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人在祖墳刨一神物,神奇躲過日軍搜查,曾當老蔣壽禮,現成國寶

時間回到1939年3月15日,河南省安陽縣武官村村民吳希增拿著一柄洛陽鏟到山上去“探寶”。因為之前考古學家們考證說洹河北岸的武官村一帶地下極有可能會商代貴族大墓,並且陸續出土了包括牛方鼎、鹿方鼎在內的大批珍貴文物。

此人在祖墳刨一神物,神奇躲過日軍搜查,曾當老蔣壽禮,現成國寶

吳希增也想去試試運氣,於是他以尋找中藥材“田七”為名,來到同村他的叔伯弟弟吳培文家的祖墳地裡查探。他在墳地周邊四處鑽探。

吳希增連續接了好幾根杆下探,探到13米深的時候,突然,洛陽鏟觸到了一個硬東西,吳希增試探著打了幾下,都無法深入,只好拔出來,一看洛陽鏟的鏟刃都捲了。吳希增正有些懊惱,突然他發現探杆頭上帶上來些許銅鏽。

“有寶!”吳希增憑經驗判斷地下肯定有寶物,於是不動聲色地回村了,來到他的叔伯弟弟吳培文家裡。吳希增開門見山地說了他探測到的情況,經再三考慮吳培文決定當晚就去挖掘地下的青銅器。

此人在祖墳刨一神物,神奇躲過日軍搜查,曾當老蔣壽禮,現成國寶

一個超過13米的深坑,憑他們兩個人肯定不行,於是當天晚上,吳培文找來了七八個要好的鐵哥們,黑燈瞎火地奔向祖墳。按吳希增白天所做的標記,他們開了一個寬二尺、長六七尺的盜洞,然後繼續朝下挖。大家輪流入坑剷土,很快,一個十多米深的大坑就被挖了出來。噹啷”一聲,鐵觸到了寶物上,眾人先是一驚,隨及大喜,坑底的人仔細地鏟去上面的硬土,想一睹尊容為快,卻發現這個傢伙好像很大,沉睡在坑底處,只露出半個身形,黑黝黝地歪倒在泥土裡。

此時天邊已經開始發亮,為了掩人耳目,吳培文他們只好填回一些浮土,又用柴草蓋住洞口,並用樹枝蓋住翻上來的泥土,便約定大家都要守口如瓶,白天各自忙自己的事情,晚上再接著幹。

此人在祖墳刨一神物,神奇躲過日軍搜查,曾當老蔣壽禮,現成國寶

3月16日夜,參加盜掘的人數增至三四十人,大家七手八腳地向四周破土,儘量擴大盜洞。到了午夜時分,寶物終於露出來了,藉著昏暗的燈光,仔細一觀察,坑底躺著一個巨大的青銅爐樣的東西。寶物終於揭開了“蓋頭”。

只見一個“馬槽鼎”斜立在泥水之中,口向東北,足向西南,一耳朝上。鼎太大太重了,怎麼才能把它弄到地面呢?吳希增想到了填土取物的好辦法。經過連續三晚的勞作,在三四十個壯勞力外加三頭牲口的努力下,寶物終於從十幾米深的泥坑中出來了,之後被架到牛車上,眾人趁著夜色悄悄把鼎運回村裡。

為了保險起見,吳培文把大鼎埋藏到他家西院裡一個糞堆下面,上面用柴草偽裝好。同時要求在場的人都要發下毒誓,保守秘密。

此人在祖墳刨一神物,神奇躲過日軍搜查,曾當老蔣壽禮,現成國寶

為了讓寶物儘快出手,吳希增第二天就外出聯繫買家去了,可是他剛走, 100多個日本鬼子就出現在村外,看來還是有人透露了消息。好在吳培文眼尖,一看這陣勢,撒腿就往後村跑,躲到了野外的一個土坑裡。

這一次,日偽軍得到的消息也是捕風捉影的傳聞,也不知道究竟是什麼寶物,於是把吳培文家翻箱倒櫃弄了一遍,又在村子裡胡亂搜索了半天,竟一無所獲,最後只好離開了。

招惹了鬼子,這可怎麼辦?就在大家惴惴不安時,吳希增回來了,同來還帶來了赫赫有名的北平大古董商蕭寅卿。

蕭寅卿一看到大銅鼎便驚呆了,他拿出放大鏡,從鼎耳仔細地看到鼎足,反反覆覆地看了幾遍,最後,蕭寅卿才給鼎報價,豎起兩根手指頭。

此人在祖墳刨一神物,神奇躲過日軍搜查,曾當老蔣壽禮,現成國寶

“兩萬?”大家欣喜若狂,發財了,每家分幾百大洋看來是沒問題了。

“20萬光洋!”只見蕭寅卿搖搖頭說,“不過,這兵荒馬亂的,運不到北平,我也沒法出手,你們得把它分解開分成數塊。等我一塊塊地裝了箱,就把錢付給你們。”

價碼遠遠高出村民的期望值,於是他們開始肢解大鼎,他們買來36根鋼鋸條開始對大鼎動手,然而36根鋸條几乎磨禿,鼎足僅留下輕微的痕跡。

吳培文突然說:“如果鼎破了之後蕭寅卿變卦怎麼辦?”眾人於是商議後決定暫時把大鼎埋起來,待銀元到手後再做計較。這次,他們將大鼎轉移至西屋馬棚下。

此人在祖墳刨一神物,神奇躲過日軍搜查,曾當老蔣壽禮,現成國寶

還真讓吳培文說對了,蕭寅卿一去不返,遲遲沒再回武官村。蕭寅卿沒來,鬼子可是又來了。上一次撲個空的日軍不甘失敗,幾天後又突然衝入武官村。他們在村各路口架起機槍,將全村圍得水洩不通。這次日本人一進村就直奔與吳培文家一牆之隔的西院,把糞堆翻了個底朝天,又深挖十餘米,結果一無所獲。日本人在村裡找不到吳培文,留下幾句惡狠狠的話撤兵了。

為了讓日本人死心,村民湊了七八十元偽鈔買了一尊殿墟出土的無銘文的“青銅題”,並將它與一些碎陶片一併埋在吳家的地下。果然,過了幾天,日本人又捲土重來,他們很順利地找到了那尊藏在地下的“青銅題”,並高興地帶走了。

吳培文知道日本人不會輕易被騙,他們肯定會再來,為此他只好離家出走,他在江蘇的親戚家住了兩年,又跑到外地給人做短工,維持生計。

吳培文雖然跑了,日本鬼子並沒有消停,他們多次來武官村威逼利誘村民交出寶物,有骨氣的村民信守諾言,沒有一個透露信息的。大鼎就這樣被武官村村民保護下來。

此人在祖墳刨一神物,神奇躲過日軍搜查,曾當老蔣壽禮,現成國寶

抗戰結束後,吳培文回到了武官村。1946年6月,當時的安陽縣政府一位極有城府的“陳參議”覬覦寶物,他威逼吳培文等人把大鼎上交縣政府。幾次威逼不成,陳參議就勾結駐軍強搶。

結果風聲又傳到了駐紮在新鄉的國民黨第31集團軍司令長官王仲廉的耳中。時值蔣介石六十大壽在即,王仲廉正在發愁送什麼禮物,得知此事,於是他派專人專車把這個龐然大物運到了南京,作為壽禮獻給了蔣介石。蔣介石觀看大方鼎後感概了一番,最後下令把它交給當時的中央博物院等備處保存。

此人在祖墳刨一神物,神奇躲過日軍搜查,曾當老蔣壽禮,現成國寶

1949年春天,國民黨政府由大陸撤退至臺灣,將大批珍貴文物悄悄運往臺灣省,這其中就包括司母成大方鼎。結果由於鼎太大太重無法上機,只好將它棄留在南京機場。後來大鼎被解放軍土兵發現,隨即轉移到南京博物院存放。

此人在祖墳刨一神物,神奇躲過日軍搜查,曾當老蔣壽禮,現成國寶

1959年,國家博物館建成後,司母戊大方鼎從南京調往北京。2011年3月28日,經過整修,重新對外開放的國家博物館裡,這個有著“古代青銅器之王”美譽的“司母戊”鼎已悄然改稱“後母成”鼎,恭迎世人盛臨觀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