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慶餘年》當中的太子城府究竟如何?

哈哈不嘎哈


在劇中,範閒曾疑問,為什麼太子要去指證二皇子?範若若告訴他,太子一直就是這種魯莽、衝動的性格。範閒則搖頭,如果太子真的是魯莽衝動的性格,為何能穩固太子之位這麼多年?

確實,劇情走到現在,太子一出場就是明著跟範閒為敵的人,然而卻安穩地走到了現在,僅僅是因為他是皇后的兒子,是嫡子?

我想並不是的。從已經發生的劇情細節,我們可以分析一下,太子究竟有無城府。

郭保坤被打事件

在範閒夜襲郭保坤之後,郭保坤將範閒告上京都府衙,這一幕也是一波三折。

郭保坤舉證指範閒當街毆打他,而範閒卻找出人證,靖王世子和司理理為自己作證,並未打人。

本來梅執禮都準備宣判,判範閒無罪之時,太子到了。

在太子到之前,是長公主跟他聊天,說這樣能夠不傷支持自己的臣子的心,還能打擊範閒,他才起身來到京都府衙。

在他進京都府衙之前,還特地擺了排場,給人一種靠皇家聲勢來改變判案結果的狀態,然而我們都低估他了。

他是擺了三步棋的,第一步,就是我們看到的,利用自己太子的權勢;第二步,對司理理動刑,以求得到真相;第三步,找人抓住滕梓荊,以滕梓荊的性命以及給範閒扣上一個欺君的罪名來要挾範閒;

三步棋,每一步都步步緊逼,如果沒有皇帝的插手,這是絕對可以給範閒定個罪名的。

從這次事件上看,太子做事都是做萬全準備的,且每一步棋都絲絲入扣。

範閒抓捕司理理事件

在範閒與王啟年出城捉拿司理理時,因害怕被人中途滅口,特置了一面旗子,背在身上,大張旗鼓地進京。

此時,長公主又給太子出主意了,說若此時出城殺了範閒,既能保護婉兒不嫁與此人,又能保證內庫財權不旁落他人,而此時太子卻說,此時出手,不是明擺著告訴他人,我與北齊暗探有關聯,這樣就是讓我去送死。

雖然一段很短的對話,但是我們可以看出,太子做事是會思考一番的,不是簡簡單單地去聽從別人的話。

林珙被殺事件

在林珙被殺事件中,我們可以數一數太子走了哪幾步棋。

1.去範府找範閒到東宮,未果;

2.待範閒入宮後,去御書房找皇帝;

3.去林府告知林相,林珙被殺背後的隱情,讓林相去查證範閒有無嫌疑;

4.在東宮中告知範若若自己佈局的一切,從範若若的神態中推測真相;

5.自己前往鑑査院,要求提審司理理;

6.待範閒擺脫嫌疑之後,進宮指證二皇子,並同時請範閒、林相、陳萍萍、二皇子進宮對峙;

7.對峙完畢之後,安然禁足於宮中;

從太子走的這七步棋中,最精妙的莫過於他在範閒到林府之前,告知林珙被殺案後的隱情,以及他進宮指證二皇子這兩步棋了。

本來範閒準備擺他一道,讓範若若去東宮告訴太子,自己去林府了,以求讓太子自亂陣腳,沒想到太子卻棋高一招,擺了範閒一道,試想,如果袁先生一直在對司理理用刑,那司理理是頂不住的,隨時可能吐露實情,出賣範閒。

而在範閒暫時躲過嫌疑之後,太子未免引火燒身,主動指證二皇子,一方面表明自己與此事無關,另一方面也讓林相對自己心生感激,自己主動在查找林珙的死因。此外,這場對峙的結局,太子是早已預料到的,而他此行還有一個目的,就是讓皇帝覺得他莽撞,無能,降低皇帝的戒備心。
不得不說,這棋走的真妙。

林相城外試探範閒

在太子禁足結束之後,他首先就讓下人給他報告最近發生的事情,本來一件很習以為常的事情,他卻能夠察覺到端倪。

林相夜晚著私服,看望林婉兒。

作為一個父親,晚上看望自己的女兒,再平常不過了吧,然而太子卻能察覺到其中不尋常的信息,知道林相是準備試探範閒。

這種城府與心機,絕不是表明我們看到的那麼簡單啊。

另外,從範若若的話語之中,我們也可以知道,太子不是表面看起來的那麼簡單,喜怒不形於色,神思深藏,並非庸才。

至於,太子的結局,劇透一下,太子思慕自己的姑姑長公主,跟長公主之間有戀情,最後跟長公主一起造反,自殺而亡。


八卦小蝸牛


 《慶餘年》裡各個人物之間的關係錯綜複雜,特別是太子和長公主的關係,他們好像比一般姑侄更加親密,都知道林婉兒是長公主和宰相林若甫的私生女,難道長公主跟太子也有一腿嗎?這有點讓人接受不了。

  長公主雖然是金枝玉葉,身份尊貴,但她不是太后的親生女兒,跟慶帝也沒有血緣關係,所以範閒和林婉兒在一起不會被人詬病。

  每次有長公主的鏡頭,她的身邊肯定有太子陪著,就算他們倆要謀劃怎麼奪取內庫的管理權,也沒必要天天見面,幾乎每時每刻都待在一起,這很難不讓人想歪。

  太子對長公主言聽計從,這應該是封建歷史上最和諧的姑侄了,長公主滿腹心機,城府深沉,她不願意把林婉兒嫁給範閒,就是不想內庫落在範閒手裡,可惜到頭來,範閒和林婉兒兩情相悅,長公主的如意算盤打錯了。

  原著裡太子和長公主有姦情,長公主派人刺殺範閒失敗,範閒就把長公主和太子私通的事情告訴了慶帝,因此長公主被軟禁,太子也面臨廢黜的危險。

 長公主遭遇囚禁後,不僅沒有悔過,還設計刺殺慶帝,並且與朝中大臣暗中勾結,慶帝最後識破了長公主的陰謀,長公主等人自知命不久矣紛紛自盡,所以說長公主的下場悽慘,她雖然是女主的生母,卻也是大逆不道的罪人。

 長公主死後,範閒跟五竹等人聯手殺害了慶帝,為葉輕眉報仇,等所有事情塵埃落定,範閒帶著一家人隱居江南,過著安穩的生活。太子和長公主的關係在原著裡是私通,不知道劇版會不會進行改編,不管改不改,長公主和太子的結局都不會太好。




暢古今聊天下


《慶餘年》前半段中,太子表現出來的形象是庸懦無能,在皇帝面前戰戰兢兢,姑姑長公主雖然支持自己,但是也是長公主在自己的黨派裡佔上風。太子真的是這樣的人嗎?

其實太子並不完全信任長公主

從表面看,長公主是太子幫派的人,而且在原著中太子和長公主還有私情,但是太子完全信任長公主嗎?

在範閒剛進京都的時候,長公主派宮女去給範閒潑髒水,慶帝回宮後追究起這件事情時,太子自己把這件事扛下來了,但是以他對自己父親的瞭解,慶帝怎麼可能不知道是誰的主意呢,其實是將責任全推給長公主。

長公主之所以支持皇后和太子,是因為當時皇后的父親當年殺了葉輕眉,之後皇后家族被慶帝消滅了,雖然兒子為太子,但是皇后這邊卻沒有家族勢力的支持,皇后這邊就投靠了長公主。

這種情況下,長公主在太子這一派中一定掌握著絕對的主動權,作為一下人帝位接班人,太子怎麼能容忍長公主這麼強勢的存在。

長公主為了殺了範閒向北齊出賣慶國的國家機密,導致慶國在談判中處於不利地位,這對於太子來說也無法容忍,在他的眼裡這個女人就是瘋子。

太子真的無法容忍範閒的存在嗎

在原著中,太子接受了範閒存在的事實。

慶帝是一定要讓範閒娶了林婉兒,在林若甫的兒子林珙死後,林若甫一定會賭上自己所有的政治資本支持範閒,如果繼續做出暗殺範閒的行為,那麼林若甫一定會站在太子的對立面上。

本來林珙之死就讓林若甫與長公主對立,太子的政治支持主要就是林若甫,失去林若甫的支持,他的政治前途將無法想象。

與其繼續與範閒作對,不如接受範閒將接收內庫的事實,雖然范家和靖王家關係好,靖王世子又是支持二皇子的,但是如果拉攏好範閒,最起碼不讓他站在二皇子那邊也是不錯的選擇。

故意設立一個皇位競爭對手,讓父皇放心

慶帝心思深沉、手段狠辣太子應該是清楚的,畢竟自己母親家族的事情他應該是清楚的,如果朝堂上只有太子一家獨大,難免讓慶帝產生猜疑忌憚。

慶帝扶植二皇子表面上看對太子造成了威脅,實際上只是不想讓太子一家獨大,慶帝要的是大臣們只對他一個人忠心,因此無論慶帝怎麼扶植二皇子,這個標準絕對不會變,只要太子不做太出格的事情,也不會讓二皇子對太子造成實質的威脅。

再說了慶帝也不是不允許太子有自己的勢力,否則也不會坐視掌握內庫的長公主對太子的支持,而像二皇子那樣,有靖王世子公開拉票,身邊又有跟著謝必安這樣的用劍高手,如此招搖才應該小心謹慎才對。

心機深沉、深藏不漏、扮豬吃虎

最近幾集,太子因為好友林珙之死,跑到監察院大鬧一通,還與監察院的人拔刀相向,太子真的就這麼蠢笨嗎?

一、借範若若試探範閒。範若若此前佯裝投靠太子,故意向太子透露範閒的情況,但是太子一眼就看出來她是假投靠,並借範若若試探範閒。

二、在慶帝面前表面上指認二皇子是兇手,雖然二皇子和範閒互相作證洗清了殺林珙的嫌疑,卻在皇帝面前把二皇子拉攏範閒的事情捅了出來,想必今後就算二皇子想拉攏範閒也不敢這樣明目張膽了吧。

三、對林若甫安撫賣好,給他一個天大的臺階下。闖監察院就是藉著林珙之死的名義,然後又在慶帝面前當著林若甫的面給林珙討公道。雖然林珙是牛攔街刺殺一案的幕後兇手,但是隨著林珙的死林珙背後的人也就無法查下去了,但是林若甫很清楚是長公主指使的,自然與長公主決裂,同時也不會像之前一樣支持太子。為了挽回這個局面,太子借查林珙案的真相,安撫林若甫。最後慶帝借這件事情對北齊開戰,算是給林若甫一個天大的面子。,

四、對慶帝的心思瞭如指掌,給慶帝開戰的理由。林珙的死一定要在明面上有一個交代,因此牽出了陳萍萍,陳萍萍和慶帝都是老狐狸,兩人一唱一和將林珙的死推到四顧劍身上,並且有了攻打北齊的理由。之前慶帝三次出征,只是將之前的北魏分裂成北齊和其他小諸侯國,但是依然是慶帝的心頭大患,這次總算有出兵的理由,又給了林若甫天大的面子。

太子雖然因為這件事情禁足三日,但是仔細想想,他究竟有什麼損失,反倒一箭多雕。自己又借禁足觀察別人的動向。


孤獨的愛影室


《慶餘年》本週更新到21集,超前點播可以看到27集。

根據劇中太子的表現,此人並非如坊間傳聞的太子不如二皇子,性格軟弱,而是神思深藏,喜行不行於色。相反,心思縝密,城府極深。有以下幾方面的表現:


1、太子和宮典私誼不淺,結交官員,私交還甚好,可見太子的心機。

宮典是大內侍衛,皇帝爪牙。應該是唯皇帝馬首是瞻。

但是私下,和太子私交甚好,不是一般的情誼。

這對於慶帝來說是大忌。

宮典在皇帝的暗示下,要與太子劃清界限。

堂堂大內侍衛副統領,忍痛還回字畫時,竟然流淚。由此可以看出,一是太子送的畫非常得宮典得喜愛,這是太子投其所好所為;二是以後宮典和太子的私交就斷了,私交如此好,很是不捨。

除了這滴淚,還有宮典對太子的一番肺腑之言。句句是提點,可見兩人情誼。

由此可見,太子結交官員,收買人心方面確實是有方法的。


2、範若若見太子,評價為:神思深藏,並非庸才。

太子明知道範若若並不是真心投靠,並不拆穿。

說話間滴水不漏,言語試探,並非是坊間傳聞那樣。

後林珙被殺,範若若在範閒授意下去太子處報信,太子並沒有按照範閒的設想行事,而是將林珙策劃牛欄街刺殺一事告知林相,將林珙的死因與範閒聯繫起來。他不需要自己出手,林相自會調查到底。而太子只需聽消息即可。

可見太子並非沒有主意和謀略之人,相反,心思縝密有城府。


3、太子和長公主接到範閒押解司理理回京時,兩人對話。可見,太子並不是沒有主見,任人擺佈之人。

太子喜歡長公主,這份感情藏在心底無法言說。澹州刺殺、牛欄街刺殺,想必太子的殺意遠不如長公主的殺意濃烈。

長公主言語間試探,想在此時殺掉範閒。太子很明白,此時並非殺人時機。

太子很明白,長公主是想保住內庫財權,才急著想要範閒的命。

但是他更明白,此時殺人,有殺人滅口的嫌疑,太子的處境就很艱難了。

雖然太子為情所困,喜歡自己的姑姑,但是就算如此,也並非全然受長公主擺佈。

他能分清輕重緩急、是非好壞,可為不可為。

4、林珙死後,太子將林珙之死鬧到陛下面前,看似是為好友鳴不平,實則是心中有成算,或是順水推舟,故意為之。


為什麼這麼做?

一是,他猜測到慶帝對於攻打北齊的心思,順水推舟,明白此事是一個機會,利用此時,成全了慶帝的心思。


從告知林相牛欄街刺殺一事的真相,到太子親自到鑑查院想要審司理理,太子一直表現的有點激動了。一直在為林珙鳴不平,找兇手。

事出反常必有妖,太子如此心機深沉之人為何會如此不理性呢?但是,當陳萍萍將兇手鎖定為北齊四顧劍後,看明白了。


此後太子便不再插話,也不再為林珙之事刨根問底,情緒也非常平穩,不再刨根問底為林珙鳴不平。有察言觀色的原因,不敢回話。但是從太子前後情緒反差來看,這並非根本原因。

二是,根據劇情推測太子和北齊高層有交易,或許這正是他們協議或者謀劃的一部分。太子和北齊高層有交易,從司理理的暴露可見一斑。司理理如此絕密的身份,鑑查院都未得知,林珙是如何得知的呢?這樣絕密的事情僅有北齊高層知道。可見,是北齊故意透漏給慶國太子的。

看太子這意味深長的眼神,也是很有戲了。


由以上分析可知,此太子瞭解朝堂局勢,慶帝為人,心思縝密,城府很深。


求更新~~~


樂天看劇


《慶餘年》中的太子城府究竟如何,之後還有什麼動作?

《慶餘年》中太子其實城府很深,雖然有傳言太子軟弱不及二皇子,但實際上,太子平時工於心計,非常注重謀略。

自古以來,太子之位都是一個很微妙的位置,受眾人敬仰,但要受到各方勢力的覬覦,能夠在此位上的人,受到的壓力與威脅可想而知。

因此,太子平時就非常注重拉攏有權勢之人,他利用書畫讓宮典幫忙。

而在之後伊府的事情,也能看出太子並不為表面現象所矇蔽,善於獨立思考,是個有智慧的人。

但是這裡要注意的是,太子的權謀、城府、智慧都是有侷限性的。他做事沒有著眼大局,身為更沒有為社稷黎民蒼生著想,非大智慧。

而且,太子與長公主之間關係曖昧,太子之前看似愚蠢的行為實際上都和長公主有關,這應該是再聰明的人遇到情關也會犯暈的體現。

至於太子之後還有什麼動作,那當然是他繼續與長公主密謀,至於結果如何,咱們一起追劇就知道了。





小墨年糕


太子的城府頗深。這個從範閒和範若若的談話就能看出來,一個能讓宮裡宮外都認為才疏學淺,行事魯莽,能力不及二皇子的東宮之主,在慶帝、陳萍萍、林相、長公主以及對皇位虎視眈眈的二皇子等多方勢力碾壓下,既沒有被廢,也沒有被殺,可見他的城府勝於常人很多。

太子想做的穩,必須要讓老子慶帝滿意。慶帝生性多疑狠辣,站在權利頂端的他,需要一個繼承人來安定民心,但又不希望這個位置上的人權利上威脅到自己,名望上勝過自己。最好這個人既能讓他表演仁慈寬宥,又能讓臣子們覺得繼承者尚不成熟他才是真正的當家人。一個各方面都有所欠缺的太子才是真正被需要的太子。


獨自一人,聽到自己身邊奴才都用擔心的口吻說他可能鬥不過二殿下時,他露出了讓人不寒而慄的笑容。



實力上的差距,讓這位懂得隱忍的太子未能笑到最後。慶帝、陳萍萍、林相這些獅子們何曾在乎過他的陰謀陽謀。


飯飯也要吃飯


大家好我是 影視愛好者漁小小,我喜歡分析影視劇中人物的的刻畫,研究劇情的發展,以下是我的分享和觀點,希望能幫助到您

太子是皇后的嫡長子,也是慶帝的第二個孩子,他一出生就被封作太子,所以不在皇子序列中。太子最後與長公主合謀叛亂被範閒阻止,失敗後自盡身亡。

劇中太子與長公主的姦情被範閒告發後,長公主被軟禁,太子被廢,之後長公主聯合其他家族的人一起安排刺殺皇帝

這部《慶餘年》主要是講的權謀。範閒破局,慶帝,長公主,太子,二皇子,宰相林若甫,陳萍萍等佈局。而最有謀略的其實不是前面這幾人,是戶部侍郎範建。

範建的謀略在於,第一,讓陳萍萍通過五竹把範閒送到澹州,讓範老太太養大。為了找出殺害葉輕眉的幕後首腦,範建培植了自己的一些勢力,慶帝都不知道。

在原著中,範建把戶部經營得如“鐵桶”一般,做的假賬還坑了太子和二皇子。

而且,原著中範建還在大東山設計坑了慶帝一次,而他卻沒有事。能瞞著慶帝還設計他只有範建。

《慶餘年》中範建始終把自己藏得很好,不惜花十幾年時間來培養範閒,最後讓範閒復仇成功。

飾演範建的是演員高曙光。他把範建這個人物飾演的栩栩如生,可以說演技可以和陳道明相媲美。

其次是長公主,長公主是個狠角色,她是一位集美貌智慧與瘋狂狠辣於一身的人物,並且這位長公主,極其善於偽裝,是鼎鼎有名的“前面敵手”,而且和太子還有一腿。這個人物在劇中很關鍵,她的多變性以及角色的複雜性讓長公主這一角色充滿了神秘感,同時這個角色又對演員的演技充滿了考驗。

劇中的長公主是一個很讓人討厭的角色,在原小說中她還和自己的侄子有著千絲萬縷說不清的關係,長公主暗戀自己親哥慶帝,但是兩人不可能,於是遷怒於慶帝的女人葉輕眉,順便還勾搭了皇子。不過小說中的她傾國傾城,孤芳自賞,從容聰明。但最後還是走上絕路。

以上僅就是關於我的分享,希望能幫助到大家,也祝大家能開開心心看劇情,快快樂樂享受影視世界帶來的視覺盛宴!謝謝大家









漁小小


哎呀,這是很古老的回憶了。看見這個問題又去草草瀏覽了一下原著。

個人覺得慶餘年裡太子城府只能算二流偏下。或許前半部分算二流平均水平,但是後半部分隨著主角等各方勢力的成長,太子卻沒有長足的進步,此消彼長就成了二流偏下。

一流選手要數範閒、公主、管情報機構那個殘疾人(好像是陳萍萍)、皇帝……(或許還有,但記不清了)

二流選手首推三皇子、然後是範建、費介、四顧劍……(記不清了)

三流嘛就不談了。

要說武功最厲害的,個人感覺是皇帝,但是論殺傷力和持久力(比如單挑一支軍隊)是五竹。對了,五竹還有個buff,他揍過的人都成了大宗師。

陳萍萍的陰險毒辣和義薄雲天是本書最大的反差,誰能想到這個全天下最陰險毒辣,還掌管著全天下最陰險毒辣機構的瘸子卻也是全天下最重感情的人。

“槍這玩意,我也有。”還是散彈槍,噴子。

最後再說一句,貓膩大神可是我的偶像。





聞亻二


《慶餘年》中太子無論是在慶帝面前,還是在二殿下面前,都表現出一副恭恭敬敬、唯唯諾諾的樣子,其實他是一個城府極深、心思縝密的人。

有幾個細節可以證明:

  1. 範若若為了幫範閒,監視太子的一舉一動,去太子府假裝投誠,如果認真看,就會看到太子的表情變化,其實他根本不相信範若若,之所以會把範若若留下,也是將計就計。這個是後話。

範若若回家後告訴範閒:坊間傳聞,太子才能不及二皇子,性子軟弱,今日所見,他喜行不形於色,神思深藏,並非庸才。

並且,太子為了不讓感情困住自己,就連喜歡的女子都深藏於心,可見他是一個特別有容忍度的人。

他一直都是假裝軟弱,看似長公主在利用他的太子之位,謀福利,實在太子在利用長公主的權利,為自己謀出路,所以表面上,太子對長公主是言聽計從。

  1. 範閒在抓回司理理回京的路上,為了安全起見,他故意寫了一個押北齊暗探回京的牌子,這樣誰要動手,誰就有了嫌疑,自然回京的路上一帆風順。

但長公主卻唆使太子,在城外殺了範閒,這樣婉兒不用嫁人,內庫財政也不用易主,兩全其美。

太子自然不會去,司理理是北齊暗探,這時候動手,只會讓別人懷疑他有殺人滅口的嫌疑。



長公主一再勸說,可太子還是不去,質問長公主:“若你這般做,置我於何地?”


由此可見,太子絕不是莽撞之夫。

  1. 還有一個細節也能說明,太子是一個心思縝密的人。

林珙被殺,當林相找範閒的時候,範閒就讓若若立馬去告訴太子自己的行蹤,這樣就可以知道殺自己的人是不是太子,若是,他自然不希望看到林相和範閒和解,如果來宰相府門口堵範閒,必然會引林相懷疑。

可範若若告訴太子後,太子不但沒有任何行動,還表現的非常冷靜,甚至還佈置好了一切,已經把所有事提前告知了林相,反而讓範閒很被動。

雖然佈置好了一切,但範若若在鼓惑他去宰相府的時候,他雖然無動於衷,但暗暗攥緊的拳頭,已經說明他還是有點害怕的。

總之,因為慶帝是一個頗具城府的人,所以太子為了生命安危,只能偽裝真實的自己,他知道一旦失足,將會萬劫不復。雖然太子這樣萬般小心,但範閒的到來一定會觸碰到他的利益,總有一天,他和範閒將會有一場博弈。誰輸誰贏,我們會繼續關注。


子木聊劇


《慶餘年》中的太子。看似莽撞,甚至有點像一個大草包。其實心有城府,只不過表現出來的比較單純。甚至可以說相對於二皇子,他的心思更為深沉。因為真正的聰明人一般是不會讓世人看到自己很聰明的。個人認為,太子的心機城府相對於二皇子有過之而無不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