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酒缸裡三天都沒淹死的酒鬼,愛喝酒的又有一個好理由了

聽到“酒”這個詞,你們腦海中最先想到的有誰?在我腦海中浮現出的,是七賢之一的酒鬼——劉伶。“竹林七賢”各有“賢”的道,而純粹以醉酒成名的,唯有劉伶。讀過他的醉酒事蹟,不禁想問,劉伶除了和酒,還會些什麼呢?可偏偏是這酒,讓他因酒留名,在如今的河北保定還有款地方名酒就叫劉伶醉。

在大酒缸裡三天都沒淹死的酒鬼,愛喝酒的又有一個好理由了

劉伶,是魏晉時期人,曾在建威將軍王戎幕府擔任參軍,因為清高率真而被排擠罷官,這樣的經歷讓劉伶對於當官徹底沒有了期望,心中的鬱結便靠飲酒來釋放。所以當時和其他幾位不得志的小夥伴,組成了竹林七賢,他們為了躲避渾濁的塵世,通過飲酒來麻痺自我,生活於短暫虛幻的醉酒生活中,但他們七人中真正做到醉醒一體、超脫出世的卻只有劉伶一人,他的嗜酒程度絕對堪稱中國古代第一酒鬼。

在大酒缸裡三天都沒淹死的酒鬼,愛喝酒的又有一個好理由了

提到古人的酒量,劉伶簡直讓人瞠目結舌。劉伶曾假裝戒酒,置酒禱告時說:“天生劉伶,以酒為名;一飲一石,五斗解醒”,五斗酒只能解解饞,要過癮,非得石以上。你知道這石是什麼概念嗎?

一石的“石”,讀如“擔”,按建國前的老秤計算,有160斤之巨,哪怕照漢代的度量衡計算,也有120斤之多。如上所云,古代的酒只是類似酒釀的低度酒,但是,即便是酒精含量為2%~3%的低度酒,喝上120斤也相當於4、5斤烈性酒,他真的有如此酒量?

這裡再給大家來說幾件聽聽,說這劉伶閒來無事,愛坐著鹿車出城兜風。酒是必帶之物,車走到哪裡就喝到哪裡。他還特別交待僕人扛把鋤頭跟在車後,他醉死在哪裡,就地埋在哪裡。有人說這是劉伶式冷幽默,也有說他這是故作姿態。

在大酒缸裡三天都沒淹死的酒鬼,愛喝酒的又有一個好理由了

但還有過分的,就是這個酒鬼有個癖好,喜歡裸飲,某次他正在裸飲,有個文化圈的朋友推門撞見了。劉伶面不改色,照飲不誤。朋友覺得礙眼,毫不客氣地譏諷道:“咱好歹也是個禮教中的人,如此作為有失體統。”劉伶哈哈哈醉笑,把朋友都笑得不自在了,然後翻著白眼說:“我以天地為房間,屋室當衣褲。你指責我,哼我還想質問你呢?有人評價這屬於曠達鄙俗的壯舉,有人則懷疑劉伶心理是否變態。無論怎麼評價,劉伶也是裸飲過了。

在大酒缸裡三天都沒淹死的酒鬼,愛喝酒的又有一個好理由了

劉伶愛喝酒可是出了名的。就因喝酒,他常常因為與家人、朋友發生爭執,我覺得這是最受不了的應該是家人吧,他的老婆就被他氣得不行,為了懲罰他,於是他老婆釀了一大缸酒,劉伶聞著酒香過來見了又要喝,妻等他俯身去喝時,妻子一腳把他踹進了大酒缸,並把蓋子給蓋上。就這樣過了兩天,妻子差點把他給忘了,也不見酒缸有什麼動靜,還以為他出什麼事情況了,於是趕緊打開酒缸蓋子,結果一看傻眼了,原來劉伶把酒缸裡的酒喝得一點都不剩,全部喝完了,正坐在裡面睡覺呢。妻子看到這個情景,又好氣又好笑,決定以後再也不管他喝酒了,想怎麼喝酒怎麼喝吧。

但由於劉伶唯酒是尊,幾乎天天泡在酒裡,尋酒作醉,很少留幾分清醒,也就沒有爬格子搞文學創作時空。所以呀,他的傳世作品少得可憐,只能讓酒壯名聲,而且越喝越壯。不過這劉伶雖然嗜酒,但身體到一直挺好,還活到了80歲,是“竹林七賢”中最長壽的一位,這真的不知道怎麼說他好了,愛喝酒的又有一個好理由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