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凌煙閣二十四功臣”簡介下部

唐朝貞觀十七年(公元643年)二月二十八日(3月23日)唐太宗為懷念當初一同打天下的諸多功臣而命閻立本在凌煙閣內描繪了二十四位功臣的畫像。《凌煙閣二十四功臣》又稱《二十四功臣圖》 ,比例皆真人大小,畫像均面北而立,太宗時常前往懷舊。另凌煙閣二十四功臣並非按照功勞大小排名,而是在貞觀十七年,唐太宗選出二十四個功臣後,按照最高官職排名,但貞觀十七年已經去世的人,此時已經獲得贈官,而死後贈官一般會遠遠高於生前真正職務,又因“死者為大”的原則而排在前面。

大唐“凌煙閣二十四功臣”簡介下部

昨天講了前12位,今天來聊聊後12位。

13、勳國公殷開山:漢族,名嶠,字開山,雍州鄠縣人,即今西安市鄠邑區人,出生年月不詳,於武德六年(622年)在討伐劉黑闥的路上病死,李世民臨喪痛哭,贈其陝東道大行臺右僕射之位,諡曰節。貞觀四年(630年),配饗唐高祖廟庭。主要成就:攻克西河(今山西汾陽),大破衛文升,討伐劉黑闥。

14、譙國公柴紹:漢族,字嗣昌,晉州臨汾(今山西臨汾市)人,生卒年:588年-638年,諡號為襄。其幼以任俠聞,矯捷而有勇力。初仕隋朝,為元德太子千牛備身,迎娶唐國公李淵之女平陽昭公主為妻子。唐國公李淵起兵,領馬軍總管,率先登城陷陣。武德初年,從秦王李世民征戰四方,積功封為霍國公。貞觀初年,被拜為右衛大將軍,出為華州刺史,轉左衛大將軍。參與定襄之戰,從滅東突厥,累加鎮軍大將軍,平定梁師都,改封譙國公。

15、邳國公長孫順德:生卒不詳,唐朝初年的外戚將領,文德皇后長孫氏的族叔。很早就投靠李淵,後高祖起兵晉陽,拜其統軍,此間平霍邑、破臨汾、於桃林生擒隋主將屈突通、平定陝縣,屢建戰功。李淵稱帝,拜左驍衛大將軍,封薛國公。玄武門之變中與秦叔寶等征討李建成餘黨。後太宗即位,封食邑一千二百戶,又特賜宮女。貞觀年間,因為居官貪婪被免官。病逝,諡號襄,贈荊州都督。貞觀十三年追封為邳國公。永徽五年重贈開府儀同三司。

16、鄖國公張亮:漢族,出生年月不詳,鄭州滎陽人,即今河南鄭州人,早年以務農為業,後投靠瓦崗,隸屬於徐世績部下,隨徐世績降唐。後在房玄齡的推薦下,擔任秦王府車騎將軍。貞觀年間,歷任御史大夫、光祿卿、豳夏鄜三州都督、相州大都督長史、工部尚書、洛州都督,獲封鄖國公,因善於行政而頗得信任,因揭發侯君集謀反改任刑部尚書。後寵信術士,由此逐漸萌生異志,並收有養子五百人。貞觀二十年,被告謀反,斬於西市。

17、陳國公侯君集:漢族,出生年月不詳,豳州三水人,早期不學無術而以勇武自稱。後拜入秦王府,屢立戰功,逐漸被李世民賞識,與尉遲恭力勸李世民發動玄武門事變。貞觀年間隨李靖討平突厥,後又領大軍滅高昌國,功勳卓著,開始居功自傲,因討滅高昌時私取寶物而被下獄,得釋後心生怨恨,先後勸大將張亮、太子李承乾謀反。貞觀十七年,因太子李承乾謀反而受到牽連被處死,家人被遷至嶺南。

18、郯國公張公瑾:漢族,魏州繁水人,即今河南省南樂縣人,字弘慎,生卒:594年-632年。原為王世充屬下洧州即河南省尉氏縣長史,與刺史崔樞一同降唐,任鄒州別駕、右武侯長史。後在徐世績等人的推薦下成為秦王府幕僚,並輔助李世民發動玄武門之變,出任代州都督,獲封定遠郡公。貞觀三年擔任行軍副總管,隨李靖征討東突厥。次年,東突厥平定,進封鄒國公,改任襄州都督。貞觀六年病逝,追贈左驍衛大將軍,諡號為襄,後改封郯國公。

19、盧國公程咬金:漢族,原名程咬金,更名程知節,字義貞,濟州東阿人,今山東東平西南人。隋末入瓦崗軍於李密麾下任內軍驃騎之一、李密敗逃後為王世充所俘拜為將軍,後因不喜王世充為人而降唐入秦王李世明麾下。隨李世民先後破宋金剛、擒竇建德、降王世充,以功封宿國公。後參與玄武門之變,歷任瀘州都督、左領軍大將軍,改封盧國公並世襲普州刺史。麟德二年去世,諡號襄,追贈驃騎大將軍以及益州大都督。生卒:589年-665年。

20、永興公虞世南:漢族,字伯施,越州餘姚人,今浙江省慈溪市觀海衛鎮鳴鶴場人,南北朝至隋唐時期書法家、文學家、詩人、政治家。史書記載其人雖容貌怯懦、弱不勝衣,但性情剛烈,直言敢諫,深得太宗李世民敬重,被稱為"德行、忠直、博學、文詞、書翰"五絕,與歐陽詢、褚遂良以及薛稷合稱“初唐四大家”,其所編的《北堂書鈔》被譽為唐代四大類書之一,是中國現存最早的類書之一。生卒:558年-638年,諡號文懿,配葬昭陵。

21、邢國公劉政會:漢族,滑州胙城人,今河南滑縣牛屯鎮人,出身河南劉氏 。隋朝末年,任太原鷹揚府司馬,後率兵投靠李淵麾下,被派至太原,告發王威、高君雅謀反,為太原元謀功臣。唐朝建立後,奉命留守太原,經營後方。劉武周攻陷太原後被俘,仍忠心不屈,獲救後歷任刑部尚書、光祿卿、洪州都督等職,封邢國公。貞觀九年逝世,追贈民部尚書,諡號襄,累贈幷州都督、渝國公,後配饗高祖廟庭。生卒:?-635年。

22、莒國公唐儉:漢族,字茂約,幷州晉陽人,今山西太原人,北齊尚書左僕射唐邕之孫,隋朝戎州刺史唐鑑之子。參與謀劃李淵太原起兵,武德元年拜中書侍郎,武德二年與永安王李孝基等人被劉武周俘獲,獄中從元君實口中得知獨孤懷恩要造反並遣人揭發。李世民擊破劉武周後,唐儉拜為禮部尚書,授天策上將府長史,封莒國公,特賜免死罪一次。生卒:579年-656年,諡號為襄,陪葬昭陵。

23、英國公李績:漢族,原名徐世績,字懋功,賜姓李,後避唐太宗李世民諱改名為李績,曹州離狐人,今山東菏澤東明縣東南人。早年隨李世民平定四方,後來成為唐王朝開疆拓土的主要戰將之一,曾破東突厥、高句麗,功勳卓著,被封為英國公。歷事三朝,出將入相,深得朝廷信任和重任,被朝廷倚之為長城。其參與編修的《新修本草》二十卷,被認為是世界上最早出現的藥典。生卒:594年-669年,諡號貞武,陪葬昭陵。

24、胡國公秦叔寶:漢族,名瓊字叔寶,齊州歷城人,今山東濟南市人。初為隋將,先後在來護兒、張須陀、裴仁基帳下任職,因勇武過人而遠近聞名。後隨裴仁基投奔瓦崗軍領袖李密,瓦崗敗亡後轉投王世充,因見王世充為人奸詐,與程咬金等人一起投奔李唐。投唐後隨李世民南征北戰,是一個能在萬馬軍中取敵將首級的勇將,但也因此渾身是傷。唐統一後,秦瓊久病纏身,於貞觀十二年病逝,追贈為徐州都督、胡國公,諡號壯。生卒:?-638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