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食宰相”死後,唐玄宗去看他墓地大哭,稱其家風為“國寶”

唐開元六年的一天,唐玄宗一次去城南打獵,看到一戶圍牆簡陋低矮的人家在忙著做什麼事,還有人在悲哀哭泣,讓人前去問怎麼回事。一問才知道原來這戶人家正是前任宰相盧懷慎的家,這天是盧懷慎去世兩週年的祭日,玄宗於是賜盧懷慎家錦緞百匹。

“伴食宰相”死後,唐玄宗去看他墓地大哭,稱其家風為“國寶”

盧懷慎在任時,唐玄宗很欣賞他,今天到這了,一定要去看看盧懷慎的墓地。玄宗來到一看,盧懷慎的墳冢跟他家裡的情況一樣簡陋,墳丘光禿禿的,連一塊碑都沒有,誰都想不到一個丞相的墓地如此寒酸。想想盡忠報國忠於職守的盧懷慎死後的淒涼,唐玄宗忍不住大哭起來,當即下令為盧懷慎立碑,親自將碑文抄寫在石碑上,這就是著名的“廉潔碑”。

盧懷慎是滑州靈縣人,幼年就有不凡的氣質,他父親的朋友,監察御史韓思彥見到他後,稱讚這個孩子的才氣不可限量!到了盧懷慎年輕時就以節儉、嚴謹著稱了,仕途歷經中宗、睿宗、玄宗三朝,最後做到丞相。

“伴食宰相”死後,唐玄宗去看他墓地大哭,稱其家風為“國寶”

不過盧懷慎這個丞相卻被人譏諷為“伴食宰相”,意思是隻會陪人吃飯的丞相。真是這樣嗎?其實不然。他在朝政上頗有建樹,他曾上奏要求堵住吏治管理的漏洞,他說最近州刺史、長史、司馬以及兩畿縣令不用考核就可以直接上任,而且他們在職的時間很短,少的幾個月,多的一兩年的時間,這樣做的結果只有一個就是他們只關心自己的升遷。而不去考慮怎麼去治理好自己所轄的地域,去關心百姓的疾苦。因為不管自己治理的怎麼樣,都一樣升官發財。皇上如今想要奮發圖強,而下面的官員們卻沒有願意這麼做的,苟且偷安,導致國庫虧空,百姓生活凋敝,吏治必須加以整治,國家才能長治久安。

“伴食宰相”死後,唐玄宗去看他墓地大哭,稱其家風為“國寶”

其實盧懷慎“伴食宰相”綽號其實是過於謙虛帶來的。當年盧懷慎和姚崇同朝為相,但盧懷慎感覺自己能力不如姚崇,處處以姚崇的意見為主。結果因為姚崇一次有事請假了10多天,下面官員遞上來的摺子他不肯批示,怕批了有不周到的地方反而耽誤了事情,導致朝中政事一大堆沒人處理,盧懷慎也正如他的名字一樣過於謹慎了。

於是盧懷慎向玄宗請罪,玄宗沒有責備他,說大事我本來就是要交給姚崇的,你只需做個忠誠的榜樣就行了,因為這個很多人就譏笑盧懷慎是“伴食宰相”。而恰恰正是他不與人爭權的這一點,與姚崇緊密配合,才得以讓大唐開元盛世碩果輝煌。如果兩個丞相意見不統一,怎麼能做到政令一致呢?

“伴食宰相”死後,唐玄宗去看他墓地大哭,稱其家風為“國寶”

盧懷慎不替姚崇處理政務並不是推諉責任,而是皇帝本就是以姚崇為主,他為輔。他深知自己的能力不如姚崇,事事將聚光燈放在姚崇身上,自己甘願在陰影中默默做事。儘管如此,他在大是大非問題上也敢於堅持己見,

當時薛王李業的舅舅王仙童仗勢欺人,殘害百姓,已經被御史定罪。但唐玄宗認為王仙童是皇親國戚,有意給他開脫罪名。盧懷慎與姚崇據理力爭,跟玄宗說如果重審就說明御史做錯了,這樣還指望什麼人能盡忠職守呢,於是堅持處決了王仙童。

王仙童的案子,有人說是唐玄宗故意想打擊皇親國戚的猖狂,才故意這麼做,知道盧懷慎與姚崇一定會秉公執法,於是假裝袒護賣薛王李業個面子。通過這個事情,那些為非作歹的皇親國戚看到皇上都無力保護他們,自然收斂了很多。通過這件事也反映出盧懷慎敢於堅持己見,不畏權貴的品質。

“伴食宰相”死後,唐玄宗去看他墓地大哭,稱其家風為“國寶”

盧懷慎身居高位,為官清廉,生活狀況有時還不如一般的百姓。吃穿住行沒一樣好的,居住的房子漏風漏雨,家裡連門都沒有,一個布簾子擋一下就算是門了。穿的衣服沒有裝飾花紋,不過卻也乾乾淨淨。出行時的行李只有一個布口袋,哪像一個大官,在別人眼裡就是一個普通的老頭。吃的就更不講究了,他生重病時,宋璟和盧從願去看他,這是他已經是吏部尚書了,按說俸祿也不少了,他留下宋璟和盧從願吃飯,結果端上來的只有兩盆蒸豆和幾根青菜。

有人可能會問盧懷慎的錢上哪了,就算清廉不貪不搶,也不至於生活到這個境地吧,是博人眼球沽名釣譽嗎?這麼想你就錯了,盧懷慎身居高位,自身的俸祿和皇上的賞賜不會少,可他卻樂善好施,錢都接濟親朋好友了,他對自己刻薄,妻子、兒女自然跟著他吃粗茶淡飯,甚至吃不好穿不暖。

盧懷慎家裡柴米油鹽這些事可謂做的一塌糊塗,可在國家大事上卻鞠躬盡瘁,病重時鼓勵宋璟和盧從願盡心輔佐玄宗,讓他們多提醒皇上治國不能懈怠,病危時還上奏推薦宋璟、盧從願、李傑和李朝隱等人才為國效力。

“伴食宰相”死後,唐玄宗去看他墓地大哭,稱其家風為“國寶”

716年,盧懷慎去世,沒有留下一點積蓄,來幫忙辦喪事的人甚至飯都沒吃飽,只喝了點粥墊墊。不過盧懷慎留下了一個優良的家風,兩個兒子都繼承了其父清廉的家風,為官清正廉明,受到唐玄宗的讚許,稱這個家風為“國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