子胤祁,封貝勒,享受郡王待遇,乾隆五十年去世,享年73歲。


皇二十四子胤秘,封諴親王,乾隆三十八年去世,享年58歲。


蘭臺


康熙三十五子。序齒二十四子,奪嫡九子,外十五子。未序齒夭折十一子。

我們先來看看“九子奪嫡”是哪九子。

大阿哥胤禔,詛咒太子,甚至要替康熙殺掉太子,謀求儲君之位,被康熙監禁,卒於雍正十二年。因為康熙前四子皆夭折所以為皇長子。

二阿哥胤礽,太子,兩立兩廢,雍正二年,幽禁中死去。

三阿哥胤祉,歷史本來有自己的三爺黨,比如李紱,電視劇《雍正王朝》略有提及,李紱監考案發後第一個找到就是胤祉。後來自動退出。雍正登基後被髮配為康熙守陵,後來被幽禁去世。

四阿哥胤禛,九子奪嫡的最後贏家雍正皇帝。

八阿哥胤禩,九子奪嫡擁護者最多。雍正年間遭到雍正清算,被改名為阿其那,雍正四年病逝。


九阿哥胤禟,八爺黨,雍正年間被清算,又改名塞思黑,在監獄被折磨至死。

十阿哥胤俄,八爺黨,幽禁到乾隆年間被釋放,後病逝。

十三阿哥胤祥,四爺黨,鐵帽子王,雍正登基後依然殫精竭慮,輔佐雍正。雍正八年病逝。

十四阿哥胤禵,八爺黨,雍正同母弟。雍正登基後不久被圈禁,乾隆年間被釋放,後病逝。



非奪嫡夭折十一人,未序齒(沒有按年齡大小排序)

承瑞,承祜,承慶,賽音察渾,長華,長生,萬黼,胤禶,胤禹,胤禨,胤禝,胤禐11人全部於3歲以前夭折,未序齒。

其他十五子

胤祺,未參與奪嫡,為人敦厚,被封和碩親王,雍正十年病逝。

胤祚,雍正同母弟,6歲不幸夭折。

胤祐,未參與奪嫡,為人謹慎小心,被封為多羅淳親王,電視劇《雍正王朝》四大鐵帽子王逼宮都羅的原型可能就是他。

胤禌,11歲病逝。

胤祹,和碩親王,乾隆二十八年病逝,一生起起落落,確是78歲高齡去世。

胤禑,未參與奪嫡卻備受康熙喜愛。雍正年間被派去給康熙守景陵。電視劇《雍正王朝》守景陵史實來源於這裡。雍正四年去世。

胤祿,比較低調,繼承和碩靖親王爵位,乾隆三十二年去世,73歲。

胤禮,因《甄嬛傳》大火,果郡王。乾隆元年去世。


胤祄,8歲病逝。

胤禕,乾隆二十年去世,心中對雍正不滿而不敢言,多次稱病抗旨,所以爵位最高貝勒,甚至被降為輔國公。雍正死後被乾隆派去為雍正守陵。

胤禧,不喜政事,醉心詩詞書畫,略有建樹,乾隆二十三病逝。

胤祜,九子奪嫡時還是個娃娃,乾隆九年三十二歲去世。

胤祁,一生低調,被雍正封鎮國公,乾隆五十年去世,73歲。


胤秘,序齒二十四子,最小的一位。對於最小的弟弟和最小的叔叔,雍正,乾隆都沒有為難。他乾隆三十八年去世,和碩諴親王。


紅雨說歷史


康熙,八歲登基,14歲執政,傳奇的一生,除鰲拜,平三藩,平葛爾丹,修漕運,整吏治,六下江南,做了61年的皇帝,是中國歷史上在位時間最長的皇帝,一生育有35個兒子,但成年序齒的只有24個,因為在位時間長、導致康熙晚年皇子們都已經氣候,自成一派,發生九子掙帝。

康熙兒子們的最後結局

兒子(35人)

皇子:承瑞,2歲殤,未序齒。

皇子:承祜,2歲殤,未序齒。

皇子:承慶,1歲殤,未序齒。

皇子:賽音察渾,2歲殤,未序齒

皇長子:胤禔,原名保清,直郡王,後降為貝子品級

皇子:長華,旋殤,未序齒。

皇次子:胤礽,原名保成,皇太子,後被廢。諡曰密,為理密親王

皇子:長生,2歲殤,未序齒。

皇子:萬黼,4歲殤,未序齒。

皇三子:胤祉,誠郡王,諡曰隱,為誠隱郡王。

皇四子:胤禛,康熙三十七年封貝勒,康熙四十八年晉雍親王,康熙六十一年即位,即雍正帝。

皇子:胤禶,1歲殤,未序齒。

皇五子:胤祺,恆親王,諡曰溫,為恆溫親王。

皇六子:胤祚,幼殤。

皇七子:胤祐,淳親王,諡曰度,為淳度親王。

皇八子:胤禩,廉親王。

皇九子:胤禟,固山貝子。

皇十子:胤䄉,初封敦郡王,雍正時革爵圈禁,乾隆帝即位後釋放,授輔國公品級。

皇子:胤䄔,1歲殤,未序齒。

皇十一子:胤禌,1歲殤,無諡號。

皇十二子:胤祹,履親王,諡曰懿,為履懿親王。

皇十三子:胤祥,怡親王,諡曰賢,為怡賢親王。

皇十四子:胤禵,恂郡王,諡曰勤,為恂勤郡王。

皇子:胤禨,2個月殤,未序齒。

皇十五子:胤禑,愉郡王,諡曰恪,為愉恪郡王。

皇十六子:胤祿,出繼承澤親王碩塞之後,後改封莊親王,諡曰恪,為莊恪親王。

皇十七子:胤禮,果親王,諡曰毅,為果毅親王。

皇十八子:胤祄,8歲殤,無諡號。

皇十九子:胤禝,3歲殤,無諡號。

皇二十子:胤禕,貝勒,諡曰簡靖,為簡靖貝勒。

皇二十一子:胤禧,慎郡王,諡曰靖,為慎靖郡王。

皇二十二子:胤祜,恭貝勒,諡曰勤,為恭勤貝勒。

皇二十三子:胤祁,郡王品級誠貝勒。

皇二十四子:胤秘,諴親王,諡曰恪,為諴恪親王。

1、皇長子胤禔 康熙十一年(1672年)生。母惠妃納拉氏。據傳教士白晉說:“皇上特別寵愛這個皇子,這個皇子確實很可愛。他是個美男子,才華橫溢,並具有其他種種美德。”由於他在皇子中年齡居長,替乃父作事最多。征討葛爾丹時,康熙任命裕親王福全為撫遠大將軍,19歲的胤禔從徵,任副將軍,參與指揮戰事。還銜命祭華山,管理永定河工程。26歲,被封為直郡王。十年後因爭儲位,謀害太子,被康熙革王爵,監禁,雍正12年卒。 大阿哥胤禔,在太子廢立中得罪皇父,被奪封爵,幽於府第。康熙帝派貝勒延壽等輪番監守,並嚴諭:疏忽者,當族誅。胤禔已成為一隻不再見天日的死老虎。雍正十二年(1734年)死,以貝子禮殯葬。

2、皇二子胤礽 二阿哥即廢太子胤礽,被禁錮在鹹安宮。雍正仍不放心,一方面封其為理郡王,另一方面又命在山西祁縣鄭家莊蓋房駐兵,將胤移居幽禁。雍正二年(1724年),胤礽死去。

3、皇三子胤祉 三阿哥胤祉,本不太熱心皇儲,一門心思編書,但也受到牽連。雍正即位後,以“胤祉與太子素親睦”為由,命“胤祉守護景陵”,發配到遵化為康熙守陵。胤祉心裡不高興,免不了私下發些牢騷。雍正知道後,乾脆將胤祉奪爵,幽禁於景山永安亭。雍正十年(1732年),胤祉死。

4、皇四子胤禛 生於康熙十七年(1678年)。母孝恭仁皇后。康熙親征葛爾丹時,胤禛奉命掌管正紅旗大營。20歲,被封為貝勒,31歲,晉雍親王。康熙駕崩,胤禛即位,為雍正帝。 5、皇五子胤祺 康熙帝親征噶爾丹時,胤祺曾領正黃旗大營,後被封為恆親王。胤祺沒有結黨,也沒有爭儲。雍正即位後,藉故削其子的封爵。雍正十年(1732年),胤祺死。

6、皇六子胤祚 康熙十九年(1680年)生。母孝恭仁皇后。康熙二十四年夭折。

7、皇七子胤佑 康熙十九年(1680年)生。母成妃戴佳氏。康熙誇他:“心好,舉止和藹可親。”康熙親征葛爾丹時,命胤佑領鑲黃旗大營。18歲,被封為貝勒;29歲,晉淳郡王。八年,卒。

8、皇八子原封廉親王胤禩 康熙二十年(1681年)生。母良妃衛氏。少時為胤禔母惠妃撫養。諸臣奏稱其賢,康熙的哥哥裕親王也在皇帝面前誇他“心性好,不務矜誇”。康熙自然喜愛,17歲,即被封為貝勒。後署內務府總管事。因爭儲位被奪貝勒,並受拘禁。胤礽獲釋,胤禩復為貝勒。雍正即位,為穩定其情緒,命總理事務,進封廉親王,授理藩院尚書。元年,命辦理工部事務。四年,雍正以其結黨妄行等罪削其王爵,圈禁,並削宗籍,更名為阿其那。同年,死。

9、皇九子胤禟 生於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母宜妃郭絡羅氏。26歲,被封為貝子。雍正即位後,命其出駐西寧。後以其違法肆行,與胤禩等結黨營私為由,於雍正三年奪爵,幽禁。四年,削宗籍,令改名塞思黑。同年,卒。

10、皇十子胤䄉 康熙四十八年十月,封敦郡王。五十七年,命辦理正黃旗滿洲、蒙古、漢軍三旗事。胤䄉與胤禟、胤昷皆黨附胤禩,為世宗所惡。雍正元年,澤卜尊丹巴胡土克圖詣京師,謁聖祖梓宮,俄病卒,上遣送靈龕還喀爾喀,命胤䄉齎印冊賜奠。胤䄉託疾不行,旋稱有旨召還,居張家口。復私行禳禱,疏文內連書“雍正新君”,為上所知,斥為不敬。兵部劾奏,命胤禩議其罪。四月,奪爵,逮京師拘禁。乾隆二年,高宗命釋之,封輔國公。六年,卒,詔用貝子品級祭葬。

11、皇十一子胤禌早夭。

12、皇十二子胤祹 康熙末年任鑲黃旗滿洲都統,很受重用,也很有權,但沒有結黨謀位。雍正剛即位,封胤祹為履郡王。不久,藉故將其降為“在固山貝子上行走”,就是從郡王降為比貝勒還低的貝子,且不給實爵,僅享受貝子待遇。不久,又將其降為鎮國公。乾隆即位後被晉封為履親王。這位胤較之其他兄弟氣量大,一直活到乾隆二十八年(1763年),享年78歲。

13、皇十三子胤祥 康熙二十五年(1686年)生。母敬敏皇貴妃章佳氏。康熙六十一年,雍正即位,封為怡親王,命總理戶部三庫。雍正元年,總理戶部。為人“敬謹廉潔”,雍正照例賜錢糧、官物,均辭而不受;對雍正“克盡臣弟之道”,總理事務“謹慎忠誠”,為雍正所賞識。三年,從優議敘,復加封郡王,任王於諸子中指封。後總理京畿水利,多有建樹。又辦理西北兩路軍機。八年,死。是雍正最知心、得其協助最多的兄弟。

14、皇十四子胤禵 十四弟胤禵,雖與雍正一母同胞,但因他黨同胤,又傳聞康熙臨終前命傳位“胤禎”而雍正黨篡改為“胤”,所以二人成了不共戴天的冤家兄弟。雍正即位,先是不許撫遠大將軍胤進城弔喪,又命其在遵化看守皇父的景陵,再將其父子禁錮於景山壽皇殿左右。乾隆繼位後,將其開釋。

15、皇十五子胤偶 康熙三十二年(1693年)生。母順懿密妃王氏。雍正四年,封貝勒,命守景陵。八年,封愉郡王。九年卒,諡號恪。 16、皇十六子胤祿 康熙三十四年(1695年)生。母順懿密妃王氏。因莊親王死後無嗣,雍正命他襲封。乾隆三十二年死,諡號恪。

17、皇十七子胤禮 康熙三十六年(1697年)生。母純裕勤妃陳氏。雍正元年,封果郡王,管理理藩院事。六年,晉親王。七年,奉命管工部事。八年,總理戶部三庫。十一年,授宗令,管理戶部。十二年赴泰寧,送達賴喇嘛還西藏,沿途巡閱各省駐防及綠營兵。十三年,返京,辦理苗族事務。乾隆即位,命總理事務,解宗令,管刑部。乾隆三年卒。

18、皇十八子胤衸 康熙四十年(1701年)生。母順懿密妃王氏。康熙四十七年,夭折。 19、皇十九子胤稷 康熙四十一年(1702年)生。母襄嬪高氏。康熙四十三年,夭折。

20、皇二十子胤褘 康熙四十五年(1706年)生。母襄嬪高氏。雍正四年,封貝子,八年,晉貝勒。十二年命祭陵,稱病不行,降輔國公。乾隆即位後,復封貝勒,守泰陵,二十年,死。

21、皇二十一子胤禧 康熙五十年(1711年)生。熙嬪陳氏生。立志向上,頗有文才。雍正八年,封貝子,晉貝勒。乾隆即位,晉慎郡王。乾隆二十三年死。

22、皇二十二子胤估 康熙五十年(1711年)生。母謹嬪色赫圖氏。雍正八年,封貝子;十二年,晉貝勒。乾隆八年死。

23、皇二十三子胤祁 康熙五十二年(1713年)生。靜嬪石氏生。雍正八年,封鎮國公。十三年,乾隆即位,晉貝勒,後降鎮國公。乾隆45年,復封貝子,兩年後,晉貝勒。49年加郡王銜。50年死。

24、皇二十四子胤秘 康熙五十五年(1716年)生。母穆嬪陳氏。稟性忠厚平和。有學識。雍正十一年,胤秘十七歲,封緘親王。乾隆38年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