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传说」财神赵公明为迎乾隆竟放下钢鞭?看宣化财神庙便知!

乾隆巡幸落鞭迎圣驾

中华民众供奉财神有很久的历史渊源,各路财神是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和地域逐步形成的,并成为一种文化现象,传承至今。赵公明在道教主要把他作为财神来供奉,但他同时也是道教的护法四帅之一,各地的神像大都是顶盔披甲、着战袍,左手玉如意或金元宝、右手执钢鞭的大元帅形象。

「民间传说」财神赵公明为迎乾隆竟放下钢鞭?看宣化财神庙便知!

宣化在历史上一直为军城,崇军尚武的宣化城内修建的宣化财神庙中,供奉的当然是刚正不阿、形象威猛的“赵公元帅”, 寄托了宣化人民一种祛邪、避灾、祈福的美好愿望。去过宣化财神庙的游客会发现,那里供奉的赵公明财神像除了座下不骑黑虎外,还有一个和其他地区财神庙中赵公明财神像的不同之处,那就是赵公明本该持着的钢鞭不在右手上,而是被立在一旁的童子捧在手中,这又是为何呢?据传,在清朝顺治元年宣化财神庙初建时,赵公明财神像也和其他地区财神庙中一样右手持鞭,直到乾隆年间才改为现在这样并延续至今,这里面也有一个民间传说。

「民间传说」财神赵公明为迎乾隆竟放下钢鞭?看宣化财神庙便知!

如今的宣化财神庙赵公明神像

清乾隆十年(1745年)农历九月初八,太阳渐渐落山,白日里繁华喧闹的财神庙街市寂静了下来。正值秋高气爽,宣化财神庙的住持李静云道长打理好庙内事务,用过斋饭后,伴着月光坐在正硕果累累的葡萄架下与小道士们一起谈经论道。许是年岁已高,不一会儿便有些瞌睡了。就在这似醒非醒中竟然做了一个梦,梦见庙内供奉的财神赵公明对他说,明日巳时有人间帝君来访,嘱其做好接待,并言为表示尊重,自己要解下手中所持的钢鞭。李道长醒来后,感到很是奇怪,就在小道士的陪伴下,到主殿里看看。一看之下,宣化财神庙主殿里面供奉的财神赵公明神像右手上竟然真的没有了平日所持的钢鞭,而是平平地放在了供桌上,不由得大惊失色、暗暗称奇。那时,李道长根本不知道乾隆皇帝此时就在宣化。

「民间传说」财神赵公明为迎乾隆竟放下钢鞭?看宣化财神庙便知!

乾隆皇帝

话分两头、单表一支。乾隆皇帝于七月中旬巡幸口外木兰等地,自多伦诺尔回銮,农历九月初八下午到达宣府,官员在城外迎驾,当晚就在宣化南门外演武厅驻跸城中,百姓多不知皇帝的到来。按照行程,初九卯时在演武场检阅宣化镇兵,早膳后在直隶总督那酥图等各级官员陪同下,游幸宣府。当时宣府有“八景”,分别是:燕然叠翠、清远晨晓、北山高寺、洋河日泮、万柳盈街、响泉夏畦、黑峰残雪、箭岭晴烟,乾隆皇帝也早有耳闻,借此机会便欲好好游览一番。正赶上始建于明成化年间的清远楼修葺完工,游幸第一站便放在了清远楼。乾隆皇帝登上清远楼后,听悠扬钟鸣,看雄瞰霄汉、轮焕耀日,忽又看到不远处的财神庙街上人流如潮、繁华似锦,不由龙心大悦,随即欲前往与民同乐。随行官员考虑圣驾安慰,以财神庙街上汇集了各族行商、人杂不安全为由予以劝阻,无奈圣意难违,只得加派人手提前戒备后,一起走到街市。正在街上的宣府老百姓们听闻天子驾临,纷纷跪伏道旁,感谢皇恩浩荡,盛况空前。乾隆皇帝更是欢喜,随口问地方官员,这条街市为何叫做“财神庙”,当官员答到是因为不远处的财神庙而得名,又得知此庙为大清龙兴元年修建的,就决定去参观一番。

「民间传说」财神赵公明为迎乾隆竟放下钢鞭?看宣化财神庙便知!

如今的宣化财神庙主殿

乾隆皇帝在随行官员和宣府百姓的簇拥下,来到了宣化财神庙。刚一进庙门,就听到道乐齐鸣,庙内的道士们在李静云道长的带领下,身着法会盛装,列队迎接。乾隆皇帝十分高兴,但也很是诧异,就问李道长为何就像未卜先知一样知道他要来,李道长便把昨晚财神爷托梦的事说了出来。乾隆皇帝听了,就径直向财神庙的主殿走去,当他看到大殿上端坐着的财神果如李道长所说那般手未持钢鞭,不禁龙颜大喜,感叹宣化财神庙的灵验,并出言赞道:“真乃“财神真君”也!”

乾隆皇帝巡幸宣化回京后,感念宣化位置险要、军民团结、气势如虹,便写下“神京屏翰”四个大字,命令直隶总督那苏图悬挂于镇朔楼上,寓意宣化是北京之屏障。后来又想起在宣化财神庙所遇灵验之事,便御笔题词“财神真君”,可惜却赐给了有着“天下第一财神庙”之称的杭州灵顺寺。

「民间传说」财神赵公明为迎乾隆竟放下钢鞭?看宣化财神庙便知!

在悠悠历史长河中,宣化财神庙几经战乱而遭破坏。2003年,结合财神庙商业区的开发,财神庙在原址修缮一新并对外开放,许多外地游客亦不远万里慕名来此参观、祈福。近400年来,宣化财神庙所独有的文化精髓更是与地域文化联系在了一起,财神庙街、财神庙小学等由此而生,饱含了勤劳善良的宣化人民发家致富的梦想和希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