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諷刺為騙局的晚清預備立憲,真的是一場騙局嗎?

世界上君主立憲的國家現在還有很多,在我們鄰國日本、泰國就是,曾經的日不落帝國英國是,輝煌一時的西班牙現在也是。其他如約旦、馬來西亞、挪威、荷蘭等將近40個國家採取的都是君主立憲制。

在晚清曾經也有這麼一場運動,想把中國改造成為君主立憲制的國家。不過這場立憲運動,最終以失敗收場。辛亥革命之後,清帝退位,立憲制沒搞成,清朝最終成為了歷史。

被諷刺為騙局的晚清預備立憲,真的是一場騙局嗎?

圖1、君主立憲下的英國皇室

歷史深處之【軍人時代】之前我們介紹過預備立憲中最重要的官制改革,這一期和大家一起回顧這次立憲運動的前前後後。

如果對比著鴉片戰爭以來的清廷看的話,能夠討論立憲,並準備將立憲付諸實踐,確實是清廷的一大進步。當然這樣的進步也是在被逼無奈的結果,甲午戰爭、庚子之亂、日俄戰爭,讓清廷上上下下徹底從原來高高在上的天朝大國的虛幻閣樓上走了下來,能夠認認真真,從制度層面去思考自己為何落後。

自從鴉片戰爭之後,特別是第二次鴉片戰爭、太平天國之後,清廷不是沒有反思過。只不過當時的反思結果是,西方這些國家就是有些奇巧淫技,我們“師夷之技以制夷”就好了,於是有了洋務運動。不過洋務運動在這幾場浩劫之後,證明了我們的落後不只是技術層面的,而是制度層面的。

被諷刺為騙局的晚清預備立憲,真的是一場騙局嗎?

圖2、五大臣憲政考察合影

有了這樣清醒的認識,於是就有了1905年10月,清政府派載澤、端方、戴鴻慈、李盛鐸、尚其亨五大臣出洋考查憲政的事情。這一次清廷上下真的有了從制度層面上學習、效仿西方的動力,並付諸了行動。

五大臣歸國之後,就有了兩篇著名的憲政考察報告,一份是載澤的《奏請宣佈立憲密摺》,一份是端方的《請定國是以安大計折》。兩份報告都覺得立憲好,特別是載澤指出了立憲對清廷的三大好處:“皇位永固”,“外患漸輕”,“內亂可弭”。這兩份報告一定不是完全出自於載澤、端方之手,據說楊度、梁啟超都有參與。

有了五大臣的考察報告,再加上原來洋務派老臣張之洞、劉坤一等的支持,當局者慈禧有了試一試君主立憲的想法。於是就在1906年9月1日頒佈預備仿行憲政的諭旨。預備立憲的第一步是官制改革,可是在第一步上就卡住了,最終在當年11月出爐的官制改革就沒有將憲政往前推多少。

被諷刺為騙局的晚清預備立憲,真的是一場騙局嗎?

圖3、晚年慈禧

久經風雨的慈禧一看真要接受憲政,從權利如此集中的運作機制轉換到民主自由的憲政制度,可沒那麼容易。因此從1906年開始,一直到慈禧去世,在朝廷層面,預備立憲並沒有太多實質性的動作。

清廷雖然沒有動作,但上諭已發,各方都聞風而動,朝野上下在困頓之中看到憲政有可能是解決當下難題的一條路。於是各種立憲的社團、組織,在國內、海外紛紛成立。

慈禧去世的時間是1908年11月15日,在她去世前的1908年8月下旨明示預備立憲以9年為限,同時頒佈《欽定憲法大綱》23條。在慈禧去世溥儀即位,預備立憲的步伐一下子加快。

  1. 1909年3月下詔重申預備立憲,命各省當年內成立諮議局。

  2. 1909年12月,16省諮議局代表組成國會請願同志會,並在1910年三次請願要求速開國會;

  3. 1910年10月,資政院在北京成立,亦要求1911年召開國會;清政府不得已將預備立憲期9年改為5年,定於1913年召開國會,1911年先成立內閣。

  4. 1911年5月,清政府裁撤軍機處等機構,公佈所訂內閣官制,組成新內閣,由慶親王奕劻任總理大臣。在13名國務大臣中,漢族官僚4名,蒙古旗人1名,滿族8名,其中皇族又佔5人,被譏為皇族內閣。

被諷刺為騙局的晚清預備立憲,真的是一場騙局嗎?

圖4、1911年成立的“皇族內閣”

因為皇族內閣的結果,清廷的君主立憲被諷刺為騙局。不過從一開始,清廷可是真的在準備預備立憲。只是其中保守派有,激進派也有。所有的動作,都是在當局的、溥儀的爸爸、不到三十的、監國攝政王愛新覺羅·載灃在控不住局面的情況下,匆忙弄的。而這些動作,最終導致之後不可收拾的局面。

被諷刺為騙局的晚清預備立憲,真的是一場騙局嗎?

圖5、預備立憲的主局人載灃

在皇族內閣成立不到半年的時間,清廷就被迫退位。不得不說,清廷正是因為搞預備立憲才讓自己早早的成了歷史。不過預備立憲,特別是各省成立資政局,讓民主憲政的風氣吹遍全國。哪怕是清廷沒了,這樣的風氣,在之後相當一段時間都是輿論的主流。這種風氣主導了之後北洋政府很長時間,也算是這次預備立憲意想不到的結果。

歷史深處之【軍人時代】這一期關於晚清預備立憲的介紹就到這裡,下一期我們關注慈禧去世後被免職的袁世凱以及他的復出,歡迎關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