宮頸癌篩查應該怎麼篩,怎麼查?

隨著科技科學的發展,在可控可預防的癌症上,我們也越來越進步,在明確宮頸癌的進化之後,我們形成了一套宮頸癌篩查的方法系統,來進行篩查,儘可能避免宮頸癌的成長,扼殺在搖籃之中。

其實一開始讓我學習這樣篩查我是拒絕的,因為你不能讓我馬上讓人家按這個規矩篩查就馬上按這個規矩篩查,第一我要先試驗一下,因為我不願意這個病人做完篩查之後加一些特效上去,病人huang~的一下,很合適,很準確沒漏診,這樣其他病人做完一定會罵我,根本沒有這樣的篩查技術,就證明這個篩查方法是不對的。

後來看了很多文獻,報告,也根據實際的篩查情況,也證實了這個篩查的方法是正確的,感覺還不錯,後來我在篩查的時候,讓他們不要加特效,因為我要讓病人看到,他們做完篩查之後是這個樣子,你們做完篩查之後也會是這個樣子。


宮頸癌篩查應該怎麼篩,怎麼查?

通常來看,篩查一般分幾種類型:

以前的分法是三階梯:

①TCT,②陰道鏡,③活檢。

但是當我們知道HPV檢查的重要性之後,會變成四階梯:

①TCT,②HPV,③陰道鏡,④活檢。

經過一系列複雜的變化,又變成這樣,

四階梯:①TCT,②HPV,③陰道鏡活檢,④利普或錐切。

但是究竟是幾階梯,這些都是寫論文的措辭而已了,他們愛幾階梯幾階梯,我們普通人不需要,只要知道從TCT開始就行了,那麼說到這個TCT,又不得不搬出這個國際指南了:

宮頸癌篩查應該怎麼篩,怎麼查?

①、21歲以下的女性免疫抵抗力比較強,即使發生HPV感染也可以自行清除掉,多為一過性感染,所以該階段的女性並不推薦進行篩查;

、21歲~29歲的女性,推薦每3年篩查一次細胞學檢查(TCT檢測);

③、30歲~65歲的女性,每5年篩查一次HPV檢測與宮頸細胞學檢查,或每3年進行一次細胞學檢查;

④、大於65歲的女性,如既往多次檢查都為陰性,則不需要再繼續篩查。但是患者如果曾經患過CIN II級、CIN III級或者原位癌,則在治療後仍要繼續檢查至少20年;

⑤、子宮切除的女性,因為沒有宮頸所以不需要檢查。但有個前提是:患者在過去20年中沒有患過CIN II級、CIN III級、原位癌或宮頸癌;

以上是針對每次檢查都是正常結果的篩查頻率,那麼如果在篩查過程中發現了有情況又該怎樣呢?

我們在TCT的報告中,有這幾種正常的表示:

①、未見上皮內病變及惡性病變。

②、炎性反應性背景。

③、宮頸輕度/中度/重度炎。

正常的意思,就是沒有問題,不需要擔心什麼,這個也不是代表有宮頸炎的意思,宮頸炎是需要從另外的檢查和體徵入手,TCT並不是檢查宮頸炎的東西。

相反,有疑問的ASC-US,ASC-H,LSIL,HSIL,和鱗狀細胞癌約這幾種,則需要視情況而定,結合HPV的結果(包括HPV的選擇方式,高低危的情況)再考慮是否繼續觀察,或需要陰道鏡活檢,或者進一步檢查。

HPV的檢查方式種類,我曾經寫過一篇文章介紹。

《有關HPV的檢查,到底有幾種?你又知道多少種?》

大體來講,HPV的檢查有定量,分型,和e6e7基因檢查等,但是以目前的檢測方式來說,還是分型會相對比較有用,能夠知道是高危還是低危,如果是碰上持續性的高危檢查且有cin1以上變化,就建議活檢一下,如果是低危的話,就可以繼續觀察,這個作用還是比較大的。相對來說,HPV的定量(HC2)就能反應出HPV的量多還是量少,但是並不能判斷該病毒活躍的數量。

通常,在初次TCT發現CIN1,或ASC-US的時候,一般建議可以觀察6~12個月,或做HPV檢查。CIN2、HSIL以上級別,需要做HPV檢查,再根據情況決定下一步計劃。

如果通過TCT+HPV結果不太滿意,進行活檢後:

活檢檢查發現CIN1的,半年後複查細胞學+HPV。對於HPV陽性者,建議繼續半年複查一次細胞學。如果連續2次細胞學都正常,可以按照指南3年檢查一次。

CIN2或CIN3:建議做冷刀錐切。CIN3無生育要求,要求切除子宮的,在沒有其他病理異常或高危因素的情況下可以考慮子宮全切,但是不建議。如果細胞學結果是ASC-US或者LSIL,陰道鏡結果滿意的話,可以考慮做激光、冷凍利普等。還沒生育,不想做治療的話,如活檢結為CIN2,細胞學結論為ASC-US或者LSIL,可以暫時不治療,建議半年後複查細胞學,但是存在風險,需要自己把控,CIN3就還是建議治療比較好,風險較大,不值得冒險。

複查後大概:

  • 如當時TCT正常,HPV有高危感染,複查時TCT正常,HPV相同型號感染,建議做診斷性活檢。
  • 如當時TCT正常,HPV有感染,複查時TCT正常,HPV轉為不同型號感染,建議再複查。
  • 如當時TCT正常,HPV有感染,複查時TCT有LSIL或ASC-US,HPV相同型號感染,建議做活檢,複查若不同型號也建議活檢。
  • 如當時TCT提示有ASC-US,或LSIL,HPV正常,複查後轉歸正常,則可以按照指南繼續定時複查。

(情況太多不便全部列舉)

錐切後大概:

1、CIN:錐切前診斷CIN,錐切後診斷仍然沒發現浸潤癌,並且切緣無病變:這就算臨床治癒了,後面定期隨訪就行了。如果是CIN3,年齡大,也不願意保留子宮,也可以再做子宮全切,但通常不推薦。錐切前診斷CIN,錐切後診斷仍然沒發現浸潤癌,但是切緣有病變:辦法一,6個月後複查細胞學和宮頸管搔刮;辦法二,專科醫生會診後,直接做子宮全切。2、錐切發現浸潤癌:按宮頸癌處理3、錐切發現可疑微小浸潤癌:建議再次錐切,明確診斷。


孕期:孕婦可以做TCT和HPV檢查,但是隻要沒發現癌,原則上一般不建議取活檢、做錐切和宮頸管搔刮。一切等孩子生了,產褥期過後再說,除非是特大特嚴重的病變。

後記

即便篩查手段已經這麼先進,人們篩查的意識也這麼高,但依舊沒有把宮頸癌從女性三大癌症榜單中拖下來。一個是偏遠農村地區偏遠地區普及不夠,技術不夠,跟不上,有的地方能用上巴氏塗片已經很難得了,另一個是屬於意識不夠,篩查頻率意識和複查意識,也可能宮頸是屬於女性一個比較隱私的部位,的確會存在部分人拒絕篩查,拒絕檢查,第三個還是堅守了傳統的忍耐“美德”,不到萬不得已,也不就診類型,還有一些就是年齡小,風險高的教育不到的病人,例如有一些不到16歲的二胎媽媽,這些情況,我個人都是建議都是稍微提早一下篩查的年齡比較好。

我說說這個陰道鏡的檢查啊,雖然說最開始是作為一個階梯性的檢查,也就是說先從陰道鏡檢查判斷是否要活檢,後來直接變成了直接陰道鏡下活檢,一個是直接上保底選項,一般都不會有太大的問題,就像上一篇文章所說的,查不孕沒到底就直接上試管,從結果來看是沒什麼太大的問題,另一個就是害怕漏診誤診,因為即使技術再高,從陰道鏡上看到的,也是隻有宮頸的表面,明顯的病變很容易看,但是微小的病變是看不到的,包括非HPV導致的宮頸癌,包括宮頸管腺癌等,所以現在的TCT檢查都要求取樣是要有宮頸管細胞。

以目前的門診檢查來講,基本上只要做TCT檢查,一般都會開個HPV檢查,或有部分人會因為天氣比較好而做個HPV檢查,又或者開個陰道鏡檢查一下,原則上,規定三階梯檢驗方法,就是為了避免資源浪費、檢查過度,也顧忌到經濟能力弱,偏遠地區知識有限的女性的檢查頻率,可以說是最低限度的篩查頻率,但現在社會經濟水平不一樣了,一個陰道鏡檢查100(左右),TCT200(左右),HPV300(左右),已經是大部分人能夠輕鬆負擔得起的價格,而檢驗的資源,目前來說,只要你能付得起,大部分都是不缺的。當然,這並不是說越多越好,密集檢查,本身沒什麼意義,並徒增心理壓力,容易變成神經質。

但我們依然可以肯定的是,只要我們做好定期篩查,就可以基本遠離宮頸癌。


宮頸癌篩查應該怎麼篩,怎麼查?


宮頸癌篩查應該怎麼篩,怎麼查?


分享到:


相關文章: