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國策:趙王不聽此人勸導,不出五月便被滅國

大王裂趙之半以賂秦,秦不接刃而得趙之半,秦必悅。內惡趙之守,外恐諸侯之救,秦必受之。秦受地而卻兵,趙守半國以自存。秦銜賂以自強,山東必恐;亡趙自危,諸侯必懼。懼而相救,則從事可成。臣請大王約從。從事成,則是大王名亡趙之半,實得山東以敵秦,秦不足亡。

以上引用自《戰國策·秦策·文信侯出走》司空馬獻計趙王

戰國策:趙王不聽此人勸導,不出五月便被滅國

《戰國策》

司空馬對比分析秦趙兩國

秦國的相國呂不韋,因嫪毐之事受到牽連,被秦王辭退並遣回封地。而呂不韋的黨羽司空馬,似乎還有些不甘心,於是就逃到了趙國謀求發展。司空馬來到趙國後,由於是由大公司秦國跳槽而去的人才,牌子比較響亮,對敵國秦國也比較瞭解,所以趙王也就認為此人應該是個有用的人才,就讓司空馬代理相國一職。

此時,秦國正在調動兵馬,準備攻打趙國。當時的這兩國,已經不在一條水平線上了,秦國屬於極強,而趙國屬於極弱。趙國形勢危急啊,於是就召集大臣們開會,商議對策。上任老闆要打現任老闆,而你又是現任老闆的二把手,當然要出面說幾句話了。

於是,司空馬就站出來了,對趙王說:“文信侯呂不韋當年任秦相的時候,我是其下屬,對秦國的一些情況瞭解,而我現在對咱們趙國的情況也有了一些瞭解。臣想對兩國作一番比較,看誰更有勝算。大王,你覺得趙國與秦國哪一國更強大?”

趙王心想:還以為你有什麼好計謀呢,原來在這嘚啵嘚搞問答呢!或許有什麼以弱勝強的計策,而現在在做鋪墊呢!於是就回答:“當然是秦國強了。”趙王說完心裡酸酸的,因為實力在那擺著呢,誰也不能睜著眼睛說瞎話啊!

司空馬又問:“大王,您覺得趙國與秦國哪一國的人口更多呢?”

趙王回答:“當然是秦國多了。”是啊,在那個沒有大炮火藥原子彈的年代,人口就是戰鬥力。

司空馬接著問:“大王,您覺得趙國與秦國哪一國的糧食和貨幣更多呢?”

趙王回答:“當然是秦國多了。”是啊,打仗就是打錢,沒有錢,仗怎麼能夠打得起?糧食就是生命,兵馬未動、糧草先行,你給前線不給足糧,士兵餓得直不起腰,你想象一下這仗怎麼打。

戰國策:趙王不聽此人勸導,不出五月便被滅國

秦王嬴政

司空馬繼續問:“大王,您覺得趙國與秦國哪一國的政令更嚴明?社會更文明?”

趙王回答:“當然是秦國了。”趙王也挺有耐心的,回答了這麼多問題。不過,由此看來,那時候的社會便開明。因為,要是在今天,你這樣去問你的領導,你試試看!

司空馬繼續問:“大王,您覺得趙國與秦國哪一國的相國更能幹?”

趙王回答:“當然是秦國了。”

司空馬繼續問:“大王,您覺得趙國與秦國哪一國的將領更善戰?”

趙王回答:“當然是秦國了。”趙王回答著這些問題,估計心裡是五味雜陳啊!這要是我,想死的心都有了。

其實,趙國也是有很多名將的,戰國時期的四大名將:白起、王翦、廉頗、李牧。秦趙兩國各佔有兩位。所以說,只要運作好,趙國會是秦王嬴政統一道路上的巨大的絆腳石。然而,一切只是然而。趙國撤掉廉頗,致四十五萬趙軍被坑殺,國內主力皆無,從此,趙國的元氣就再也沒有恢復。而後來的李牧,沒在戰場禦敵佔死,而反被自己人害死。趙國自斷羽翼,似乎就是在給秦國統一讓路。

司空馬問最後一個問題:“大王,您覺得趙國與秦國哪一國的法令更嚴明?”

趙王回答:“當然是秦國了。”到底是大公司來的人,趙王算是見識了,但為了國家安危,求得好計,還得繼續回答。

戰國策:趙王不聽此人勸導,不出五月便被滅國

秦國攻趙

司空馬為趙王獻抗秦之計

司空馬說:“既然我們趙國什麼都不如秦國,那就只有一個結果,滅亡了。”司空馬這涼水澆得,估計趙王心裡在說,你嘰嘰歪歪問了半天,就得出了個這結論。但是,趙王場面上還得過得去,當然為了能有應對的好辦法啊。於是就懇求司空馬說:“希望先生不要放棄趙國,請先生指教,寡人聽從先生的謀劃。”

其實,對於趙國的處境,司空馬很瞭解,知道如果正面開戰就是雞蛋碰石頭,只有吃虧的份。所以,目前最好的辦法就是割地求和,避免戰爭,然後多拉上幾家,一塊圍攻秦國,或許還能佔到一些便宜。於是,司空馬就說:“現在,趙國各方面都不如秦國,唯一自保的辦法就是甩肉割地。假如趙王能將趙國一半土地割讓給秦國,秦國自己不損一兵一卒便能獲得如此巨大收益,一定會大喜,對諸侯各國也會更加驕傲蠻橫。而其它諸侯看到趙國受此屈辱,而秦國虎視眈眈,便會為了自己的安全,出兵救趙,因為救趙也是救他們自己,趙國的今天就是他們的明天。如此而來,合縱伐秦便可成行。大王雖然名義上丟失了半壁江山,但是卻收穫了諸侯幫助,諸侯共同抗秦,提高了對秦作戰的勝算,那收復故土就不是什麼難事了。

戰國策:趙王不聽此人勸導,不出五月便被滅國

秦滅六國示意圖

趙王一聽,要讓割肉,趙王這個心疼啊!況且前一陣已經割讓了河間十二縣給秦國了,但還是架不住秦國來收拾自己。於是趙王說:“上次秦國出兵,寡人為了自保,已經割讓河間十二縣給了秦國,可是,還是滿足不了秦國的胃口。如果割趙國一半土地的話,趙國國士淪喪,兵力大減,而秦國卻會更加強大,趙國要自保就更難了。這個方法欠妥,先生你還是另想個辦法吧!”

司空馬深深地嘆了一口氣,趙王考慮的也有道理。那就只能奉獻自己了。司空馬誠懇地說:“大王,臣雖然是一介文臣,但還是有抗戰的熱情和計謀,願大王能夠同意我率兵抗秦。”

這裡就牽扯到兵權的問題了。趙王知道,這兵權可不是隨隨便便能給人給的。司空馬你一沒有上過戰場的經驗,二又不是軍事專業的科班出身,趙王怎麼能夠相信?趙王當然不願意將兵權交給司空馬了。

司空馬看懂了趙王的意思,內心是失落無奈,知道自己在趙國呆不下去了,於是就說:“大王,臣只有這些計策了,大王您不採用,那留著臣也就沒什麼用了,臣請求離開趙國。”司空馬要辭職了,趙王連虛情假意的挽留都沒有,默許了。

戰國策:趙王不聽此人勸導,不出五月便被滅國

秦始皇

獻計不成,司空馬離趙

司空馬分析趙國的現狀,以及與秦國的差距,提出對於當前的趙國最佳的應對方法。就像勾踐的臥薪嚐膽,這是在夾縫中求生存的一種方法。然而,趙王卻看不到這些。司空馬寧為玉碎也不瓦全,只能離開。

司空馬離開趙國國都邯鄲,經過平源津。平源津令郭遺聽說後,熱情接待了司空馬,畢竟是中央下來的高幹,總還是能瞭解一些信息的。於是,郭遺就問司空馬:“聽說秦國又打來了,客人你從邯鄲過來,不知道前方情況如何呢?”司馬空就把為趙王獻計之事說了一遍,並且說趙國已經很危險了,存亡只在旦夕。

郭遺聽了,哀嘆許久。郭遺問司空馬:“那客人認為,趙國可以支撐多長時間呢?”

戰國策:趙王不聽此人勸導,不出五月便被滅國

郭開、韓倉陷害李牧

司空馬回答:“如果趙王能夠堅持以李牧為前方統帥,那可以支撐一年;如果殺了李牧,那不出半年便可亡國。我聽說趙王有個甚得歡心的臣子叫韓倉,此人妒賢嫉能,經常進饞害有功之臣。趙國存亡之際,趙王千萬不可聽信此人。如果要聽信此人,李牧下場便可知。”

然而,一切都被司空馬說中了。

韓倉向趙王大進李牧讒言,趙王撤了李牧統帥之職,並以莫須有之罪,逼李牧自殺謝罪。秦國最難啃的硬骨頭李牧,被趙國親自幫秦國啃了。李牧死後五個月,趙國就被秦國滅了。趙王不聽此人勸導,不出五月便被滅國

平源津令郭遺,每次見到朋友,都要為司空馬感嘆,並說:趙國走了一個司空馬,致使國家滅亡。亡國不是因為沒有能臣,而是因為君主不能任賢。

如果你喜歡這篇文章,請點擊上方,關注我!

您的支持,是我努力創作的動力!

點擊“寫評論”對本篇文章拍磚吐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