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晋统一中国后干的这件事大开历史倒车,让它成为了又一短命王朝

文武分制,是三国之后中国的一个特点,军事官员只管军事,而文官只管民政,这无疑是中国当时领先世界的一个新的政治举措,当时的古罗马还依赖于地方总督对于皇帝的效忠这薄弱的统一联系,如果总督拥兵自立,中央衰微的话,根本拿他也没办法。

西晋统一中国后干的这件事大开历史倒车,让它成为了又一短命王朝

三国乱世前期的时候,领兵的多是地方上的长官,比如董卓当过并州刺史,河东太守等职务,而刘皇叔最喜欢别人叫他刘豫州。因为有了地盘,才能有实力发展军力,而那些没有地盘,光有军马的人往往最先败亡,比如寿春的袁术同志。刺史领兵原本是东汉末年为了镇压各地民变和入侵不得已的举措,但是在古代的中国,小农经济下的一个突出特点就是容易形成自给自足的经济圈,在这个地区中一切维持生存的资源都能够自给,因此往往也很容易出现独立的情况。关起门来当土皇帝,至于外界的事情,暂且不管。

所以,西晋统一全国之后的第一件大事,便是要削弱地方的军力,武帝借口四海归一,废除了兵役,同时想要废除的,还有刺史,也就是各省省长们上马打仗,下马管民的局面。但任何事物都有其存在的理由,前面罗嗦一大堆的目的就是在于说明地方需要一定的武力以自保,这种客观要求和地方士族拥有的庞大的准军事力量的现实,使得武帝的改革根本推行不下去。

西晋统一中国后干的这件事大开历史倒车,让它成为了又一短命王朝

由于中央与地方的矛盾一直存在,中央从技术上永远不可能控制住地方的每一个举动,而且过多的控制会使得地方缺乏活力和应变能力,在灾难发生时候缺乏自救的能力。而如果不控制,地方势力做大之后,就有倾覆中央的危险。总之,削弱刺史的权力在于中央把自己触角更深的深入基层,但是很快,晋武帝就做出了完全相反的决策。

皇室宗亲的出路问题一直是困扰历代皇室的大问题,皇室子弟中又不成器的纨绔子弟,也有资质出色的青年才俊,但是政治的敏感性使得任何时候这些人血管之中流淌的血脉都会成为自己荣华富贵的凭据,也会成为杀身之祸的由来。

西晋统一中国后干的这件事大开历史倒车,让它成为了又一短命王朝

曹阿瞒行法家的刚猛之说,身后几个继承人对自家兄弟也多是防范之心多余亲族之爱,没办法,人家也有曹家血统,万一哪天手下人不老实,那就麻烦了。所以曹魏被司马氏如此轻易的取代,家族成员都在首都被抓了个干净,地方又没有手握兵权的声援,所以司马氏处理起曹家来无所顾忌,也就更为心狠手辣。晋武帝当然不希望司马家被人重蹈覆辙,所以要用办法解决。

解决的办法很简单,学当年的刘邦同志,把本家侄子什么的都封出去当王,不过司马氏比较爱护动物,没舍得杀白马昭告天下“非司马氏不王”。也许晋武帝同志不相信这套封建迷信,不过有时候,封建迷信还是有一定的道理的。

西晋统一中国后干的这件事大开历史倒车,让它成为了又一短命王朝

一千七百多年前晋武帝认真的封了本家大侄子们去往各地。本来,封王不一定就藩,但是这次晋武帝的分封动了真格,原本封王只是一项产业,就像后世的明朝亲王一样,各王只是享有封地的收入而已,并无民政,军事权力,但是晋武帝在这次封王之外,还给各个本家大侄子们加上了一道日后颠覆中央的宝物:都督地方军事。

一流的政治家和二流的政治家的最大区别在于后者靠外在的压力使人臣服,而前者则依靠人格的魅力让人自愿跟随,晋武帝同志说的很好听,为了日后天下太平而罢黜地方兵役,又剥夺了地方官员的领军职权,到头来,只不过是为了换上自家人铺路罢了。

西晋统一中国后干的这件事大开历史倒车,让它成为了又一短命王朝

西汉时期,鉴于外姓诸王起兵叛乱事情,刘邦同志痛定思痛,宁可自家子弟争来夺去,也不能便宜了外姓的家奴,所以大封刘姓子弟为王,而且,刘姓诸王在日后对抗吕氏乱政时期,却是发挥了一定的作用。但是随着经济的发展,各个王们也想要在头上弄个白帽子戴戴了。晋武帝不可能不知道七国之乱的危害,但是他还是十分自信,自信的认为自己能够避开历史的规律。

晋武帝同志的举措很简单,用现在的话说就是构建既得利益同盟,在京师中不断扩充禁军的规模,除了当初的中卫军被扩编之外,又为自己的儿子加置了五卫率作为东宫宿卫。在从宫殿门外到宫城的内宫,有骁骑、游击二营,前军、后军、左军、右军,分驻宫城外四门。汉代时候就有的屯骑、步兵、射声、越骑、长水五营保留,又增加了翊军、积弩二营。

贾谊的《过秦论》有一句话非常经典“陈利兵而谁何。”晋武帝大规模的扩张禁卫军,把精锐之师搜集到京师,这样,任何地方作乱,武力上都无法与中央的禁军对抗,自然能够保证他这一脉的传承下去。

西晋统一中国后干的这件事大开历史倒车,让它成为了又一短命王朝

京师禁军的来源非常有趣,从汉代开始,遴选西北六郡的良家子编为羽林军,后逐渐成为传统,良家子,指的是不在指从军不在七科谪内者或非医、巫、商贾、百工之子的人,出身清白家庭,品貌良好,以前打仗除了贵族子弟从军之外,还多有如贱民,囚犯,入赘之人(上门女婿要小心啊)被强制征发为兵,这些事实上都是低级炮灰,而良家子则是属于精锐部队序列

套用我们现在的话,良家子也就是根正苗红,家境不错,政治合格,军事过硬的人才,而这样遴选到了最后的结果就是,禁军中进了不少官家子弟或是士族子弟,晋武帝司马炎的算盘打得很精,官宦子弟总是要有出路的,混不进中央公务员队伍总得给人家孩子找个地方呆着,进了东宫禁卫,好歹也是事业编制,而且跟着太子混,也是属于从龙的一帮人,他们的爹一个个的都是中央或者地方上的实权派,到时候就算造反也得掂量掂量站在那边的问题。

精锐部队留驻中央,选取豪门子弟为禁卫,又把自家大侄子封到各地执掌大权,官员们的子弟多送往京师充任羽林,说好听的叫禁卫,说不好听就是人质。中央禁卫兵力强大而地方各王兵力有限制,司马炎算得很清楚,给地方各王的兵力替朝廷灭个把叛民足够,但是造反绝对没可能,如此巧妙的设计,足够让司马家永享富贵了。

西晋统一中国后干的这件事大开历史倒车,让它成为了又一短命王朝

不过,唯物史观认为,历史从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而无数伟大的人物都曾梦想着征服或者打破历史发展背后的规律,而这种尝试最后往往是以失败而告终,司马炎同志也不例外。他的精巧的政治布局是为了家族利益的长远,不过,他的布局之中存在一个致命的疏漏,而这个疏漏,最终导致了晋的统一只不过是昙花一现的繁华,而且,开启了长达四百年的中华乱世的悲惨序幕。

这个,我们等到今后再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