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教育和国外教育相比,谁更强?

北漂杨杨


国内教育与国外教育无论是从宏观上还是微观上都是有很大的差异的,各有千秋。如果真要做一下比较的话,相对来说,国外教育还是占一部分优势的!

为什么这么说呢?我给大家列举几点,你看是不是这样!

1、中国教育是一种灌输性教育模式,有固定的模式,让学生按部就班的根据老师传授的经验研究出自己的结论;而西方教育是一种自由尝试的教育,学生在自己的亲身体验中得出自己的研究成果!

2、在中国,课堂是属于老师的,是老师灌输知识的地方,是学生深信不疑的权威发言地;而西方教育的课堂是学生自由发言的场地,是思想自由自主思考的地方!

3、中外学生成绩的体现方式,差异是最大的。中国教育的成绩是学生、家长、老师最关心的问题,是上什么样的大学的唯一标准;在西方,成绩只是一个参考值!成绩的统计要从课堂纪律、出勤、课余作业、论文、答辩等各个方面评估的!

4、中国教育重视基础知识,善用题海战术,重复练习;而西方教育重视学生的创造力,注重学生对知识的运用!

总之,国外的月亮不比国内圆,但是真有可取之处。因此,在学习本国文化的同时,也要尝试接受西方文化教育。正如季羡林老人曾说过:作为21世纪的热血青年,要想担当起建设祖国的重任,必须成为:古今贯通,文理贯通,中西贯通的综合型人才,博采中外教育之长,才能担起此重任!

【我是一束光,愿与您共勉!】


一束光穿过一扇窗


谁更i强?个人不是崇洋媚外,但作为老师,我真的认为国外的教育比国内的好。

第一:我们的教育模式亟待改革。

小学生都在刷题,放在任何一个国家都是不合格的教育。但现在我国就是。

对学生只用分数评价,也是最不合理的,看看疫情期间,跳楼自杀的孩子有多少,这真的是不科学的。

还有我们的学历歧视,如果那么多学历都没什么用,干嘛要办那些大学?孩子们花了好多钱浪费了四年光阴,学出来了,谁知道很多单位不认可?既然如此,何必办这些大学呢?

第二:我们底层人民太多了,他们想通过教育改变命运太难了。

或许有人说中国人多,但再多人不都是中国的孩子吗?现在城乡教育差距如此的大,对他们真的公平吗?

我们要选拔人才,但也不能放弃很多孩子。农村孩子,很多真的没有出路,这不是最好的教育。

第三:教育是最需要公平的,如果连教育都不公平,人民将没有任何希望。

我们需要做的:

1、关注农村教育,农村孩子,这些与发达国家比远远不够。

2、兴办职业教育,给差生一条出路。

3、照顾高考大省,这些省份的孩子太可怜了。

4、改革目前的刷题模式,这种模式就算培养再多学生,也不会是是什么一流人才。

当然,尽管教育有很多问题,我们也要有信心,相信未来一定会改变的,唯有改变,才能救教育。

大家说呢?


人生如梦LLH


近年来,国人对于国内外教育的差异是吵的不可开交,国内的应试教育与国外的开放教育几乎是两种不同的教育方式,两者各有优缺点。然而当列举世界名校的时候,我们却会发现,占据榜单的,大多数都是一些外国名校。

这是为什么呢?

这是一个值得人深思的问题,在网上阅读了大量的相关文章,希望能找出一个答案,而有了一些自己的看法。

网上的大多数言论都十分的偏激,不是一边向国外教育倾斜,就是一边为国内教育捧吹。鼓吹中国教育的人用“某国商店中国店员心算/口算结账找零,惊呆外国人”、“英国引入中国教育方式,聘请中国老师”这一类的新闻咄咄逼人,而支持国外教育的网友则拿中外名校数量与中外名人数量作为后盾坚守阵地。长久以来,二者谁也无法说服谁。

一位工作原因,所以对国外的事相对了解的多一点,国外的教育方式趋向于放养,在一个自由的环境中,让学生各自发展自己的优势与天分,再为其中的佼佼者提供足够的资源让他们能更加深入的学习发展,然后才在这样一些“精英”中提出高标准高要求,以此激励鞭策他奋发向上。这样的教育方式使得学生的个性能得到很好的发展,并且相对全面,人才不止是学术方面的,还有许多文化艺术类的人才也得以被挖掘。

然而这样教育的弊端在于,这个世界上天才、怪才都是少数,更多的还是普通人,在这样自由放养的环境下,普通人如果没有某一方面的兴趣就很难主动去学习知识,这就导致了大部分学生虽然有个性,可是知识能力薄弱。曾有网友列举美国高中考试题目是我国中小学生就在学习的多元一次方程等等,也反应了这方面问题:优秀的固然优秀,但是却存在大范围的知识能力薄弱。

国内的传统教育方式则是有一些硬塞的味道——把知识硬塞给学生,学生需要接受吸纳大量老师传授给他们的知识,这些知识用一个比恰当的比喻来说,是一些更机械化的东西,数学、物理、化学的公式,英语语文的词汇、语法,在这样的教育背景下,脑袋灵活机敏更像是一件锦上添花的事情,是需要在死记硬背下来的前提下才有发挥的余地。

这样的教育方式会消耗掉学生大量的时间,大量的思路都被用来解一道又一道的复杂的数学题,推敲一段英文句子的语法结构或是研究一篇文章中某处作者的思想感情。学生的个性受到了极大的压抑,思维方式会渐渐变得死板,尤其是和中国教育中与“语数外理化生政史地”不相关的天分与兴趣,可以称的上是抹杀。细数世界上的名人,除开文化艺术类的名人,大多数科学技术类的名人都是因为在科学技术的发展上做出了“新”与“变”的贡献而著名。而中国教育恰恰遏止对“新”与“变”的培养,故而两种教育方式的对比中,中国的名人总是不如外国的名人多。不过这种情况在近年来有所好转,许多家长开始给自己的孩子报名兴趣班,可是又有多少孩子参加的兴趣班,真的是自己的兴趣呢?

中国教育的优点在于,大众知识水平的高度。就像期末考试的试题,每天回家完成的作业,中国教育对待学生是无差别的,也就是一视同仁。这就让中国学生的总体“硬”知识水平都维持在一个较高的层次,而这种大众水平的差异,也是“某国商店中国店员心算/口算结账找零,惊呆外国人”这类新闻产生的原因。

细观两种教育方式,二者的差异就像“最大值”和“平均数”,比“平均数”,中国教育胜出;比“最大数”,外国教育胜出。

两种教育之间各有优缺点,不是哪一方就真的不如哪一方。

真知灼见,来于实践。读万卷书,还要走万里路,学习增长的是知识,走出去提升的是眼界与胸怀,成功的路上,二者缺一不可。

教育亦是如此,各有千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