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13 歷史中最“憋屈”國寶:專家苦苦找尋,卻被老師當上課鈴敲了30年

歷史中最“憋屈”國寶:專家苦苦找尋,卻被老師當上課鈴敲了30年

現在是一個科技發達的社會,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時常會用到許多讓我們的日常起居更加便利的工具,例如熱水壺可以用來燒水,電子時鐘可以用來查對時間,汽車可以用來代步等等。事實上,這些雖然是近現代的發明,但是科技的發展是有著時代和時間的累積的,許多現代科技發明都是有綿延數百年的前身的。

現代的小轎車就是古代的馬車、現代的電子時鐘就是古代的漏壺、現代的電燈照明就是古代的煤油燈,所以許多現代發明都有古人的智慧在裡頭,並不是發明家一個人的功勞。

歷史中最“憋屈”國寶:專家苦苦找尋,卻被老師當上課鈴敲了30年

今天我們要說的就是現代社會的報警器、報時器的前身,也是我國古代的發明——雲板。雲板的外形是一塊類似於雲朵的金屬板塊,大小大概巴掌寬,根據不同的金屬材質,其重量也有所不同。雲板的意思在古代漢語中是報事之器,也就是用來傳達信息、指令,或者用來發出聲響信號以集合人眾的工器具。

作為科技尚且不發達的古代社會,雲板的作用是十分巨大的,可以說在工作生活中都可見到,包括軍事活動。

歷史中最“憋屈”國寶:專家苦苦找尋,卻被老師當上課鈴敲了30年

一支軍隊有成千上萬的人馬,這麼多的人要傳令集合、下達作戰指令是很不容易得,這時候用上雲板,就能將集合的信息迅速傳遞到軍營中的各個角落,可以說是十分便捷高效的。

不過雲板在古代畢竟是一件尋常物件,並沒有什麼技術含量,所以沒有什麼特殊的雲板流傳下來,就算有,也沒有人能意識到這是一件文物,例如清朝太祖努爾哈赤行軍作戰時所用的雲板,就曾經被一所小學當成上課鈴,敲了有30年之久,可以說非常憋屈了。

歷史中最“憋屈”國寶:專家苦苦找尋,卻被老師當上課鈴敲了30年

在遼寧海城的一所小學裡,每天都會有清脆的上課鈴聲響起,全校師生都對之習以為常,因為學校那時候用不起電鈴,所以也沒有對那塊被用作上課鈴敲的鐵板特別在意。有一天,一位考古專家在當地考察,路過那座小學,正好上課鈴聲響起,他被清脆的聲響吸引。專家仔細察看了一下發出聲響的鐵板,發現它的造型和紋路居然和努爾哈赤時期使用的雲板十分相似。

歷史中最“憋屈”國寶:專家苦苦找尋,卻被老師當上課鈴敲了30年

考古專家馬上查閱古籍,並和學校溝通,帶走鐵板做年代分析,結果顯示這就是屬於那個時代,屬於380多年前努爾哈赤時期的雲板。這塊雲板用生鐵一次性澆鑄,高55.5釐米,厚1.2釐米,重12.5千克,有花卉紋飾,一面兩側分別鑄有楷書雙勾體“大金天命癸”,以及楷書陽文“亥年鑄牛莊”字樣,兩行字底下有楷書陽文“城”字。

歷史中最“憋屈”國寶:專家苦苦找尋,卻被老師當上課鈴敲了30年

作為努爾哈赤軍營中報警傳令之用的雲板,它無疑具有重要的歷史研究價值,讓我們更加了解那個金戈鐵馬、輝煌壯烈的時代。然而到了現代社會,這塊雲板居然被當作上課鈴用了30年之久,這真是讓人意想不到,不過它的本來面貌還是得以重見天日,這可是考古學界和歷史學界的一大幸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