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教育和國外教育相比,誰更強?

北漂楊楊


國內教育與國外教育無論是從宏觀上還是微觀上都是有很大的差異的,各有千秋。如果真要做一下比較的話,相對來說,國外教育還是佔一部分優勢的!

為什麼這麼說呢?我給大家列舉幾點,你看是不是這樣!

1、中國教育是一種灌輸性教育模式,有固定的模式,讓學生按部就班的根據老師傳授的經驗研究出自己的結論;而西方教育是一種自由嘗試的教育,學生在自己的親身體驗中得出自己的研究成果!

2、在中國,課堂是屬於老師的,是老師灌輸知識的地方,是學生深信不疑的權威發言地;而西方教育的課堂是學生自由發言的場地,是思想自由自主思考的地方!

3、中外學生成績的體現方式,差異是最大的。中國教育的成績是學生、家長、老師最關心的問題,是上什麼樣的大學的唯一標準;在西方,成績只是一個參考值!成績的統計要從課堂紀律、出勤、課餘作業、論文、答辯等各個方面評估的!

4、中國教育重視基礎知識,善用題海戰術,重複練習;而西方教育重視學生的創造力,注重學生對知識的運用!

總之,國外的月亮不比國內圓,但是真有可取之處。因此,在學習本國文化的同時,也要嘗試接受西方文化教育。正如季羨林老人曾說過:作為21世紀的熱血青年,要想擔當起建設祖國的重任,必須成為:古今貫通,文理貫通,中西貫通的綜合型人才,博採中外教育之長,才能擔起此重任!

【我是一束光,願與您共勉!】


一束光穿過一扇窗


誰更i強?個人不是崇洋媚外,但作為老師,我真的認為國外的教育比國內的好。

第一:我們的教育模式亟待改革。

小學生都在刷題,放在任何一個國家都是不合格的教育。但現在我國就是。

對學生只用分數評價,也是最不合理的,看看疫情期間,跳樓自殺的孩子有多少,這真的是不科學的。

還有我們的學歷歧視,如果那麼多學歷都沒什麼用,幹嘛要辦那些大學?孩子們花了好多錢浪費了四年光陰,學出來了,誰知道很多單位不認可?既然如此,何必辦這些大學呢?

第二:我們底層人民太多了,他們想通過教育改變命運太難了。

或許有人說中國人多,但再多人不都是中國的孩子嗎?現在城鄉教育差距如此的大,對他們真的公平嗎?

我們要選拔人才,但也不能放棄很多孩子。農村孩子,很多真的沒有出路,這不是最好的教育。

第三:教育是最需要公平的,如果連教育都不公平,人民將沒有任何希望。

我們需要做的:

1、關注農村教育,農村孩子,這些與發達國家比遠遠不夠。

2、興辦職業教育,給差生一條出路。

3、照顧高考大省,這些省份的孩子太可憐了。

4、改革目前的刷題模式,這種模式就算培養再多學生,也不會是是什麼一流人才。

當然,儘管教育有很多問題,我們也要有信心,相信未來一定會改變的,唯有改變,才能救教育。

大家說呢?


人生如夢LLH


近年來,國人對於國內外教育的差異是吵的不可開交,國內的應試教育與國外的開放教育幾乎是兩種不同的教育方式,兩者各有優缺點。然而當列舉世界名校的時候,我們卻會發現,佔據榜單的,大多數都是一些外國名校。

這是為什麼呢?

這是一個值得人深思的問題,在網上閱讀了大量的相關文章,希望能找出一個答案,而有了一些自己的看法。

網上的大多數言論都十分的偏激,不是一邊向國外教育傾斜,就是一邊為國內教育捧吹。鼓吹中國教育的人用“某國商店中國店員心算/口算結賬找零,驚呆外國人”、“英國引入中國教育方式,聘請中國老師”這一類的新聞咄咄逼人,而支持國外教育的網友則拿中外名校數量與中外名人數量作為後盾堅守陣地。長久以來,二者誰也無法說服誰。

一位工作原因,所以對國外的事相對了解的多一點,國外的教育方式趨向於放養,在一個自由的環境中,讓學生各自發展自己的優勢與天分,再為其中的佼佼者提供足夠的資源讓他們能更加深入的學習發展,然後才在這樣一些“精英”中提出高標準高要求,以此激勵鞭策他奮發向上。這樣的教育方式使得學生的個性能得到很好的發展,並且相對全面,人才不止是學術方面的,還有許多文化藝術類的人才也得以被挖掘。

然而這樣教育的弊端在於,這個世界上天才、怪才都是少數,更多的還是普通人,在這樣自由放養的環境下,普通人如果沒有某一方面的興趣就很難主動去學習知識,這就導致了大部分學生雖然有個性,可是知識能力薄弱。曾有網友列舉美國高中考試題目是我國中小學生就在學習的多元一次方程等等,也反應了這方面問題:優秀的固然優秀,但是卻存在大範圍的知識能力薄弱。

國內的傳統教育方式則是有一些硬塞的味道——把知識硬塞給學生,學生需要接受吸納大量老師傳授給他們的知識,這些知識用一個比恰當的比喻來說,是一些更機械化的東西,數學、物理、化學的公式,英語語文的詞彙、語法,在這樣的教育背景下,腦袋靈活機敏更像是一件錦上添花的事情,是需要在死記硬背下來的前提下才有發揮的餘地。

這樣的教育方式會消耗掉學生大量的時間,大量的思路都被用來解一道又一道的複雜的數學題,推敲一段英文句子的語法結構或是研究一篇文章中某處作者的思想感情。學生的個性受到了極大的壓抑,思維方式會漸漸變得死板,尤其是和中國教育中與“語數外理化生政史地”不相關的天分與興趣,可以稱的上是抹殺。細數世界上的名人,除開文化藝術類的名人,大多數科學技術類的名人都是因為在科學技術的發展上做出了“新”與“變”的貢獻而著名。而中國教育恰恰遏止對“新”與“變”的培養,故而兩種教育方式的對比中,中國的名人總是不如外國的名人多。不過這種情況在近年來有所好轉,許多家長開始給自己的孩子報名興趣班,可是又有多少孩子參加的興趣班,真的是自己的興趣呢?

中國教育的優點在於,大眾知識水平的高度。就像期末考試的試題,每天回家完成的作業,中國教育對待學生是無差別的,也就是一視同仁。這就讓中國學生的總體“硬”知識水平都維持在一個較高的層次,而這種大眾水平的差異,也是“某國商店中國店員心算/口算結賬找零,驚呆外國人”這類新聞產生的原因。

細觀兩種教育方式,二者的差異就像“最大值”和“平均數”,比“平均數”,中國教育勝出;比“最大數”,外國教育勝出。

兩種教育之間各有優缺點,不是哪一方就真的不如哪一方。

真知灼見,來於實踐。讀萬卷書,還要走萬里路,學習增長的是知識,走出去提升的是眼界與胸懷,成功的路上,二者缺一不可。

教育亦是如此,各有千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