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讽刺为骗局的晚清预备立宪,真的是一场骗局吗?

世界上君主立宪的国家现在还有很多,在我们邻国日本、泰国就是,曾经的日不落帝国英国是,辉煌一时的西班牙现在也是。其他如约旦、马来西亚、挪威、荷兰等将近40个国家采取的都是君主立宪制。

在晚清曾经也有这么一场运动,想把中国改造成为君主立宪制的国家。不过这场立宪运动,最终以失败收场。辛亥革命之后,清帝退位,立宪制没搞成,清朝最终成为了历史。

被讽刺为骗局的晚清预备立宪,真的是一场骗局吗?

图1、君主立宪下的英国皇室

历史深处之【军人时代】之前我们介绍过预备立宪中最重要的官制改革,这一期和大家一起回顾这次立宪运动的前前后后。

如果对比着鸦片战争以来的清廷看的话,能够讨论立宪,并准备将立宪付诸实践,确实是清廷的一大进步。当然这样的进步也是在被逼无奈的结果,甲午战争、庚子之乱、日俄战争,让清廷上上下下彻底从原来高高在上的天朝大国的虚幻阁楼上走了下来,能够认认真真,从制度层面去思考自己为何落后。

自从鸦片战争之后,特别是第二次鸦片战争、太平天国之后,清廷不是没有反思过。只不过当时的反思结果是,西方这些国家就是有些奇巧淫技,我们“师夷之技以制夷”就好了,于是有了洋务运动。不过洋务运动在这几场浩劫之后,证明了我们的落后不只是技术层面的,而是制度层面的。

被讽刺为骗局的晚清预备立宪,真的是一场骗局吗?

图2、五大臣宪政考察合影

有了这样清醒的认识,于是就有了1905年10月,清政府派载泽、端方、戴鸿慈、李盛铎、尚其亨五大臣出洋考查宪政的事情。这一次清廷上下真的有了从制度层面上学习、效仿西方的动力,并付诸了行动。

五大臣归国之后,就有了两篇著名的宪政考察报告,一份是载泽的《奏请宣布立宪密折》,一份是端方的《请定国是以安大计折》。两份报告都觉得立宪好,特别是载泽指出了立宪对清廷的三大好处:“皇位永固”,“外患渐轻”,“内乱可弭”。这两份报告一定不是完全出自于载泽、端方之手,据说杨度、梁启超都有参与。

有了五大臣的考察报告,再加上原来洋务派老臣张之洞、刘坤一等的支持,当局者慈禧有了试一试君主立宪的想法。于是就在1906年9月1日颁布预备仿行宪政的谕旨。预备立宪的第一步是官制改革,可是在第一步上就卡住了,最终在当年11月出炉的官制改革就没有将宪政往前推多少。

被讽刺为骗局的晚清预备立宪,真的是一场骗局吗?

图3、晚年慈禧

久经风雨的慈禧一看真要接受宪政,从权利如此集中的运作机制转换到民主自由的宪政制度,可没那么容易。因此从1906年开始,一直到慈禧去世,在朝廷层面,预备立宪并没有太多实质性的动作。

清廷虽然没有动作,但上谕已发,各方都闻风而动,朝野上下在困顿之中看到宪政有可能是解决当下难题的一条路。于是各种立宪的社团、组织,在国内、海外纷纷成立。

慈禧去世的时间是1908年11月15日,在她去世前的1908年8月下旨明示预备立宪以9年为限,同时颁布《钦定宪法大纲》23条。在慈禧去世溥仪即位,预备立宪的步伐一下子加快。

  1. 1909年3月下诏重申预备立宪,命各省当年内成立谘议局。

  2. 1909年12月,16省谘议局代表组成国会请愿同志会,并在1910年三次请愿要求速开国会;

  3. 1910年10月,资政院在北京成立,亦要求1911年召开国会;清政府不得已将预备立宪期9年改为5年,定于1913年召开国会,1911年先成立内阁。

  4. 1911年5月,清政府裁撤军机处等机构,公布所订内阁官制,组成新内阁,由庆亲王奕劻任总理大臣。在13名国务大臣中,汉族官僚4名,蒙古旗人1名,满族8名,其中皇族又占5人,被讥为皇族内阁。

被讽刺为骗局的晚清预备立宪,真的是一场骗局吗?

图4、1911年成立的“皇族内阁”

因为皇族内阁的结果,清廷的君主立宪被讽刺为骗局。不过从一开始,清廷可是真的在准备预备立宪。只是其中保守派有,激进派也有。所有的动作,都是在当局的、溥仪的爸爸、不到三十的、监国摄政王爱新觉罗·载沣在控不住局面的情况下,匆忙弄的。而这些动作,最终导致之后不可收拾的局面。

被讽刺为骗局的晚清预备立宪,真的是一场骗局吗?

图5、预备立宪的主局人载沣

在皇族内阁成立不到半年的时间,清廷就被迫退位。不得不说,清廷正是因为搞预备立宪才让自己早早的成了历史。不过预备立宪,特别是各省成立资政局,让民主宪政的风气吹遍全国。哪怕是清廷没了,这样的风气,在之后相当一段时间都是舆论的主流。这种风气主导了之后北洋政府很长时间,也算是这次预备立宪意想不到的结果。

历史深处之【军人时代】这一期关于晚清预备立宪的介绍就到这里,下一期我们关注慈禧去世后被免职的袁世凯以及他的复出,欢迎关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