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漢初年,匈奴利用中原之機,扶持傀儡政權,使漢朝分裂

今天要給大家講的是東漢初年的一些歷史故事!東漢初年,匈奴利用中原戰亂之機,扶植割據的傀儡政權,分裂漢朝,北部邊郡受到攻掠,不堪其苦。 那時候,東漢王朝剛剛建立,力量比較薄弱,而且統一戰爭正在進行,無暇顧及北部邊郡。對匈奴的騷擾,東漢政府只能在邊郡修障固塞,以防禦為主。建武六年(30),劉秀先後派劉颯、韓統出使匈奴,並送去大量金幣,試圖重修舊好。然而,單于態度倨傲,攻掠如故。建武九年(33),劉秀派吳漢、王常等人率兵出擊,但經年無戰功,匈奴對邊郡的侵擾,反而變本加厲。

東漢初年,匈奴利用中原之機,扶持傀儡政權,使漢朝分裂


在這種情況下,劉秀只好在邊郡屯兵防守,派朱祜屯常山(郡治今河北元氏西北),王常屯涿郡(郡治今河北涿縣),侯進屯漁陽(郡治今北京密雲西南),王霸為上谷(郡治今河北懷來東南)太守,以防備匈奴的侵擾。同時,在邊地大築亭候,修烽火,又將幽、並的邊民遷徙常山關(今河北滿城西)、居庸關(今北京昌平)以東,以免遭受匈奴的殺掠。但是這種以防守為主的方針,並不能有效地制止匈奴南下。 當全國基本統一之後,眼看東漢政權日益鞏固,匈奴企圖另立傀儡政權、分裂漢朝的陰謀即將破產,單于輿惱羞成怒,便轉為發動大規模的軍事進攻。建武十七年(41),匈奴與鮮卑、烏桓幾次連兵入塞,殺掠吏民。

東漢初年,匈奴利用中原之機,扶持傀儡政權,使漢朝分裂


建武二十年(44),匈奴兩次攻掠上黨(郡治今山西長子)、扶風(郡治今陝西興平)、天水(郡治今甘肅通渭西)一帶。第二年,又與烏桓、鮮卑連兵攻掠北邊,代郡(郡治今山西陽高)以東受害最大。接著,又再次侵擾上谷(郡治今河北懷來東南)、中山(郡治今河北定縣)等地。匈奴大肆騷擾,“殺略抄掠甚眾,北邊無復寧歲”(《後漢書·南匈奴傳》)。直到匈奴單于輿死後,這種情況才發生變化。 建武二十二年(46),匈奴單于輿死,弟蒲奴繼立,匈奴因爭位,內部矛盾很大;加以當時發生嚴重自然災害,旱蝗連年不斷,以至人畜死亡過半,使匈奴的力量大大地削弱了。匈奴不得不暫停軍事進攻,並派人請求和親,以緩和漢匈緊張的關係。

東漢初年,匈奴利用中原之機,扶持傀儡政權,使漢朝分裂


兩年之後,統領南部匈奴八部的日逐王比,又因未能繼位,被當時的八部大人共立為單于。日逐王襲用其祖父之號,也稱為呼韓邪單于。從此,匈奴分裂為南北二部,力量進一步削弱,使漢匈關係發生了轉折性的變化。南匈奴遣使請求內附,表示願意稱臣為藩。東漢政府派中郎將段郴等出使南匈奴,在五原(今內蒙古包頭市西)西部塞80裡處,幫助他們建立南單于庭。後來,南匈奴又遣子入侍,東漢對南匈奴賞賜甚厚,雙方關係很好。 南匈奴內附之後,原受匈奴控制的烏桓、鮮卑也轉向東漢。北匈奴因力量大為削弱,只得遠徙漠北,後來也遣使請求和親。

東漢初年,匈奴利用中原之機,扶持傀儡政權,使漢朝分裂


東漢北部邊郡,暫時得以安寧。 到東漢明帝時期,北匈奴力量逐漸強盛起來,又與南匈奴少數叛者勾結,並在河西等邊郡大肆攻掠。他們“焚燒城邑,殺略甚眾,河西城門晝閉”(《後漢書·南匈奴傳》),邊郡再度受到威脅。當時東漢國力日盛,明帝改變昔日以防禦為主的策略,採取主動出擊的方針。 永平十六年(73),東漢王朝大發邊兵,由諸將率軍分四路出塞,北征匈奴。竇固與耿忠一路,出酒泉塞至天山(今新疆吐魯番北),擊敗呼衍王,追至蒲類海(今新疆巴里坤湖),佔領伊吾盧城(今新疆哈密西),並在那裡屯守。

東漢初年,匈奴利用中原之機,扶持傀儡政權,使漢朝分裂


其餘三路,因匈奴聞風北逃,都無所獲。 此後北匈奴力量日益削弱,至和帝時,又發動大規模進擊。永元元年(89),和帝派竇憲、耿秉等出朔方,與南單于聯合作戰,在稽落山(在今蒙古國阿爾察博克多山)大破北匈奴。北單于逃走,漢軍繳獲雜畜甚眾,降者20餘萬。竇憲等出塞3000裡,登燕然山(今蒙古國杭愛山)刻石記功而還。 永元三年(91),竇憲派耿夔、任尚等出居延(今內蒙古額濟納旗),大破北匈奴於金微山(今阿爾泰山)。這次漢軍出塞5000餘里,是北征匈奴最遠的一次。經過這次打擊,北單于率餘部西逃,遠走康居,又入歐洲。從此匈奴退出漠北,漢邊郡不再受它的騷擾。 好了小編今天就給大家講到這了,看完這篇文章後大家有什麼感想呢?敬請留言!

東漢初年,匈奴利用中原之機,扶持傀儡政權,使漢朝分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