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元和中興”後,唐憲宗遏制的藩鎮割據問題,為何再次重現?

公元805年元和年間,大唐憲宗皇帝成功地將幾個最大的割據藩鎮滅掉,提高了中央權威,實現了大唐自安史之亂以來又一次統一;不僅如此,憲宗皇帝還就大唐的社會問題,在多個領域進行了一整套改革舉措,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績。

所以唐憲宗時代,被後世稱讚為“元和中興”。同一時期,朝廷對割據藩鎮的戰爭取得了初步的勝利,暫時遏制了藩鎮割據勢力的蔓延。可是在憲宗後期看似已經被遏制的藩鎮割據問題為什麼捲土重來了呢?

大唐“元和中興”後,唐憲宗遏制的藩鎮割據問題,為何再次重現?

唐憲宗後期親小人遠賢臣

朝廷在各領域改革取得一定成效之後,唐憲宗卻開始了大興土木,並四處求仙拜佛問藥。有一個叫柳泌的方士謊稱天台山有靈草出現,竟然騙的憲宗皇帝封了他台州刺史。

名臣韓愈因為上書反對皇帝迎佛骨的行動,被貶到潮州當了刺史。起居舍人裴遊因為揭穿了方士騙人的把戲,被貶到江陵做了知縣。曾立過汗馬功勞的裴度因為總講實話,遭到皇甫縛集團的彈劾,被逐出了京官之列。

在忠臣被貶謫的同時,諂媚之徒日如日中天。唐憲宗早年的兢兢業業和禮賢下士的作風蕩然無存。唐憲宗末期,忠臣遭到疏遠,宦官逐漸把持朝政。兩個最大的宦官建立兩個政治集團互相攻擊。

大唐“元和中興”後,唐憲宗遏制的藩鎮割據問題,為何再次重現?

宦官梁守謙支持太子李恆繼位,吐突承璀希望改立李惲為太子。最後梁守謙宦官集團甚至刺殺了憲宗皇帝,而且一併除掉了吐突承璀和李惲,擁立太子繼承皇位,這就是唐穆宗。唐穆宗繼位後,謊稱憲宗皇帝是吃了有毒的金丹去世的。

​藩鎮改革治標不治本,沒能直達病灶

朝廷政局混亂不堪,大唐短暫的統一很快土崩瓦解。憲宗皇帝去世後,元和一朝小心經營的繁榮面貌馬上就恢復原狀。

公元820年,成德節度使王承宗因病去世,他的弟弟王承元上書朝廷再派一個節度使。朝廷全然不顧河朔地區的風俗習慣,派了魏博節度使田弘正改任成德節度使。

大唐“元和中興”後,唐憲宗遏制的藩鎮割據問題,為何再次重現?

田弘正離開魏博以後,魏博也不斷爆發變亂。公元822年,先鋒兵馬使憲誠被推舉成了魏博節度使。幽州盧龍節度使劉總之死以後,朝廷委派宣武節度使張弘靖改任幽州盧龍節度使。

幽州不滿朝廷決定發生變亂,推舉朱克融為幽州盧龍節度使。雖然元和年間平定了很多不服從朝廷命令的藩鎮,強迫其他藩鎮至少在表面上服從了朝廷的指派。但是節度使擁有兵權割據一方的局面依然沒有改變,藩鎮割據的根基還在,各個藩鎮的軍權並沒有被剝奪。

大唐“元和中興”後,唐憲宗遏制的藩鎮割據問題,為何再次重現?

將校是各藩鎮本地的地主,一代一代以軍官作為職業。兵士也是從本地徵召來的,很大一部分士兵受到將校軍官的優待,是將校的忠實手下。這些軍事組織割據一方,不願意接受朝廷的命令。

士兵跟自己的軍官有著密切的聯繫,不願意改變隸屬的情況,換句話說,引起藩鎮割據的根本原因依舊存在。罪魁禍首沒有根除,變亂一觸即發。

大唐“元和中興”後,唐憲宗遏制的藩鎮割據問題,為何再次重現?

因為憲宗皇帝連年的用兵,耗費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唐穆宗登基以來,又賞賜群臣沒有節制。只能向藩鎮妥協,承認各個藩鎮自己自立節度使合法。

河朔三鎮迅速又重新回到了藩鎮割據的局面。河朔的整體變化,讓別的藩鎮看到朝廷的軟弱無能,也逐漸不服從朝廷的管轄,趕走朝廷任命的節度使,自立節度使。元和年間費了很大經歷才形成的元和中興的局面,很快就不復存在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