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日本人,竟趁中國局勢動盪,蒐羅大量“國寶”運往美國

這些日本人,竟趁中國局勢動盪,蒐羅大量“國寶”運往美國

電影《妖貓傳》裡,白居易和日本僧人空海共同偵破宮闈奇案,揭開了楊貴妃之死的內幕,同時也向我們展示了當時的大唐盛世。

在這一場極樂之宴中,來自日本的空海法師,這個角色的背後,其實是真真切切的歷史。

這些日本人,竟趁中國局勢動盪,蒐羅大量“國寶”運往美國

一段日本人對於唐朝文化崇拜至極的歷史。這樣一段歷史,讓後來的日本人對於中國的文化和藝術,開始了追求。

後人的追求,在波士頓美術博物館中的一個展廳中,得到了近乎完美的展現。

中國文化的傳播者

遣唐使

空海是誰?這位被稱為“弘法大師”的人物,在日本無人不知。他也是日本延歷年間遣唐使的成員,同時也是此次使團中最著名的人物。

這些日本人,竟趁中國局勢動盪,蒐羅大量“國寶”運往美國

空海法師像

日本遣唐使的歷史,可以追溯到舒明天皇二年(630年),當時的唐朝剛剛平定國內。有一年,日本朝廷陸續派出十多批使團,波瀾壯闊的遣唐使畫卷由此揭開序幕。

這些日本人,竟趁中國局勢動盪,蒐羅大量“國寶”運往美國

抵達唐朝港口的日本遣唐使船。1298年,《東征傳畫冊》第四卷

眾所周知,遣唐使的目的之一是學習唐朝的先進文化。不過,前期遣唐使最重要的使命並非文化攝取,而是意在起到政治宣示的作用。

日本派遣使臣向唐朝宣示,是因為日本雖尊奉唐朝為東亞的宗主,但自身也是具備若干蕃國的小型帝國。當時朝鮮半島上的高句麗、百濟、新羅也被日本視為蕃屬。

日本一直將百濟視為其在半島上最可靠的屬國。當660年百濟被唐朝滅國後,日本曾不惜挑戰唐朝的權威,傾盡國力支持百濟的復國運動。公元663年,唐日兩國在百濟的白江口兵戎相見,日本徹底戰敗,其勢力才退出了朝鮮半島。

這些日本人,竟趁中國局勢動盪,蒐羅大量“國寶”運往美國

白江口海戰形勢圖

直到白江口一戰後,日本才徹底被唐朝的強大所征服,此後,日本進入了長達300多年的唐朝文化學習期。

663年,倭軍(4萬2千,有戰船1000餘艘),唐軍(1萬3千,戰船170艘)在百濟白江口展開了激烈海戰。最終唐朝軍隊以少勝多,日本大敗。

此後日本一直數百年間不斷派遣唐使向唐朝學習,逐漸形成其一整套政治、經濟、文化制度,日本數百年間幾乎就是唐朝的一個“具體而微”的翻版模型。直到1592年,豐臣秀吉侵略朝鮮,近一千年間,日本未敢再對中國開戰。

這些日本人,竟趁中國局勢動盪,蒐羅大量“國寶”運往美國

現代工藝復原的唐橫刀,此次唐軍隊的制勝法寶之一是弓箭和唐橫刀,而當唐朝將士與日本武士近距離廝殺時,起

在這段時期之間,日本聖武天皇(701年-756年)是最有代表性的,他痴迷中國文化,派了許多遣唐使運送各樣的珍品回國,然後存在他的私人庫房——正倉院。

這些日本人,竟趁中國局勢動盪,蒐羅大量“國寶”運往美國

正倉院建築外景

這一存就是一千多年,保存到今天仍然如新,不可不說正倉院對這些中國寶物的珍視與盡心。

自遣唐使真正是去學習文化後,中國的文化和藝術,被越來越多的日本人追尋、收藏。

這些日本人,竟趁中國局勢動盪,蒐羅大量“國寶”運往美國

螺鈿紫檀五絃琵琶,唐,正倉院藏

這些日本人,竟趁中國局勢動盪,蒐羅大量“國寶”運往美國

平螺鈿背八角鏡,唐,正倉院藏

這些日本人,竟趁中國局勢動盪,蒐羅大量“國寶”運往美國

這些日本人,竟趁中國局勢動盪,蒐羅大量“國寶”運往美國

平螺鈿背八角鏡,局部

波士頓拋來橄欖枝

岡倉天心

遠在亞洲之外的美國,也有著日本對於中國文化及藝術的愛好與追尋。

唐人閻立本的《歷代帝王圖》;

宋徽宗趙佶《五色鸚鵡圖》;

南宋的《五百羅漢圖》;

南宋陳容《九龍圖》;

宋摹張萱《搗練圖》;

趙令穰《湖莊清夏圖》;

李公麟《華嚴變相圖》;

唐代的龍門石窟石獅子;

隋朝的觀音菩薩立像;

……

這些在中國繪畫史上堪稱百代標程式的作品,如今悉數收藏於美國波士頓美術博物館

這些日本人,竟趁中國局勢動盪,蒐羅大量“國寶”運往美國

波士頓美術博物館

成立於1876年的美國波士頓美術館歷史悠久又規模浩大,它的中國藝術收藏也堪稱教科書式的典範,其中宋元繪畫 213 幅,為全美之最。

為什麼波士頓美術博物館有如此獨到的眼光,收藏到這麼多宋元時期的極品?

這樣獨特的收藏品味來自於一個日本人——岡倉天心。

這些日本人,竟趁中國局勢動盪,蒐羅大量“國寶”運往美國

岡倉天心

岡倉天心(1863年2月14日-1913年9月2日),又名岡倉覺三,是日本明治時期著名的美術家,美術評論家,美術教育家。

也是日本近代文明啟蒙期最重要的人物之一,被譽為“明治奇才”

這些日本人,竟趁中國局勢動盪,蒐羅大量“國寶”運往美國

恩內斯特·費諾羅薩

1879年,岡倉天心考入東京帝國大學。在這裡,他遇到了一個來自波士頓的美國人——恩內斯特·費諾羅薩。

這位亦師亦友的美國人,為岡倉天心的未來,提供了一個重要的契機:推薦他擔任波士頓美術館中國美術部的顧問。

明治維新時期的日本,對本國的傳統文化摒棄,使得岡倉天心心灰意冷,又被日本美術界所排斥,這讓他不得不另謀出路,於1898年出走美國。

這些日本人,竟趁中國局勢動盪,蒐羅大量“國寶”運往美國

波士頓美術博物館 攝影/動脈影

中國對於岡倉來說並不陌生。

在岡倉以往的研究框架裡,亞洲藝術是作為一個整體來討論的,中國與印度皆是研究日本傳統文化藝術的參照。

1893年夏,他曾利用幾個月的時間,先後考察了天津、北京、保定、鄭州、洛陽、西安、寶雞、鳳州、漢中、劍州、新都、敘州、重慶、宜昌、武漢、南京、上海等地的古代遺存。

這些日本人,竟趁中國局勢動盪,蒐羅大量“國寶”運往美國

閻立本《歷代帝王圖》局部

這讓他對母國日本的文化愈加自信。用他的話說,“儘管王朝更迭的動盪、韃靼人的入侵、眼紅的烏合之眾的屠殺和毀壞,一次次地衝擊了日本,但都沒有使日本從亞洲大陸接收的文明消逝。而同樣的事件,卻使中國文明的偉績消失殆盡,只留下文學和廢墟,供人們憑弔唐的輝煌和宋的精緻。”

這些日本人,竟趁中國局勢動盪,蒐羅大量“國寶”運往美國

閻立本《歷代帝王圖》局部

中國的輝煌與精緻當然不僅可供其憑弔。

1906年10月,岡倉開啟了首次尋寶之旅,他的目標很明確,到中國直奔北京的琉璃廠,再赴西安、洛陽等地。此時的中國政局動盪,積貧積弱,文物管理更是無從談起。

在他的旅行日記中可知這趟所獲不菲:“書畫47件,銅器3件,漢玉一件。其中珍品有藍瑛《嵩山圖》、仇英《明皇聞雞圖》、唐寅的《松下雙鶴》...”

這些日本人,竟趁中國局勢動盪,蒐羅大量“國寶”運往美國

這些日本人,竟趁中國局勢動盪,蒐羅大量“國寶”運往美國

宋徽宗摹張萱《搗練圖》局部

六年後,岡倉再赴天津和北京,已有大批中國古董商圍繞左右,這次他買到了最重要的《摹張萱搗練圖》,此作曾舊藏於圓明園。

《搗練圖》原本是唐代畫家張萱所作,真跡今已無存,這件作品是宋徽宗趙佶的摹本。原賣主是一位前清貴族。

這些日本人,竟趁中國局勢動盪,蒐羅大量“國寶”運往美國

▲《搗練圖卷》

1912年,岡倉天心在一次演講中,談及他的收藏訣竅,提到了中國的辛亥革命。

岡倉敏銳地意識到,沒落的清朝貴族往往缺乏自制力。失去了稅收來源後,這些貴族會轉戰拍賣,以便將家中珍寶變成大筆金錢,維持一貫的享樂生活。

辛亥革命正是獲得中國藝術珍品的絕佳良機。

在這個時候,只要給予足夠的吸引力,就能得到真正有價值的各種美術作品。

這些日本人,竟趁中國局勢動盪,蒐羅大量“國寶”運往美國

南宋,周季常《五百羅漢圖》

中國美術部的繼任者

羅吉和富田

1913年,岡倉去世之後,約翰·伊勒頓·羅吉(John Ellerton Lodge)接替了他的職位。1917年,從山中商會那裡,以25000美元的價格購入了南宋陳容的

《九龍圖》

這些日本人,竟趁中國局勢動盪,蒐羅大量“國寶”運往美國

這些日本人,竟趁中國局勢動盪,蒐羅大量“國寶”運往美國

南宋《九龍圖》陳容

南宋陳容開創了水墨畫龍的先河,日人稱他畫龍達到了“人類繪畫的最高水平”

《六龍圖》與《九龍圖》曾獲乾隆皇帝“垂愛”,著錄於清宮《石渠寶笈》,後來被賜入恭王府。

這些日本人,竟趁中國局勢動盪,蒐羅大量“國寶”運往美國

1920年,羅吉轉職,東方部的工作改由

富田幸次郎主持。

富田16歲時被日本政府公派到美國留學,次年被岡倉招入波士頓美術博物館。他一直在這裡工作到1963年,是迄今為止該館任職時間最長的部門主管。

這些日本人,竟趁中國局勢動盪,蒐羅大量“國寶”運往美國

富田幸次郎及其夫人

岡倉之後,美術館負責人不再跑到中國選購,他們大多靠知名古董商供應,與羅吉不同,富田不想靠山中商會的壟斷體系,他找的另一個合作伙伴是

盧芹齋。

盧芹齋是二十世紀初聞名世界的文物販子,或者叫“古董商”。他把包括唐太宗昭陵六駿中“颯露紫”和“拳毛騧(guā)”在內的中華瑰寶,盜運出境,用西方買家支付的鈔票,換得了一生榮華富貴。他也讓歐美收藏者學會欣賞中國墓葬壁畫、雕刻、陪葬古玉、陶俑,天才般的文物鑑定和推廣能力,使他經手的很多古董由死變活,由冷變熱,在行內的地位可謂是呼風喚雨。

這些日本人,竟趁中國局勢動盪,蒐羅大量“國寶”運往美國

盧芹齋在美國與外國專家鑑定書畫

盧芹齋賣給富田最著名的作品是洛陽八里臺漢墓的彩繪人物畫《上林苑中馴獸圖》

上林苑是秦漢時期宮廷中的一個機構,為滿足皇帝與貴族娛樂需求,上林苑會安排專職馴獸人員馴養珍禽異獸,並有專業的馬戲表演。

這些日本人,竟趁中國局勢動盪,蒐羅大量“國寶”運往美國

壁畫《上林苑中馴獸圖》

富田徵集的另一件重要藏品是《五色鸚鵡圖卷》,此畫是宋徽宗趙佶親筆所繪,曾藏清宮內府。

大約在同治或光緒年間,賜給了恭親王奕訢,被溥偉賣給琉璃廠的古董商,又轉賣給日本人江藤濤雄。最後落入了日本山本悌二郎手中,二戰後,被富田購入。

這些日本人,竟趁中國局勢動盪,蒐羅大量“國寶”運往美國

《五色鸚鵡圖》

這些日本人,竟趁中國局勢動盪,蒐羅大量“國寶”運往美國

這些日本人,竟趁中國局勢動盪,蒐羅大量“國寶”運往美國

這些日本人,竟趁中國局勢動盪,蒐羅大量“國寶”運往美國

可以說,從岡倉到富田,日本人是波士頓美術館中國文物收藏最大的功臣,他們的努力讓中國古畫成為該館的主要強項。

那麼,日本為什麼愛中國文化呢?

這也許是個宏大的命題。一衣帶水的兩國,從古至今交往不輟。但經歷了戰爭與和平,也許很多情感難以用簡單的愛或者恨去概括。但拋開那些,人們對於審美的追尋是永恆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