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本書作者本想救大清,沒想到卻流落日本,直接促使日本民治維新

魏源,我想大家並不是以更很熟悉,但是日本人對魏源可是崇拜的不得了。

為什麼會這樣呢?

魏源(1794~1857)名遠達,字默深,漢族,湖南邵陽人,著名學者,中國近代啟蒙思想家,政治家,文學家。為晚清思想家,新思想的倡導者。

這本書作者本想救大清,沒想到卻流落日本,直接促使日本民治維新


1840年鴉片戰爭爆發,由於戰事的失利,魏源悲憤填膺,愛國心切,於1841年3月,憤然棄筆從戎,投入兩江總督、抵抗派將領裕謙幕府,到定海前線參謀戰事。於1842年寫成50卷的《海國圖志》。作者為什麼要編撰此書呢?魏源在《海國圖志》一書的序中,講得非常清楚:“是書何以作?曰:為以夷攻夷而作,為以夷款夷而作,為師夷長技以制夷而作。

這本書作者本想救大清,沒想到卻流落日本,直接促使日本民治維新


魏源在書中說的非常清楚,但是《海國圖志》一經發表,卻沒有得到魏源想要的“師夷長技以制夷”!

相反許多守舊的朝廷官吏的罵聲卻撲面而來,他們無法接受書中對西方蠻夷的“讚美”之詞,更有甚者主張將《海國圖志》付之一炬。在腐敗守舊的清政府眼中,《海國圖志》無疑成了一本大逆不道的書籍。遭到無端非議的《海國圖志》最終在國內的印刷數僅有千冊左右。

這本書並沒有因為國內的反對而銷聲匿跡,相反卻在日本得到了極大的發揚。

這本書作者本想救大清,沒想到卻流落日本,直接促使日本民治維新


1854年2月,美國將軍佩裡率艦隊抵達日本,逼迫日本德川幕府簽訂了《日美親善條約》。此後,西方列強蜂擁而至,日本被迫簽署了一系列喪權辱國的條約,一步步向半殖民地國家滑去。

此時日本國難當頭,日本的有識之士苦苦探尋著解救國家的良方。《海國圖志》的出現,為日本維新變革人士擦亮了眼睛。當時著名的維新思想家佐久間象山在讀到《海國圖志》“以夷制夷”的主張後,不禁拍案感慨:“嗚呼!我和魏源真可謂海外同志矣!” 在魏源思想的引導下,佐久間象山在思想上實現了從排斥西方人到發展與西方的關係的重大變化,他主張從全球的形勢出發思考日本的方略。

這本書作者本想救大清,沒想到卻流落日本,直接促使日本民治維新


日本的維新派人士認為,《海國圖志》的核心內容是“制夷”,“制夷”的核心思想是 “調夷之仇國以攻夷,師夷之長技以制夷”。唯有“師夷之長技”才能抵制其殖民擴張。要做到“師夷之長技以制夷”,就不僅要發展本國的工業,開展對等的對外貿易,更重要的是推行民主制度,推翻德川幕府的封建統治。

1868年1月,日本的維新派勢力在“王政復古”口號下,發動了對德川幕府的戰爭,由於裝備了大量西洋新式武器,維新軍隊雖然人數遠遠少於幕府軍隊,但依靠武器優勢連戰連捷,最終包圍了德川幕府的老巢江戶。1858年4月,德川幕府的最後一任將軍德川慶喜見大勢已去,被迫向兵臨城下的維新派軍隊投降,德川幕府對日本長達200多年的統治畫上了句號。

1868年7月,日本新政府宣佈將江戶改稱東京,並定為日本首都。此後,以天皇睦仁為首,由改革派武士掌握的明治政府,開始著手實行維新,推進變革,日本逐漸擺脫了西方列強的肆意欺辱,並一躍成為東亞第一強國。半個世紀後,梁啟超先生在回顧這段明治維新的歷史時,曾這樣評價說,日本維新派前輩“皆為此書(《海國圖志》)所刺激”,最終完成了改革圖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