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戰時日本10多萬軍隊佔領了越南,為何會激怒美國呢?

鶴遊煙


我是薩沙,我來回答。

日本對於東南亞,一直是虎視眈眈的。

1940年5月,德國閃電擊敗法國,6月16日法國投降,建立了維希政府。

德國人允許維希政府保持海外殖民地。

法國投降以後,法國海外殖民地一片混亂。

日本人認為這是千載難逢的機會。

當時我國購買的大量軍火物資,都先海運到越南海防港口,再通過滇越鐵路運到雲南。

日本一次為藉口,強迫法國政府中斷物資運輸。

維希政府當時已經顧不上東南亞,只得表示同意。

然而當時日本的目的並不是單純封鎖中國的軍購,還希望直接染指東南亞。

所以,日本向維希政府提出蠻橫要求,直接派兵進入河內進行堅決。

當時維希政府在越南兵力稀少,在河內的法軍只有2萬人,其中法國白人官兵只有6000多人。

海軍方面,法軍只有巡洋艦1艘,炮艦5艘,完全不是日本聯合艦隊的對手。

越南的法國空軍:有轟炸機20架、偵察機60、戰鬥機30、水上偵察機20架,共約130架。日軍戰機數量,是法軍十倍。

實際上,法軍無力阻擋日軍進入越南。

1940年6月20日,法國維希政府駐日大使安裡代表政府,同意日本的軍事監視團進駐河內。

然而日本人在外交方面,從來都是得寸進尺。

見法國人服軟,日本人有提出必須進駐5000人駐守越南北部。

法國方面表示監督不需要這麼多軍隊,不同意。

而日本人並不在同法國總督卡道爾會談。

廣西省南寧市久納誠一中將第22軍所屬中村明人中將的第5師團和臺灣旅團,已經準備方面,準備從鎮南關進入越南。

飯田祥二郎中將的近衛師團派出第1近衛旅團,準備經海上在越南的海防港登陸和進駐。

日軍準備完畢以後,不等待法國人服軟,直接攻入越南。

9月23日,日軍第5師團首先從鎮南關殺入越南北部。

法軍雖張皇失措,但仍然做出一些抵抗。

9月25日日軍攻陷越北諒山,法軍已經損失了500多人。

9月26日,日軍攻陷海防。

隨後,更多的越軍源源不斷進入越南。

日本入侵越南,大大震驚了美國。

美國早就知道,日本海軍一直奉行南進政策,也就是擊潰英美法,奪取東南亞和太平洋。

日本侵略越南,意味著日本已經開始實行南進計劃,美國受到了直接的威脅。

由此,美國的外交政策出現重大變化,放棄了對日中立的立場。

日軍佔領越南海防之後,美國立即在1940年9月26日宣佈,從10月16日開始停止向日本出售戰略物資。英國也隨之宣佈於10月18日恢復緬甸鐵路至我國雲南的交通。

1940年7月20日,財政部長亨利·摩根索和陸軍部長史汀生試圖說服政府對日進行全面石油禁運。

這個政策1年後得以實施。

1941年7月28日,當日本佔領戰領法屬印度支那時,美國宣佈對日本進行經濟制裁,凍結日本在美國內的所有財產,包括實行石油禁運。英國和荷蘭也紛紛效仿,英國切斷了婆羅洲向日本的石油供應;美國說服荷蘭東印度公司暫停向橫濱和長崎運送石油。

日本的石油依靠進口,立即出現了嚴重的軍隊生存問題。

日本只有兩個選擇,第一認慫,從中國和東南亞撤軍;第二孤注一擲,冒險和美國決戰。

傻鳥日本選擇了後者。


薩沙


方圓論壇在線

事實上二戰時期日軍入侵越南並沒有費多大的力氣。越南在二戰時期是法國的殖民地。法國被德國佔領後,法國建立了維希法國政權。而當時越南的殖民地又歸屬於維希法國政權所管理。當時日本在中國戰場陷入了僵持的階段。日本為了可以快速的擴大在中國戰場上的主動權。所以日本就想要佔領越南。切斷越南河內通往雲南的鐵路線。因為當時美國希望中國可以拖住日本侵略者的擴張速度。所以美國通過海路運輸物資補給到越南。然後再從越南以鐵路運輸方式送到中國雲南境內。為了斬斷中國獲取美國援助的線路。日本侵略者一方面佔領了廣西南部的龍州,另一方面又從龍州開始起飛轟炸鐵路。但效果都不理想。所以日本才想著從根本上解決問題佔領越南。

剛開始日本並沒有想著物理入侵越南,畢竟法國投降了德國按理說也算是軸心國的盟友了。日本要求維希法國關閉滇越鐵路,並且允許日軍進駐越南北部。在日本人的威脅和德國人的壓迫下,維希法國同意日本兩萬五千軍隊進駐越南。但雙方簽訂協議溝通已經浪費了很多時間了。日本也耐不住性子,所以直接不管不顧直接入侵了越南。越南的法國殖民軍隊被日軍打的落花流水。在不久後,由於德國的強勢介入,維希法國被迫將越南,柬埔寨,老撾劃為法國和日本的共同防衛區,從這個時候起日本人才真正算是佔領了越南。

當然了,日本人入侵越南斬斷美國援助中國物資只是一方面的原因。另一方面更重要的原因是,日本需要東南亞的能源物資來供應持續發動的戰爭。而越南就是日本進攻東南亞的突破口。由於二戰以來日本的大部分鋼鐵,石油,橡膠都是由美國所供應。日本人也不願意受制於美國,畢竟他們和美國之間的關係也並不那麼融洽。所以日本就想要開闢新的能源物資來源地。而日本人此舉也徹底的激怒了美國人。

美國人之所以支持日本發動戰爭給日本提供能源物資,目的就是要日本和蘇聯死磕。但日本不但不和蘇聯死磕。反而南下東南亞和美國搶奪東南亞的利益。這在美國人看來是不可饒恕的。一方面美國人的利益受損。另一方面美國也怕日本真正的佔領了東南亞之後會脫離美國的掌控。日本也屬於太平洋地區國家。一旦日本真正強大並且脫離了美國的控制後,對於美國絕對不是什麼好事情。所以美國在得知日本南下戰爭越南之後立刻對日本實行了制裁,並且封鎖了日本的海域斷絕了能源物資供給等。也正因為如此美國激怒了日本,美日兩國才正式開戰。

感謝閱讀。喜歡的朋友請關注轉發評論支持一下。


方圓論壇


1941年7月25日,美國突然宣佈凍結日本在美全部資產,總額大約1.31億美元,幾天後又追加制裁,再宣佈對日本實施包括石油在內的全面禁運,日美關係一下子跌入冰點。從1931年“九一八事變” 開始,十年間美國一直對日本採取“姑息養奸”的綏靖政策,為什麼一下子就想通了呢?無它,因為日本軍隊前一天開進了法屬越南。



(時任美國國務卿史汀生)

大約十年前,張學良不戰而放棄東三省的時候,他與國民政府一起都在指望西方列強的所謂“干涉和仲裁”,蔣介石也曾經請美國出面主持公道,1931年10月8日美國國務卿史汀生公開答覆說:“我們不想去探究誰是誰非,我們保持不偏不倚”。而實際上,當時的美國總統胡佛正被經濟危機搞的焦頭爛額,根本沒心思關注萬里之外的東北,更不想得罪非常大的貿易伙伴日本,他甚至認為,公開指責或者制裁日本是危險的,否則就是“給老虎扎針”一般的刺激日本。

同時,美英等西方列強也包藏禍心,暗中希望日軍侵略東北後,會進一步圖謀進攻蘇聯,這個西方因意識形態的巨大分歧而最為仇視的蘇維埃國家,是他們試圖搞垮而沒有成功的對手,“禍水北引”正是他們潛意識中的渴望,因此什麼“國聯調查團”通通歸於形式。不僅如此,到1932年底之前,美國人還賣給了日本1.8億美元的軍火。

換句話說,以美國為代表的西方各國為了賺錢,不惜間接的支持日本武裝侵略中國。

(日軍侵入越南)

蘇聯其實識破了這一層,所以也宣佈保持了所謂中立,本來作賊心虛的日本政府發現世界各大強國一律“裝死”,自此大為安心,開始放膽全部佔領東北三省,美國雖然對此表示了“異議”(注意不是抗議),但僅僅是一種外交姿態,沒有任何實質性舉措。

1937年“盧溝橋事變”爆發,日本開始全面侵略中國,戰火也燒到了美英重大利益所在的上海,蔣介石在淞滬會戰中投入重兵堅持,部分因素也是希望引起西方幹予,然而美國的表現讓國民政府大為失望。8月18日,英國曾提議將上海劃為“中立區”,由美、英、法三國共管,結果唯獨美國拒絕了,已經上臺的羅斯福對記者說:“制裁”是個可怕的字眼,言外之意,美國甚至不會對日本實行經濟制裁。



(羅斯福對日宣戰)

事實也如此,從1937年到1940年,美國出口到日本的物資總價值高達9.867億美元,其中軍用物資價值超過7億美元,佔總額的71%,日本鬼子維持戰爭一半以上的原料,從牛肉罐頭到鋼鐵石油,都是從美國獲得的。美國一船船的生鐵廢鐵運往東洋三島,在那裡製造成槍炮子彈,再用來屠殺中國軍民。

從某種意義上說,美國已經不僅僅是什麼“綏靖政策”,而是在縱容日本,甚至成為日本侵略的幫兇!

從1941年6月納粹德國進攻蘇聯開始,日本軍部一直糾結於南進或者北上的戰略選擇,7月24日,侵入我國廣西的日軍第5師團直接接到東條英機的命令,以一部兵力武裝“進入”越南,這意味著日本確定了“南進”的國策,也標誌著美國政府綏靖政策的徹底破產。小日本如此的“不懂事”,美國人很生氣,於是迅速行動並給予激烈的反應。



(宋美齡赴美求援)

然而,被美國驕慣了十年的日本軍國主義已經停不下來了,面對被激怒了的美國和卡脖子般強硬的制裁,其結果是在12月7日挑起太平洋戰爭。

血的代價讓美國人非常“事後諸葛亮”,1947年,那個前國務卿史汀生尷尬地承認:美國在“九一八事變”中採取的政策直接導致了珍珠港事件,而羅斯福後來的反思是:“任何人都不能靠撫摸把老虎馴成小貓”。那麼問題來了,早知如此,何必當初?


度度狼gg


二戰爆發之前,美、英、法三國都奉行綏靖政策。只要軸心國不侵犯自己的利益,其他國家的利益都可以出賣。在歐洲,英法把捷克斯洛伐克出賣給了德國,以換取所謂的和平;在亞洲,英美把中國出賣給了日本,也企圖換取所謂的和平。不過當德國打敗了法國之後,這個失敗的綏靖政策也就自然而然的宣告破產了。

法國投降之前,德國已和日本結盟,當時美國非常擔心日本會侵略東南亞,傷害到自己在菲律賓的利益(英國也一樣)。因此,美國對日本劃了一條紅線:你在中國如何的折騰,蹂躪禍害中國人,我都會不管,但你只要敢入侵東南亞,我就要制裁你。



對於美國的這道紅線,日本是清楚的。因為日本在中國戰場的資源消耗,如石油、鋼鐵等資源,都要從美國進口。如果美國掐斷了資源出口,日本將會無法繼續侵華戰爭。可是日本最終還是觸犯了美國的底線,把魔爪伸向了法屬越南殖民地。

這又是為什麼呢?其實原因很簡單,只不過很多媚外的中國人不願意相信。

因為,日本入侵東南亞之前,日軍在中國戰場乾的淨是賠本的買賣。侵略中國不僅沒讓日本得利,反而拖垮了日本的經濟。

當初日本侵略中國的目的,是為了搶奪資源和緩解國內壓力。但是打了四年半,日軍始終吞併不了整個中國。一方面,蘇聯在北方牽制了日軍的一部分兵力;另一方面,國民政府的抵抗意志也很頑強,堅決不投降。這就讓日本很難堪了。

並且更讓日本高層頭疼的是,中國沒有日軍所需的石油、橡膠等戰略物資。而像煤炭和糧食這類物資,朝鮮和東四省也有,根本不需要從關內掠奪。日軍侵華的開銷和日軍從中國關內掠奪的收入,完全不成正比。


這就好比前些年,美軍打塔利班。一枚報價百萬美元的導彈,炸在一頂僅值十美元的破爛帳篷上。從經濟角度來說,美國就算打贏了塔利班,最後也是血虧。(事實也證明美國在阿富汗虧慘了)

如果繼續打,就要砸更多的人錢進去。可是日本沒錢了,打不下去。假設日軍一年的軍費是一百億,從中國的關內只能搜刮出五十億。相當於每年在中國戰場倒虧五十億,這誰能受得了?



面對這種越打越窮的局面,日本從中國戰場抽身是必然的選擇。但是日本具體要怎麼從中國抽身呢?當時有兩個選擇:

選擇一:及時止損,就像後來尼克松果斷撤出南越一樣,放棄中國關內的佔領區,退回到東四省。

選擇二:繼續擴大戰爭,選擇與蘇聯或者英美開戰。直接去搶英美控制的東南亞,緩解燃眉之急。

如果現在就此休戰,停止侵華戰爭,倒是可以及時止損,保存實力。並且,英美也不會有什麼意見。因為日本吞併朝鮮和中國東四省,正好與蘇聯接壤,可以作為美國與蘇聯之間的天然屏障。而對於日本來說,這三個地區加在一起,要人口有人口,要資源有資源,要糧食有糧食,要什麼有什麼。然後再通過對中國軍閥的扶持和控制,讓中國人自己打內戰,把中國內地分裂成數個國家。

這樣一來,中國就完了。幾百年都可能無法再崛起。


可是,這麼一條以退為進之計,日本國內的少壯派卻不會答應。畢竟日軍在中國關內打了四年半,死傷了那麼多人,現在就這麼停戰,換誰也是無法接受的。如果讓少壯派再派人去刺殺幾個主張停戰的首相,也不是不可能的。

第一條行不通,於是乎,日本就只能選擇繼續擴大戰爭。把目標瞄準在蘇聯或者英、美的身上。需要強調的是,日本高層當年的南進和北上之爭,其實就是這種想要擴大戰爭規模,但又不知道對誰下手的表現。

當時,力主北上對蘇聯開戰的石原莞爾把話說的很透。他認為日本能夠侵華,是因為英美默認不表態,英美兩國認為當時的中國太窮,沒有戰略合作的價值。英美把中國視為亞洲的捷克,一心想犧牲中國的利益,以此換取日本北上攻擊蘇聯。這就如英法在歐洲犧牲捷克、波蘭的利益,把德國禍水東引蘇聯是一樣的。

所以石原莞爾堅決反對南進,因為只要日本打蘇聯,就是向美國納投名狀。打不打的贏是一回事,但只要打了,日本就起碼不會跟英美結仇。哪怕戰後蘇聯來尋仇,英美為了遏制蘇聯擴張,也不會對日本坐視不理。但如果貿然去打英美,那就必然要死。因為蘇聯是不會保護日本的。不僅不會保護,肯定還要找機會在日本的身上踩上幾腳。這很符合俄國人侵略成性的本色。

蘇聯從日本搶走的北方四島,一直到現在都不還。美國當年死傷幾萬人拿下的沖繩群島,很早就還給日本了。兩方誰更好惹,惹誰的成本更低,這是一目瞭然的。

可是,日本高層普遍短視,不理解石原莞爾這種北上派的思路。他們更傾向於南進,因為南進可以迅速佔領資源豐富的東南亞。緩解日本的壓力。為此,日本當時也設計了一個南進的具體計劃。

按照這個計劃,日本先吞併法國和荷蘭在東南亞的殖民地(兩國都被德國滅了),暫時不刺激英美。

於是,就有了日本在1940年9月,派兵進駐越南北部的軍事行動。

可問題是,英美也不是傻子。當日本出兵強佔了法屬越南殖民地的北部後。英美就感到了唇亡齒寒。苗頭貌似不對啊!

美國人當時依據常理做出了一個推斷:日本現在敢吞併越南,下一步肯定就是吞併荷蘭在印尼的殖民地。吞併荷屬印尼之後,英國在馬來西亞和新加坡的殖民地估計也不保,再下一步是不是就該輪到自己在菲律賓的殖民地了?


基於推論,美國人認為,英法當年就是兩個大二貨!德國把波蘭吞了,這兩個二貨都不出兵彈壓,結果最後一個被滅,一個半死不活,還整天求自己出兵幫忙。現在日本侵略越南,就猶如德國吞併波蘭的翻版,這是要對自己開戰的前奏。

於是,美國就怒了。開始轉變了對日本侵略擴張的態度。一方面,口頭上警告日本,讓日本不要太過火;另一方面,逐漸削減對日本的商品出口,掐斷日本的戰爭資源。

事後也果然如美國所料。

1939年9月,德國入侵波蘭。

1940年5月,德國攻打西歐四國。

1940年9月,日本入侵越南。

1941年12月,日本偷襲珍珠港。

軸心國都是喂不飽的餓狼,對他們實行綏靖政策,必然是行不通的。就就是日本出兵侵略越南,美國會動怒的原因。



總結:日本侵略中國東北的時候,美國還勉強可以接受,但一旦入侵華北,就已經徹底打破了美國門戶開放的政策。美國人把拉丁美洲當自己的後花園,把太平洋當成自己的內湖,絕對不會允許一個在東亞形成一個過於強大的地區性大國。

中國在日本沒有侵略東南亞前,是一顆可以拋棄的棄子。當日本傷害到美國在東南亞的利益後,又是一顆要極力拉攏的盟友。咱在人家眼裡就是顆有用則用,無用則拋的棋子而已,有些人喜歡無腦認義父,人家承認你是兒子嗎?


Mer86


二戰期間,日本進攻越南,意味著日本打破了當時的亞太格局,美國的安全也將岌岌可危。事實上,在日本首次進攻越南一年以後,日本偷襲了珍珠港。

在日本進攻越南以前,日本的進攻目標一直在東亞。而在日本進攻東亞的這一段時間,大洋彼岸的美國一直在作壁上觀,不僅沒有對日本進行阻止,反而為日本提供戰爭所必須的能源物資。也正是在美國的幫助下,日本對東亞的進攻才會如此順利。否則,地狹人稠且資源睏乏的日本,是難以支撐一場曠古未有的戰爭的。



美國支持日本,只是想借機撈一筆戰爭錢,獲取鉅額的經濟利益。然而,隨著日本的節節推進,日本對美國的利益反過來造成了巨大的衝擊。尤其是進攻越南,幾乎可以看做日本戰略調整的轉折點。因為日本向越南的進攻,標誌著日本的進攻區域將不再侷限於東亞,而是將向東南亞、南亞,甚至是太平洋地區轉移。


一旦日本的野心得逞,那麼不僅是歐洲國家的殖民地將大範圍喪失,美國的安全空間也將受到壓縮。並且,日本向越南進兵,標誌著日本與德國瓜分世界的傾向已經非常明顯。此時,美國自然也難以獨善其身了。可以說,日本進攻越南,意味著局勢發展已經完全失控了。

因此,日本進攻越南以後,美國很快終止了對日本進行能源供應,開始逐步對日本進行封鎖制裁。只不過,這個時候的日本已經不容易遏制了。在此後的一年時間裡,日本快速席捲東南亞,並很快染指美國。美國的綏靖主義,徹底破產了。


蘇綻


首先在二戰期間,法國迅速戰敗,納粹政府在法國的基礎上建立了傀儡政權“維希政府”,法國投降以後他的殖民地“越南”,就陷入了混亂的局面。

日本看準了此次機會,當時抗日戰爭已經進入到了相持的階段,當時我國獲取外國的援助通道,是由海運運到西貢(現在的胡志明市)再裝上鐵路運往雲南。日軍很快的就發現了。出動空軍轟炸,但是效果甚微。

日本藉此為藉口要求法國的“維希政府”關閉鐵路,並要求日軍進駐。在日本的軍事壓力下,法國被迫答應。就在雙方已經達成協議時。

日軍的第5師團的3萬名日軍在中村明人中將指揮下突然越過中越邊界,兵分三路向越北軍事重鎮諒山殺來。此時法國殖民當局手上能用的兵力只有5000人。

於9月25日攻佔諒山,打開了通往河內的大門。同時,日本軍艦也抵達東京灣,並且在9月26日展開兩棲登陸,4500名日軍一舉拿下海防。

在日本沒進攻前,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對日本採取的“綏靖政策”這主要來源於一戰時期美國悶聲發大財兩面倒賣物資賺錢,成為了頭號強國。

日本入侵越南,美國坐不住。首先東南亞的印尼是荷蘭的殖民地,馬來西亞文萊新加坡是英國的殖民地,菲律賓是美國的殖民地,日軍的行動已經開始威脅到他們的殖民地安全。

美國也是輿論譁然,之前光榮孤立的輿論開始消退

羅斯福趁機宣佈對日本實行貿易禁運,條件是“退出中國”這種條件日本肯定不會同意,但是日本最急需的石油,美國禁了,而日本大多數的石油來源於美國,日本的石油儲備只有160天,160天一到,日本的海陸空軍就要趴窩了。這個時候日本人決定背水一戰“奇襲珍珠港”,就是這個決定促使了美國加入二戰,第二次世界大戰天枰開始傾斜。


鵬鵬鵬膨脹


日本越南之間的關係其實並沒什麼特別密切,2000多年來都比較少接觸。

只是二戰前後才逐漸有了更多接觸。

之前沒怎麼太多接觸,主要是和兩國地理環境有很大關係。

日本是一個海洋國家,越南基本是一個陸地國家,不同的地理形態,對他們的經濟發展乃至國際安全都帶來了不同的效應。

其實要看地理位置好壞,主要是看鄰居。

如果鄰里關係處的好,即使地理位置不太好,但是也能最大化的實現國家利益。如果鄰里關係差,地理位置對國家利益就起不到決定作用。

日本的地理位置算是孤懸海外的島國,而且長期遠離世界中心,也就是歐洲地區。這對日本安全極有好處。

先說個歷史與現實,可能很多人都沒有意識到,日本是全球主要國家裡,2000多年來沒有和外族打過仗,乃至被佔領全境或者統治的國家。

比如,美國當年被英國殖民,法國和德國幾十年內被佔領好幾次,俄羅斯也被蒙古人佔領過。英國也是少有沒被外族佔領統治的國家,它和日本一樣,有著島國的天然優勢。

當然不是說沒人想佔領日本。

一是因為很長時間以來,歐洲人都不知道有個叫日本的國家,當然談不上佔領。

二是800多年前蒙古人其實也要佔領日本,無奈蒙古不善水戰,乘坐戰船出海東渡日本時,被一陣陣的狂風把船隻刮翻,因此日本倖免於難。

日本人迷信啊,就說這股風是“神風”,於是二戰期間日本的神風特攻隊就以此命名了。只不過該特工隊的威力比“神風”大多了,甚至從事自殺式襲擊。

所以,日本人長期以來就認為自己的地理位置不錯,才能安穩發展2000多年封建制度,直到美國人在1853年敲開了日本的大門。

因為美國也算是太平洋國家,對面就是日本了。所以這也是日本地理位置悖論的一個例子。

越南和日本相比,其實被入侵的次數很多,著名的越戰以及之前法國入侵,使得越南在二戰後還打了近30年的戰爭。

甚至上個世紀70-80年代越南和柬埔寨等鄰居也發生過沖突。

也就是說二戰結束到冷戰結束這50年裡,越南真正和平的時光,也就10幾年。

越南不只是和法國和美國打,在二戰時,日本於1940年就入侵了越南。

當時的日本想趁著一切可能的機會掠奪戰爭資源,畢竟日本的目的是要以日本為中心建立一個所謂的共榮圈,越南也是這個圈子的一部分。

所以既要對越南進行懷柔通知,也要對越南的物資進行掠奪,以支持未來對美國的戰爭。

美國人當然看得清楚,雖然珍珠港事件還沒爆發,美日矛盾還沒完全表面化,但兩國已經互相敵視了。

在此背景下美國當然對日本的侵略非常警惕,當然知道這一切都是日本在為打擊美國做準備。

以至於二戰期間美國還曾經幫助越南空襲日本。

但是戰後美國和越南缺乏共同利益,相反,美國和日本共同利益越來越多。這就是國際關係的現實。

剛才說了二戰後越南基本上處於戰火中。

而二戰後,日本則毫無戰火。

當然這並不全是地理位置的功勞,但越南周邊的環境顯然是一個誘因。而日本之所以安全,是因為四周全是海洋,就算想打仗,也並不容易。

這就是日本本土幾千年來只有二戰後期被盟軍轟炸過,這是日本很多古蹟能保持1000多年沒有損壞的根本原因之一。

即使美國佔領日本後也沒有對其進行大規模的破壞,就算二戰期間轟炸,也儘量避開古城。

從這點講,日本應該感謝美國。


木春山談天下


當時的越南是屬於法屬印度支那的一部分,是法國的殖民地,也就是說歸當時的法國維希政府管轄,早在1940年日軍就已經進駐了法屬印度支那的北部用以封鎖中國,隨著1941年日軍對法屬印度支那南部的進駐,英、美、荷立刻宣佈了對日本進行資產凍結,日本完全喪失了液體燃料的來源,最終導致日軍同美國開戰。日軍這一行動被日本戰史評論為“決定命運的一步”。


當時法屬印度支那主要給日本供應大米、橡膠、錫等資源,不過由於法國戴高樂政府以及當地華僑的策動,日本從法屬印度支那獲取的資源越來越少,同時日本同荷屬印度支那的談判也以破裂告終,日本認為自己正面臨著美、英、中、荷的聯合包圍陣勢,想打破這種封鎖,但是日本又想避免同英、美的直接衝突,於是採取了一個自認為比較謹慎的防禦型策略,那就是先拿法屬印度支那開刀,這裡屬於法國維希政府,而維希政府已經是德國的附庸,日本可以通過德國的關係來迫使維希政府同意,日本當局認為此舉比較溫和,不會引起英、美的激烈反應。


然而事實並不如日本所想象的那樣,英、美認為日本對法屬印度支那南部的軍事佔領顯然是在針對他們,認為這是日軍即將入侵新加坡、荷屬東印度的第一步,認為日本的戰爭機器已經開動,遂全面同日本斷絕了經濟開往,日本同日元集團以外地區的貿易被斷絕,日本將失去包括石油、橡膠在內的重要戰略資源的來源,英美希望通過嚴厲的封鎖來迫使日本屈服,放棄其侵略的政策。

日本當局確實沒有意識到進駐行動會遭到英美如此激烈的反應,這一在日本看來是防禦性的部署被英美視為了入侵行動的前奏,這也是為何美國會有激烈反應的原因。


戰略論


日本打中國,美國依舊賣其“軍火”,日本打越南,美國卻立馬翻臉

縱觀整個二戰歷史,美國人在前期的行為其實仔細翻閱,對於我們中國老百姓來說,可謂是“無恥至極”,它打著所謂的自由貿易的旗號,向日本大量輸送用於戰爭的物資。

1937年7月7日日本駐紮在東三省的軍隊,決定進一步加大他們在中國的利益,於是一手炮製了一個“日本兵失蹤事件”,向中國守軍鎮守的“宛平城”發起了猛攻。

撕掉自己蠶食中國的面具,露出了全面侵略中國的獠牙,雖然中國守軍第29軍奮勇抵抗,但無奈此時此刻的中國國力,較日本是“天差地別”,29日北平淪陷,30日天津失守,中國至此陷入了為不亡國的民族求生之戰。

而就在這中國人民痛苦的1937年,美國依舊和日本維持著高密度的交易,1937年日本進口的軍事原料這類商品中,來自美國的商品佔到了54.4%,且還呈現著上升的狀態,1938年更是達到了56%。

再把時間拉長一點,在日本全面侵華和日本偷襲珍珠港之間的1937-1939年,美國對日出口的70%以上是軍用物資和戰略原料,總額達5.1億美元。

從上面的紙面數據,我們不難看出說美國是日本早期侵略中國的幫兇,一點都不過分,雖然美國一直堅持當時的行為是正常的國際貿易,沒有正義和非正義之分。

然而更氣人的是,不是美國在日本侵略中國之時,依舊持續為其輸送戰爭物資。而是美國在對待同樣一件事時,做差別處理方式。

1940年中國抗戰進入相持階段,日本三個月滅亡中國美夢早已破滅,剩下的就是在中國人民組成的汪洋大海中不停的掙扎,用二戰之後的術語說就是“深陷泥潭不可自拔”。

但是雖然日本的攻勢弱了,其滅亡中國的心依舊沒有消失,在拿下廣西南部的龍州之後,為了扼殺國際社會經過越南對中國的物資援助,日本將兵鋒指向了越南。

由於當時越南的法國駐軍,其宗主奉的是法國的維希政府,一個被納粹黨控制的傀儡政權,而日本又是納粹的盟友,所以當日本示意要控制越南之時,越南當地法國駐軍是同意了日本兵入駐越南北部。

面對日本兵的行為,在太平洋東部的美國由於有殖民地菲律賓在中南半島,選擇了跟日本進行談判,要求日本不能侵犯中南半島,這是美國以及歐洲大國們的牌桌,日本暫時沒有入局的可能。

但是日本用實際行動告訴了美國自己不幹,在談判依舊進行之時,日本相繼出兵控制了越南南部絕大部分地區,完整的成為了中南半島這座牌局趕不走的“賭客”。

對於日本這一行為,美國知道後勃然大怒,立馬凍結日本在美國的一切資產,包括石油在內禁止向日出口,並以菲律賓為中心構築防日戰線。

同時對中國加大援助的力度,希望中國可以最大限度的拖住日本人的兵力。至此美國和日本陷入翻臉狀態,此後日本偷襲珍珠港,挑起對美戰爭,就是因為這次事件中,美國搞禁運,使日本戰爭機器陷入停滯,它不得不“賭一把”。其中最讓日本人擔憂的數據為,美國禁運前,日本總的石油燃料中,其中70%從美國進口。


袁載譽


我是雪上長留馬行處,見字如見面。

19世紀中葉以後,法國開始侵略蠶食越南,1885年,中法戰爭結束,清政府與法國簽訂了《中法新約》,放棄了對越南的宗主權,越南正式淪為法國的殖民地。

1940年5月14日,德國入侵法國,一個月後巴黎淪陷,6月22日,法國向德國求和,7月10日,法國在維希成立了以貝當為領導的傀儡政府,法國的海外殖民地均聽從維希政府的領導,同德國佔領軍合作,是維希政府的基本政策。

日本和德國同屬於軸心國陣營,法國維希政府是德國的傀儡,那麼,日本和維希政府也屬於同一陣營,可當時中國並沒向德國宣戰,甚至沒向日本宣戰,中國從海外進口的物資和軍火仍源源不斷地由滇越鐵路運到雲南,所以,日本必須佔領越南,控制和阻斷滇越鐵路的運輸。


佔領整個中國是日本的即定方針,但這不符合美國在東亞的利益,說白了不想讓日本獨吞中國市場,由於美國國內的“孤立主義”思潮盛行,歐州戰爭也已爆發,美國的戰略重心在歐州,無睱顧及日本的侵略行為,所以,對日本只停留在口頭上的警告,並沒中斷同日本的貿易,但同時和中國的貿易也在進行,還有同情中國的民間援助。

由於中國有海外的軍火和物資供應,到了1940年,抗日戰爭進入了相持階段,日本一時半會無法使重慶政府投降,掐死中國的海外運輸線成為日本迫使中國投降的首選,當時還能進入中國的運輸線有兩條,一條是滇緬公路,另一條就是滇越鐵路。緬甸是英國的殖民地,佔領緬甸就要和英國開戰,所以,日本先選擇了佔領越南。



當10萬日軍佔領越南後,日本的目的已暴露無遺了,就是要佔領整個中國,對美國的警告根本不屑一顧,所以,美國被激怒了,中斷了同日本的貿易,禁止向日本出口鋼鐵、橡膠、石油等戰略物資,同時加大了對中國的援助。日本的戰略物資是個嚴重依賴進口的國家,雖然具有工業生產能力,但沒有原料一切都是白搭,這無異於釜底抽薪,使日本的侵略戰爭無法進行下去,這就有了後來的日本偷襲美國的珍珠港,為的是到東南亞找原材料去的。


謝謝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