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邊境上的“移民”講著中國話,為何最後成為真正的“遺民”?

牛羊逐水草而居,人則以土地賴以生存;自戰國開始,與中原政權為了生存而不斷髮生戰爭的北方匈奴;在漢武帝時期不斷的打擊之下,在東漢時期,才正式承認失敗,從此開始西遷,進行史無前例的北方匈奴民族的大移民。西進的過程當中難免與當地原住民發生戰爭,在被西方稱之為“上帝之鞭”的匈奴人不但佔領了哥特人、阿蘭聊人、瑞維人的領土,甚至歐洲最強大的國家——羅馬帝國也被其打敗。從此,作為外來的匈奴人定居下來。

西南邊境上的“移民”講著中國話,為何最後成為真正的“遺民”?

圖1 上帝之鞭征服歐洲

在近代,自14世紀葡萄牙拉開大航海時代的序幕之後,西方國家也開始通過移民瓜來分世界。通過航海抵達美洲,澳洲等地的西歐洲人,通過自己的武力值,搶走原住民的地盤。在此大背景之下的沙俄也不甘示弱,翻過烏拉爾山脈,一路向東,但佔領中西伯利亞,東西伯利亞的廣袤領土,而且還渡過白令海峽,染指美洲大陸,甚至南下意欲建立黃色俄羅斯。

這些移民最後都在當地遺留下來,最終成為當地的主人。然而在中國的西南邊疆,有一部分特殊的“移民”卻沒有成為當地的真正主人,最終成為了被遺棄的人民。

果敢的明朝遺民

其中有一個地方的百姓使用漢語,他們使用的電力由中國的南方電網通過雲南電網向老街變電站輸送,通訊方式也是通過國內的三大移動通信商,統一區號是0883(雲南省臨滄地區區號);走在大街上,看著所有大小商店、農貿市場上出售的幾乎都是中國貨。似乎就是身處中國一樣,然而這個地方並不屬於中國境內。這個地方就是緬甸的果敢地區,當地的居民幾乎都是漢族人。

西南邊境上的“移民”講著中國話,為何最後成為真正的“遺民”?

圖2 果敢老街現狀

這群人最早的祖先是一批明末清初的移民。

公元1644年,李自成攻陷北京,崇禎皇帝煤山自縊,明朝滅亡。隨後,清軍入關,李自成很快在清軍的打擊之下滅亡。與此同時,福王朱由崧在南京稱帝,即弘光帝,建立南明政權。然而,南明內部各個勢力內鬥不休,各路軍閥更是各自為戰,甚至一些藩王為爭奪正統互相開戰,因此很快就被清軍各個擊破。

弘光帝、隆武帝、紹武帝先後被清軍殺害,在廣東肇慶宣佈登基的桂王朱由榔成了南明唯一的皇帝,史稱永曆帝。然而,此時的明軍內部依然內訌不斷,無法一致對外,在強大的清軍不斷加大打擊力度之下,永曆皇帝被迫敗逃至雲南。

西南邊境上的“移民”講著中國話,為何最後成為真正的“遺民”?

圖3 南明地圖

在永曆皇帝還未立足未穩之際。1659年,吳三桂在清朝的命令下,開始帶領幾十萬大軍向雲南的永曆皇帝進軍,幫助清軍剿滅殘餘的反抗勢力。南明軍隊一觸即潰,,永曆皇帝只得一路向南逃跑,最後流亡緬甸。

吳三桂為了討好清朝,對這位南明皇帝緊追不捨,幾十萬大軍駐紮在邊境線上,準備攻入緬甸擒獲永曆皇帝。新上任的緬甸東籲王朝國王莽白在1661年8月12日告知永曆皇帝願意結盟交好,邀請其渡河,欲在第二天同飲咒水盟誓。第二天上午,永曆皇帝派遣的馬吉翔等人剛到緬軍駐地便被3000緬軍包圍,前來的大小官員42人全部被殺。隨即緬軍趕往永曆皇帝住處將其俘虜,其隨從300餘人也慘遭屠戮。永曆皇帝后被緬甸國王莽白交給吳三桂,,不久便被處死,南明滅亡。

永曆帝死後,遺留在緬甸幾千官兵逃到麻慄壩(今稱為果敢)將當地的原住民驅趕走之後,此處地形平坦,便決定在這裡定居。這些明朝移民得以在此休養生息,繁衍後代,直到幾百年後的今天,還是有很多果敢人會說:“我們是漢人,祖上是從南京府過來的。”對外宣稱“祖上來自南京府”。這些移民就此組成了早期的果敢移民。

金三角的國民黨殘軍

1950年1月,陳賡率領中國人民解放軍發動滇南戰役,意圖殲滅國民黨在雲南的殘餘部隊。這些殘餘部隊被擊敗後,第八軍第二三七師七零九團第二十六軍第九十三師第二七八團共約1500人的部隊退往緬甸,企圖跨過中南半島退回臺灣。但當他們與臺灣的國民黨當局取得聯繫後,卻被命令留在緬甸“準備反攻”。

然而緬甸政府沒有接納他們,1950年6月至8月間,雙方就發生了戰爭。這支殘兵最終打敗緬甸政府軍,在緬甸站穩了腳跟。

西南邊境上的“移民”講著中國話,為何最後成為真正的“遺民”?

圖4 國民革命軍第九十三師緬甸駐地


隨著朝鮮戰爭的爆發,這支殘軍也得到了美國的支援。1951年,這支軍隊經過一系列補給、整編、訓練,已經有了兩個師的兵力。5月份,他們組織反攻雲南,但兩個月後便被擊敗,再次退回了緬甸。

1953年,緬甸再次出兵驅逐這支殘兵,但仍以失敗告終。緬甸政府在無奈之下只好向聯合國起訴,最終,美國、緬甸、泰國和臺灣國民黨當局組成委員會執行撤軍計劃,先後撤離了官兵及其家屬共七千餘人。但臺灣方面卻採用“明撤暗留”的伎倆,仍有不少軍隊以“志願兵”的名義留在當地。留下的軍隊雖然名義上和臺灣國民黨當局已經沒有瓜葛,但臺灣仍在暗中向其提供援助。

1960年,緬甸藉著中緬聯合勘界的名義,請求中華人民共和國出兵協助緬甸驅逐這支殘兵,這就是中緬聯合勘界警衛作戰。結果中緬聯軍擊敗國民黨殘兵,這些殘兵被迫撤退到老撾境內。這次作戰還繳獲了大量美國援助臺灣的武器裝備這些證據有力地證明了臺灣當局仍在暗中違反規定,將美國援助臺灣的武器裝備偷偷輸送給這支殘兵。顧及到國際輿論影響,美國開始要求臺灣當局再次組織撤兵。1961年開始第二次撤退,4200人撤到臺灣,6000人仍留在老撾。這次臺灣沒有再在暗中支援這支軍隊,留下的6000人後來被泰國政府收編,泰國政府授予他們居留權,而這支孤軍則在泰國北部以傭軍的形式長久駐紮了下來。

80年代,一直在滇緬邊區的93師的老兵已經進入花甲之年。在中美蜜月期這樣的大環境之下,他們趁機向祖國提出回到祖國。然而不知為何,大陸政府拒絕了他們的要求,轉而求其次他們不得不轉而請求留居緬甸,但緬甸以曽拒絕收編的前例拒絕他們的申請。

西南邊境上的“移民”講著中國話,為何最後成為真正的“遺民”?

圖5 93師博物館

幾經轉折,在中國西南邊疆上的他們沒有向殖民者那樣在當地成為主人,反而成了一隻沒有祖國的軍隊……骨子裡流淌著炎黃子孫的熱血,每年還在過著春節、端午、中秋,唱著中國的民歌,講著中國的語言……,傳承著中華文化,這群特殊的移民卻成為了真正的“遺民”。

注:

圖4源自“國民革命軍第九十三師”百度百科詞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