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不懂隋唐史,讀懂已是中年人

一、

公元624年,是創業黃金時代終結的一年。

杜伏威暴卒於長安、輔公祏兵敗江淮,天下再沒有能與李唐相抗衡的力量。

再往前推幾年的話,畫面會更精彩的:

竇建德、王世充被李世民一朝擊破,宇文化及、劉武周、羅藝終究是在沙灘上裸泳。

還有無數的英雄豪傑,成為點綴強者的炮灰。

時代大潮風起雲湧,無數創業者們白手起家,紛紛到納斯達克敲鐘上市,稱王稱帝。

當風雲急轉直下,創富神話就露出馬腳。

真是“眼見他起高樓、眼見他宴賓客、眼見他樓塌了。”“好似食盡鳥投林,落了片白茫茫真乾淨。”

時代造就英雄,也把草根創業的列車停止在624年。


少年不懂隋唐史,讀懂已是中年人

二、

彼時創業的風口,開始自14年前。

611年,隋煬帝給朝鮮人發了一條信息:“親,約麼?”朝鮮人嚇尿了,趕緊回他:“不約,叔叔我們不約。”

隋煬帝不管,召喚百萬大軍就呼啦啦去了。

我們平時幾十人的春遊都會折騰的雞飛狗跳,不是水壺沒帶就是乾糧不夠,更何況百萬人的武裝大遊行。

官員們為了拉人頭、攢糧食、完任務,把無數農民兄弟們折騰的傾家蕩產,大家心裡都憋著一把火。

舊的秩序鬆動,蘊藏著無限的可能。

山東人王薄是最早看到機會的人,他懷著對美好生活的嚮往,跌跌撞撞的擁抱時代,成立第一個吃螃蟹的人。

他號稱“知世郎”,號召大家抵抗朝廷。

緊接著是河南人翟讓創建瓦崗集團,河北人竇建德在高雞泊成立了小作坊。2年後,杜伏威和輔公祏也輟學創業。

在時代大潮的激盪下,沒有人能抵擋得住誘惑。

有能力的拉隊伍當老大,能力不足的就瞅準機會,加入一個有潛力的創業團隊,爭取拿到原始股,將來上市後變現。

這是最壞的時代,也是最好的時代。


少年不懂隋唐史,讀懂已是中年人

三、

在創業時代開始的幾年,流量很充足。

和陳勝吳廣們一樣,王薄也沒什麼大本事。

但就靠著風口的機遇和《無向遼東浪死歌》的噱頭概念,第二年,他的產品(地盤)就擁有數萬付費用戶(軍隊)。

這在舊秩序時代是不可想象的奇蹟。

發展最迅猛的是瓦崗集團,因為它的地理位置實在好。

眾所周知,河南的人口多,意味著流量足。而驅動這些流量的,卻是一種全新的模式——社交。

翟讓、王伯當、單雄信、徐世績等人,不是朋友就是老鄉,就連瓦崗集團的成員都基本上沾親帶故。

其凝聚力顯然不是其他團隊可比的,瓦崗很快就一枝獨秀。

“社交+流量”的模式,讓“瓦崗”成為最響亮的品牌、最閃耀的團隊,常年霸佔創業風雲榜上的第一名。


少年不懂隋唐史,讀懂已是中年人

而竇建德和杜伏威走的是另一條路子。

身處河北和江淮,人口紅利不足;

自己又出身貧苦,沒有社交資源。

怎麼辦呢?

他們只有靠自己的不懈努力才能白手起家,所以在他們的思維裡有一條定律:

“想要得到,唯有用力去拼。”

於是,我們就會看到一些不同於其他大佬的畫面:

竇建德用寬宏大量的作風起步,

杜伏威用親自上陣來號召三軍。

他們的團隊成員和用戶基本沒有社交關係,靠領袖魅力、產品風格再加上垂直的領域,也闖出一番天地。

當創業者們奔跑起來,兩耳生風的時候,感覺世界都是屬於他們的。


少年不懂隋唐史,讀懂已是中年人

四、

很多創業者的背後,都有一個投資人:突厥。

寧夏的白榆妄、山西的魏刀兒、劉武周、梁師都,甘肅的薛舉、李軌,東北的高開道,都是拿到突厥的天使投資,才發展起步。

在那個年頭,創業公司如果沒有得到突厥的投資,都不好意思出門跟人打招呼。

誰叫國際資本就這麼財大氣粗呢?

一時間,北方遍佈“突厥系。”

在這種形式之下,那些站在風口浪尖緊握住日月旋轉的大佬們,也必須得到突厥的投資,起碼要掛靠在突厥的名下。

背靠大樹好乘涼嘛!

竇建德、王世充、李淵......他們都是本土的創業公司,但如果不加入“突厥系”的大家庭,就會面臨腹背受敵。

來自突厥的直接打擊,和小弟們的圍攻。

在強大的國際資本面前,本土的豪傑們艱難生存。在這個大時代,誰都沒有選擇的權利,只能走一步看一步。

自由和尊嚴,那是什麼玩意?


少年不懂隋唐史,讀懂已是中年人

五、

618年左右,創業者們集中上市,收穫的季節到了。

竇建德的小作坊長大了,隨著響亮的敲鐘聲,“大夏集團”掛牌上市。眼看著股票走勢上揚,投資者紛紛跟進。

沒多久,竇建德的身價就達到幾百億。

瓦崗集團穩坐第一把交椅,看似問鼎天下指日可待。杜伏威沒有獨立上市,而是依靠在大隋的名下,被封為楚王。

曾經的泥腿子,趕上風口都上天了。

短短几年時間,就從一無所有走上人生巔峰。權勢、地位、美女,應有盡有。

成功的焦慮讓無數人蠢蠢欲動。


少年不懂隋唐史,讀懂已是中年人


617年,太原的一對父子決定創業。

經過幾年的風起雲湧,紅利基本被瓜分殆盡。不過這對父子好像不太著急,畢竟有自己的獨門秘籍。

他們是李淵和李建成、李世民。

50年前,宇文泰帶著一幫內蒙古人來到關中創業,成功以後就設立了8個柱國大將軍,他們連同地方上的門閥,一起壟斷了所有資源。

這就是陳寅恪先生說的“關隴集團。”

李淵的爺爺李虎,就是八柱國之一。

他們相互聯姻、交友、做官,幾十年來以來,他們都是親戚套親戚、朋友加朋友,手拉手把中國統一了兩次。

現在,他們決定再出江湖,重新統一中國。

這就是李淵父子的第一個背景——深度社交。


少年不懂隋唐史,讀懂已是中年人


可如果只有社交的話,還不足以和瓦崗集團競爭,人家的新任CEO李密同志也是“關隴集團”的人,憑什麼聽你的?

李淵的第二個絕活叫“線上+線下。”

他經過實地考察和聽取報告,就發現了其他人的致命弱點:口號喊的震天響,可根本不能落到實處。

比如竇建德說“為農民服務”,可他常年處於戰爭狀態,根本沒有精力考慮農民兄弟,導致假冒偽劣的東西很多。

比如瓦崗集團,“社交+流量”的路子走的很順利,卻偏偏要打造名人效應,把貴公子李密推上前臺。

堂堂的瓦崗集團成了貴公子的獨角戲,普通群眾說一萬句都不如人家一句響,心都涼透了。

比如杜伏威在衝鋒陷陣上很厲害,但格局小。

這樣一看,問題就比較簡單了。

李淵出身高貴,手中掌握著大量高質的社交人脈。摸清楚了時代脈搏,知道用戶想要的是什麼,盡力滿足他們。

還有一個“大殺器”李世民,為他開拓市場。

在別人看來紅利消失的時候,創業者李淵卻已經立於不敗之地。


少年不懂隋唐史,讀懂已是中年人


真正讓李淵勝利的是第三個秘籍——買買買。

大家出來創業,都是為了混口飯吃,能和氣生財絕對不會打打殺殺。於是李淵就開了一場發佈會:

“我們是統一天下的團隊,大家快來加入啊。”

我們在前邊說過,有能力的拉隊伍當老大,沒能力的參加創業團隊、拿原始股份。可“有能力”也分大小,對不對?

在嶺南有能力的,來長安未必算有能力。

在李淵雄厚的資源、豐富的閱歷、流暢的渠道面前,敢說自己有能力的人,實在不多。

於是周文舉、楊士林、王薄、周法明等等沒聽說過的人,都來投降了。

對李淵來說,雖然不認識這些人,但不影響雙方的交易。你信任我、我信任你,就可以達成共識,溝通的渠道就是時代打造的平臺。

想要官職的,入朝還是地方?

想要股份的,看實力給爵位。

人間自有真情在嘛。

在李氏“三板斧”的威力下,僅僅8年,大唐集團就一統天下。

由於速度快、姿勢美,所以道上人稱:燕子李三。


少年不懂隋唐史,讀懂已是中年人


六、

624年,草莽龍蛇的時代結束了。

杜伏威投降後,位居大唐的第四把交椅,地位只在李元吉之下。在他的心目中,35歲前退休的夢想實現了。

可他的小夥伴輔公祏在江淮扯旗造反。

唐軍派來討伐他的是李靖。跟托塔天王打架,你以為你是孫悟空啊?不到半年,輔公祏就被傳首長安。

杜伏威也被賜死。再加上幾年前就兵敗被殺的竇建德、王世充、劉武周,大唐基本一統天下。

草根創業的時代結束了。

首先來自流量紅利的徹底消失。

10年前隨便跑馬圈地,都會有大把的流量供創業者們揮霍。而各地的人們驚奇於時代的變革,對一切都充滿好奇。

於是一拍即合,全天下有幾百支創業團隊。

但是經過10年的大浪淘沙,創業者們也經過優勝劣汰,角逐出最適合人們的產品——大唐集團。

留下的有留下的道理,消失的有消失的理由。

最重要的是,人口並沒有增長,也就沒有新的流量湧入。而既有流量全被大唐霸佔,新的創業者也就沒有開始的土壤。

在這樣的局面之下,突厥投資人也束手無策。

創業時代結束了,但新的時代正在開啟,機會的大門永遠不會關閉,也許只差一個轉身。


少年不懂隋唐史,讀懂已是中年人


七、

新的時代有新的玩法,不同的人做出不同的選擇。

徐世勣是瓦崗集團的核心骨幹,在瓦崗敗落、大唐崛起的關鍵時刻,投身到大唐的陣營中來。

這個華麗的動作,讓他拿到原始股。

從此以後,他就安心在大唐集團努力奮鬥,最終成為“凌煙閣24功臣”之一,封為英國公,官拜宰相。

因為功勞大而被李世民賜姓李,現在也叫李勣。

他的新玩法屬於創業變現。

那麼不屬於大唐朋友圈的人怎麼辦呢?

“五姓七家”的選擇是閉門讀書。

他們是關東的士族門閥,天生和大唐尿不到一個壺裡,當初就支持過竇建德。現在索性就留在老家,種田、讀書、科舉,等待新的機會。

130年後,“安史之亂”爆發。

這時的大唐繼續尋找新的合作者,經過百年積累的關東門閥趁勢而起,成為大唐新的支柱。

此後的150年,是屬於“五姓七家”的時代。

“滎陽鄭氏”連出十幾位宰相,號稱“鄭半朝。”

“清河崔氏”有10位宰相。

“趙郡李氏”連出17位宰相,最有名的是李德裕。

“范陽盧氏”中進士者超過百人,“八相佐唐。”

關東門閥的新玩法,是盤活存量。

既然時代變化已成定局,那就只能調整自己的節奏來順應時代。適者生存,要學會做個聰明人。

而唯一不變的宗旨是活下去。

只要活下去,就會有無限可能。每個時代都不會缺少機會,缺的是發現機會的眼睛。

當創業時代洶湧而來的時候,所有人都感覺心潮澎湃,但這些人不一定會走到最後。

人心會變法、流量會減少、產品會更迭,但有一技之長並且能把握時代脈搏的人,才能一直走下去。

人生吶,拼的終究是耐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