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想到高句麗遺民也能成為盛世大唐的出色將軍,為大唐開疆拓土!


沒想到高句麗遺民也能成為盛世大唐的出色將軍,為大唐開疆拓土!


唐朝是一個大開大合時代,是一個尚武尚志的時代,眾觀大唐一朝名將輩出,僅兩《唐書》所載的“蕃將”就達數千人之多,記載的民族也達到數十個。有名的“蕃將”一抓一大把,今天就專門介紹一位最有名的高句麗移民將領——高仙芝,以及高仙芝一生的主要戰績。

沒想到高句麗遺民也能成為盛世大唐的出色將軍,為大唐開疆拓土!


新舊《唐書》中,高仙芝都有傳記記載,大體相同。由記載可知,高仙芝是高麗人,其父名舍雞。至於再往前的先世就難以考證了,有史學家分析高仙芝家族可能是高句麗王室的一支,也有學者認為他家是高句麗將門貴族。其出生年沒有記載,卒年為755年,也就是安史之亂爆發後不久。有學者分析,高仙芝之父高舍雞家族落腳到河西地區,併成為四鎮十將之一,是經歷了非常曲折的經歷的。公元 668 年,高句麗被滅後,唐軍將部分高句麗人向內地遷移。但到公元677年時,唐朝冊封高藏為遼東都督,封朝鮮郡王,“先編僑內州者皆原遣”,也就是說,因為這個政治事件,又將先前內遷的一些高句麗人進行了回遷。高舍雞的先人很可能在此次回遷隊伍的行列中。曲折的是,後來高藏謀反,唐朝再次“廝其人於河南、隴右”,應該就在此時,高舍雞家族被遷到了隴右。

沒想到高句麗遺民也能成為盛世大唐的出色將軍,為大唐開疆拓土!


所以高仙芝應該是土生土長的隴右人,他從20歲起便跟隨父親在安西從軍。據史載,高仙芝儀表俊美,且武藝高強善騎射。承蒙父蔭,被授以遊擊將軍職(從五品上武散官),後隨父在安西都護府,以良好的將佐之才而受到提拔,成為與父親“同班而列”的將軍。

高仙芝從軍後,久經沙場屢立戰功,其一生經歷大小戰鬥無數,其中最重要、最著名的當屬以下四場戰爭:

沒想到高句麗遺民也能成為盛世大唐的出色將軍,為大唐開疆拓土!


第一,遠征小勃律國。小勃律國是位於現在克什米爾吉爾吉特地區的一個西域小國,另外還有一個大勃律國,位於現在克什米爾巴爾提斯坦地區。這兩個國家原本都是接受唐朝冊封的藩屬國。開元初年,小勃律王還入朝拜見唐玄宗,唐玄宗以其地為綏遠軍。但到開元二十八年(公元740年),野心勃勃的吐蕃開始拉攏小勃律,將吐蕃的公主下嫁給小勃律王為妻,並且當時周邊二十餘個西域小國都紛紛歸附吐蕃,不再向大唐進貢。

沒想到高句麗遺民也能成為盛世大唐的出色將軍,為大唐開疆拓土!

唐朝對這種局面自然不滿,於是派節度使田仁琬、蓋運通以及靈詧三次出兵討伐小勃律,卻基本都是無功而返。到天寶六年(公元747年),唐玄宗特命高仙芝為行營節度使率萬餘馬步軍前往討伐小勃律國。高仙芝受命後,率軍從安西都護府的龜茲城出發。一路行軍異常艱苦,翻越許多高山峻嶺,經過百餘日的跋山涉水,才於當年六月完成第一階段行軍。隨後,高仙芝兵分三路向小勃律進發:一路由疏勒守捉使趙崇玼率三千騎兵從北谷向吐蕃連雲堡進發;二路由撥換守捉使賈崇瓘統領,自赤佛堂路南下;三路由高仙芝與中使邊令誠率主力從護密國南下。三路兵馬約定於七月十三日辰時在連雲堡下會合,共擊吐蕃在中亞的陣地連雲堡。

沒想到高句麗遺民也能成為盛世大唐的出色將軍,為大唐開疆拓土!

經過縝密籌劃,高仙芝用計攻下連雲堡,繳獲戰馬千餘匹,衣資器甲數以萬計。隨後,高仙芝留邊令誠率老弱士卒3000留守連雲堡,自己則親率大軍向小勃律首府孽多城進發,又用計殺了城中五六個死心投靠吐蕃的首領,嚇得小勃律王及吐蕃公主逃入石窟躲避。高仙芝先派人迅速去斬斷唯一連接吐蕃和小勃律的一座藤橋,切斷吐蕃的支援通道。後來小勃律王被迫出來投降,至此高仙芝平定了小勃律國,並派三千唐軍駐守。此戰,使唐軍聲威大震,令拂菻、大食諸胡七十二國皆震懾降附。

第二,討伐羯師國和石國。羯師國是地處興都庫什山脈中的一個西域小國,吐蕃失去小勃律後,為繼續擴張便控制了羯師國。隨後又派軍威脅中亞細亞的西域古國吐火羅(阿富汗北部地區),這無疑是對大唐的挑戰。天寶九年(公元750年),唐玄宗派高仙芝前往征討羯師國及吐蕃軍,高仙芝越過帕米爾高原,很快就擊敗了羯師國的軍隊,俘虜了羯師國王勃特沒。三月十二日,唐朝冊立勃特沒的哥哥素迦為羯師國王。

沒想到高句麗遺民也能成為盛世大唐的出色將軍,為大唐開疆拓土!


當時由於唐玄宗好大喜功,使唐朝邊帥經常不顧大局,肆意作威作福,所以,西域也時常出現一些問題。石國是位於今烏茲別克塔什干一帶的西域小國,因地處絲綢之路,農業發達,居民又善於經商,可謂富甲西方。在唐高宗永徽年間(公元 650—655年),開始內附大唐,開元二十八年(公元740年)唐玄宗冊封石國國王為順義王。高仙芝取得一些勝利後,開始貪功膨脹,在天寶九年,他誣告石國國王“無蕃臣禮”,唐玄宗令他征討石國。小小的石國哪敢和高仙芝對抗,所以,當高仙芝大軍到來時,時任石國國王的那俱車鼻施向高仙芝請和,高仙芝卻一邊假意派人與石國談和,另一邊搞突然襲擊,一舉俘虜了石國國王及其部眾,並縱兵殺死了眾多老弱病殘。此戰,高仙芝斬獲“瑟瑟十餘斛,黃金五六橐駝,其餘口馬雜貨稱是,皆入其家。” 高仙芝從石國回軍的途中,又誣衊突騎施反叛,攻打了突騎施,俘虜了移撥可汗。這幾場戰爭,高仙芝的表現是貪功,對唐朝的大局來講不能與遠征小勃律相比。

沒想到高句麗遺民也能成為盛世大唐的出色將軍,為大唐開疆拓土!


第三,與大食的怛羅斯之戰。大食原是波斯國的一個部族名,唐代開始稱阿拉伯帝國為大食,首都在巴格達。由於高仙芝前面對石國、羯師國等西域小國的貪功冒進做法,使唐朝在西域的威望下降,搞得“西域不服”。石國雖被滅卻逃走了一位王子,他到西域諸胡中四處宣揚“高仙芝欺誘貪暴”的事,搞得各胡部紛紛驚慌,於是便在暗中聯合大食打算攻取唐朝的安西四鎮。大食當時正有擴張計劃,於是一拍即合,並做好了出兵準備。

沒想到高句麗遺民也能成為盛世大唐的出色將軍,為大唐開疆拓土!


高仙芝得到諸胡部與大食聯合的消息後,心中惴惴不安,仔細思索後,他決定先發制人,主動出擊。天寶十年(公元751年)四月,高仙芝率蕃、漢兵約3萬人西進,準備迎戰大食。唐軍西行七百餘里,來到怛羅斯城(今哈薩克斯坦共和國東南部江布爾城),遭遇大食軍。雙方激戰五日,唐軍起初並未失利,但大食軍不斷增兵,所以,唐軍中的葛羅祿部眾突然叛變,共同夾擊高仙芝,高仙芝被迫引殘兵趁夜色逃跑。此戰,“士卒死亡略盡,所餘才千餘人”。戰敗後,高仙芝被解除安西四鎮節度使,入京任右金吾大將軍,節度使一職由王正見接任。

沒想到高句麗遺民也能成為盛世大唐的出色將軍,為大唐開疆拓土!


第四,參戰安史之亂。天寶十四年(公元755年)十一月,安祿山起兵反唐,爆發安史之亂。叛亂爆發後,唐玄宗驚恐無措,急忙抽將募兵迎戰。據兩《唐書·高仙芝傳》載,玄宗以京兆牧榮王琬為元帥,高仙芝為副元帥,出討安史之亂。高仙芝東征時,監軍邊令誠曾向他建議好幾件事,高仙芝都沒有聽從,這令邊令誠懷恨在心,為其隨後被殺埋下伏筆。高仙芝退守潼關後,邊令誠入朝奏事,藉機向玄宗彙報高仙芝、封常清敗退之事,並說:“常清以賊搖眾,而仙芝棄陝地數百里,又盜減軍士糧賜。”昏頭的唐玄宗竟以邊令誠一面之詞,而下令讓邊令城去處斬高仙芝和封常清。

沒想到高句麗遺民也能成為盛世大唐的出色將軍,為大唐開疆拓土!


天寶十四年十二十八日(公元756年),邊令誠到潼關,先斬封常清,又去殺高仙芝。高仙芝辯稱:“我遇敵而退,死則宜矣。今上戴天,下履地,謂我盜減糧賜則誣也”,士卒也皆呼其冤枉,但還是被邊令城所殺。

沒想到高句麗遺民也能成為盛世大唐的出色將軍,為大唐開疆拓土!


高仙芝作為唐玄宗時比較出色的戰將,長時間鎮守西域邊疆,對穩固大唐西域的統治是有貢獻的。他臨危受命抵擋安祿山叛軍時,退守潼關,避敵鋒芒,在戰略決策上也是正確的。只可惜,將還是那些能打的將,皇帝李隆基卻早已不是那位賢明的唐明皇,在抵禦叛軍的緊要關頭,李隆基偏聽偏信,自毀長城,冤殺了兩位當時最富實戰經驗的大將,如此怎能不敗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