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晉統一中國後乾的這件事大開歷史倒車,讓它成為了又一短命王朝

文武分制,是三國之後中國的一個特點,軍事官員只管軍事,而文官只管民政,這無疑是中國當時領先世界的一個新的政治舉措,當時的古羅馬還依賴於地方總督對於皇帝的效忠這薄弱的統一聯繫,如果總督擁兵自立,中央衰微的話,根本拿他也沒辦法。

西晉統一中國後乾的這件事大開歷史倒車,讓它成為了又一短命王朝

三國亂世前期的時候,領兵的多是地方上的長官,比如董卓當過幷州刺史,河東太守等職務,而劉皇叔最喜歡別人叫他劉豫州。因為有了地盤,才能有實力發展軍力,而那些沒有地盤,光有軍馬的人往往最先敗亡,比如壽春的袁術同志。刺史領兵原本是東漢末年為了鎮壓各地民變和入侵不得已的舉措,但是在古代的中國,小農經濟下的一個突出特點就是容易形成自給自足的經濟圈,在這個地區中一切維持生存的資源都能夠自給,因此往往也很容易出現獨立的情況。關起門來當土皇帝,至於外界的事情,暫且不管。

所以,西晉統一全國之後的第一件大事,便是要削弱地方的軍力,武帝藉口四海歸一,廢除了兵役,同時想要廢除的,還有刺史,也就是各省省長們上馬打仗,下馬管民的局面。但任何事物都有其存在的理由,前面羅嗦一大堆的目的就是在於說明地方需要一定的武力以自保,這種客觀要求和地方士族擁有的龐大的準軍事力量的現實,使得武帝的改革根本推行不下去。

西晉統一中國後乾的這件事大開歷史倒車,讓它成為了又一短命王朝

由於中央與地方的矛盾一直存在,中央從技術上永遠不可能控制住地方的每一個舉動,而且過多的控制會使得地方缺乏活力和應變能力,在災難發生時候缺乏自救的能力。而如果不控制,地方勢力做大之後,就有傾覆中央的危險。總之,削弱刺史的權力在於中央把自己觸角更深的深入基層,但是很快,晉武帝就做出了完全相反的決策。

皇室宗親的出路問題一直是困擾歷代皇室的大問題,皇室子弟中又不成器的紈絝子弟,也有資質出色的青年才俊,但是政治的敏感性使得任何時候這些人血管之中流淌的血脈都會成為自己榮華富貴的憑據,也會成為殺身之禍的由來。

西晉統一中國後乾的這件事大開歷史倒車,讓它成為了又一短命王朝

曹阿瞞行法家的剛猛之說,身後幾個繼承人對自家兄弟也多是防範之心多餘親族之愛,沒辦法,人家也有曹家血統,萬一哪天手下人不老實,那就麻煩了。所以曹魏被司馬氏如此輕易的取代,家族成員都在首都被抓了個乾淨,地方又沒有手握兵權的聲援,所以司馬氏處理起曹家來無所顧忌,也就更為心狠手辣。晉武帝當然不希望司馬家被人重蹈覆轍,所以要用辦法解決。

解決的辦法很簡單,學當年的劉邦同志,把本家侄子什麼的都封出去當王,不過司馬氏比較愛護動物,沒捨得殺白馬昭告天下“非司馬氏不王”。也許晉武帝同志不相信這套封建迷信,不過有時候,封建迷信還是有一定的道理的。

西晉統一中國後乾的這件事大開歷史倒車,讓它成為了又一短命王朝

一千七百多年前晉武帝認真的封了本家大侄子們去往各地。本來,封王不一定就藩,但是這次晉武帝的分封動了真格,原本封王只是一項產業,就像後世的明朝親王一樣,各王只是享有封地的收入而已,並無民政,軍事權力,但是晉武帝在這次封王之外,還給各個本家大侄子們加上了一道日後顛覆中央的寶物:都督地方軍事。

一流的政治家和二流的政治家的最大區別在於後者靠外在的壓力使人臣服,而前者則依靠人格的魅力讓人自願跟隨,晉武帝同志說的很好聽,為了日後天下太平而罷黜地方兵役,又剝奪了地方官員的領軍職權,到頭來,只不過是為了換上自家人鋪路罷了。

西晉統一中國後乾的這件事大開歷史倒車,讓它成為了又一短命王朝

西漢時期,鑑於外姓諸王起兵叛亂事情,劉邦同志痛定思痛,寧可自家子弟爭來奪去,也不能便宜了外姓的家奴,所以大封劉姓子弟為王,而且,劉姓諸王在日後對抗呂氏亂政時期,卻是發揮了一定的作用。但是隨著經濟的發展,各個王們也想要在頭上弄個白帽子戴戴了。晉武帝不可能不知道七國之亂的危害,但是他還是十分自信,自信的認為自己能夠避開歷史的規律。

晉武帝同志的舉措很簡單,用現在的話說就是構建既得利益同盟,在京師中不斷擴充禁軍的規模,除了當初的中衛軍被擴編之外,又為自己的兒子加置了五衛率作為東宮宿衛。在從宮殿門外到宮城的內宮,有驍騎、遊擊二營,前軍、後軍、左軍、右軍,分駐宮城外四門。漢代時候就有的屯騎、步兵、射聲、越騎、長水五營保留,又增加了翊軍、積弩二營。

賈誼的《過秦論》有一句話非常經典“陳利兵而誰何。”晉武帝大規模的擴張禁衛軍,把精銳之師蒐集到京師,這樣,任何地方作亂,武力上都無法與中央的禁軍對抗,自然能夠保證他這一脈的傳承下去。

西晉統一中國後乾的這件事大開歷史倒車,讓它成為了又一短命王朝

京師禁軍的來源非常有趣,從漢代開始,遴選西北六郡的良家子編為羽林軍,後逐漸成為傳統,良家子,指的是不在指從軍不在七科謫內者或非醫、巫、商賈、百工之子的人,出身清白家庭,品貌良好,以前打仗除了貴族子弟從軍之外,還多有如賤民,囚犯,入贅之人(上門女婿要小心啊)被強制徵發為兵,這些事實上都是低級炮灰,而良家子則是屬於精銳部隊序列

套用我們現在的話,良家子也就是根正苗紅,家境不錯,政治合格,軍事過硬的人才,而這樣遴選到了最後的結果就是,禁軍中進了不少官家子弟或是士族子弟,晉武帝司馬炎的算盤打得很精,官宦子弟總是要有出路的,混不進中央公務員隊伍總得給人家孩子找個地方待著,進了東宮禁衛,好歹也是事業編制,而且跟著太子混,也是屬於從龍的一幫人,他們的爹一個個的都是中央或者地方上的實權派,到時候就算造反也得掂量掂量站在那邊的問題。

精銳部隊留駐中央,選取豪門子弟為禁衛,又把自家大侄子封到各地執掌大權,官員們的子弟多送往京師充任羽林,說好聽的叫禁衛,說不好聽就是人質。中央禁衛兵力強大而地方各王兵力有限制,司馬炎算得很清楚,給地方各王的兵力替朝廷滅個把叛民足夠,但是造反絕對沒可能,如此巧妙的設計,足夠讓司馬家永享富貴了。

西晉統一中國後乾的這件事大開歷史倒車,讓它成為了又一短命王朝

不過,唯物史觀認為,歷史從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而無數偉大的人物都曾夢想著征服或者打破歷史發展背後的規律,而這種嘗試最後往往是以失敗而告終,司馬炎同志也不例外。他的精巧的政治佈局是為了家族利益的長遠,不過,他的佈局之中存在一個致命的疏漏,而這個疏漏,最終導致了晉的統一隻不過是曇花一現的繁華,而且,開啟了長達四百年的中華亂世的悲慘序幕。

這個,我們等到今後再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